◎周田鋒
現(xiàn)在只要一讓學生寫作文,有些學生就唉聲嘆氣,他們認為作文不叫作文叫“作難”。這些學生不知該怎樣去寫,不知該寫什么。這說明這些學生沒有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的素材,沒有從課文中借鑒寫作的方法,即使勉強寫了出來,也是假話、空話、套話,沒有真情實感,不能讓讀者在心靈上產(chǎn)生共鳴。下面結(jié)合我在教學中的體會,談?wù)勎以陂喿x教學中是怎樣引導學生敘真事、抒真情的:
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的生活很單調(diào)、很平淡,沒有值得去寫的,或者寫了出來也怕別人看到后嘲笑自己,正如有些學生說的“家丑不可外揚”。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學生的寫作就變得很難了。因此我在教學課文時就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寫出生活中的真事,才有內(nèi)容可寫,才能生動感人。
如我在教學《藤野先生》一文時,講到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一是添改講義,二是糾正解剖圖,三是關(guān)心解剖實習,四是了解中國女人裹腳。我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文學家的魯迅,寫出來的事件也不是多么偉大,只是一些在日本求學時的真實事件,寫出同樣讓人感動。課后我就讓學生仿照本文寫一寫自己最熟悉的老師,寫出自己與老師交往中的一些真實事件。我對學生說,可能一些事件很小,你認為不值得寫,或?qū)懗鰜砗髣e人會笑話自己,其實只要這件事真實的發(fā)生了,你現(xiàn)在還記得,就值得你去寫,寫出才會與眾不同,才會有自己的特色,才會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別人定會為你的真情所感動,自然就不會說什么了,這樣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這樣一說,學生在這次寫作文時就不覺得難了,就有內(nèi)容可寫了,而且寫得還相當好。
再如講到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講到關(guān)于母親的三件事:一是對我的管教,二是作為當家的后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我引導學生認識到作為學者、文學家的胡適寫自己的母親時,也把關(guān)于母親的真實事件寫了出來,況且第二、第三件事寫的是母親所受到的屈辱,這應(yīng)該也算是自家的一點隱私吧,但胡適不也寫了出來嗎?這樣就把母親的品性體現(xiàn)出來了,把一個真實的母親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學完本課后,我讓學生寫一篇關(guān)于自己父母的文章,要求要把父母的一些真實事件敘述出來,不要有“家丑不可外揚”的思想,不要不好意思,要敢于寫,要勇于寫。只有這樣,寫出來的才真實,才會令人感動。這次作文學生寫的大多是生活中的小事,甚至還有一些“不光彩”的事,但各人有各人的特色,也沒有學生無話可說了。
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認識到,寫作文時要說真話,要說實話,要敘真事,這樣才有內(nèi)容可寫,而不要再去苦思冥想了。當然,敘真事也不能只是生活的“翻版”,在記“流水賬”。作文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在真實敘述的基礎(chǔ)上可以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適當?shù)娜诤?,對情?jié)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這樣人物形象才會更鮮明,主題才會更突出,內(nèi)容才會更感人。
作文中適當?shù)氖闱?,可以更好的體現(xiàn)出作者的情感,為文章增色不少。但有些學生在作文中抒發(fā)的情感往往是“虛情假意”,或“無病呻吟”,甚至從沒有感情的流露。思維活躍的學生怎能沒有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呢?怎能覺得無情可言呢?學生真情缺少的背后,是其生活真情的空白。于是我在教學《藤野先生》一文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的。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但不知怎地……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知道”。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的是他“為中國”,“為學術(shù)”的崇高品質(zhì),讓作者最為感動,于是對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懷念之情就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了。然后我就引導學生認識到作文時要選擇最能打動自己心靈的內(nèi)容來寫,寫出自己的深切感悟,別人讀后才能為之感動。
再如在學習《我的母親》一文時,讓學生多讀這樣幾句話,“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她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從中我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作者掏出心靈來寫母親,這是真誠的傾吐,自然就流露出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于是我就要求學生,在自己寫作文時也應(yīng)該這樣,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和認識,情感抒發(fā)的才會更真摯。
在此基礎(chǔ)上我引導學生去找一下在生活中讓自己內(nèi)心有所觸動的事情,如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喜悅與苦惱;幫助家人做好一件事時,家人的表現(xiàn)和自己的感受;中秋節(jié)或除夕夜一家人吃團圓飯時的情景和感受,等等。我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經(jīng)歷過的一件事,把它真實地敘述出來,抒發(fā)自己的真摯情感。這次作文學生就不愁沒有內(nèi)容可寫了,不知該怎樣去寫了,并且學會了用心去感受身邊的人和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我認為,真實是作文的骨肉,真情是作文的靈魂。這就要引導學生去仔細地觀察生活,細細品味生活,就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令自己感動的事,再從課文中借鑒寫作的方法,對這些事進行一番梳理,使之順暢,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