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平
課前的預習能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粗略了解,但至少心中有底,如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則效果更佳。教師除應鼓勵學生認真預習、積極思考外,還應該適時適當?shù)闹笇W生,設計好預習思考題,逐步指導、啟發(fā)學生大膽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以達到預習的目的。上課時除要求學生專心聽講外,更應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提問、敢于創(chuàng)新,適時組織學生討論。而課后的復習鞏固、歸納理解是學習過程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它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是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是學生轉(zhuǎn)化他人知識為自己知識的必要步驟。教師應教給學生復習方法,讓學生學會歸納整理、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如學習了詞性后,即可要求學生畫表歸納每一種詞性的概念、種類、例詞以及詞性之間的辨別方法,以有利于學生掌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求學生堅持每天朗讀,文章可以是課內(nèi)的,也可以是課外的;時間可以在早讀、課上,也可以在課外、睡前,但必須做到讀音準確、清晰、響亮,不添漏字,不顛倒,不重復,抑揚頓挫,速度適宜。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語言和內(nèi)容,再作理解性朗讀和表情朗讀,通過一定的語氣、語調(diào)、語速和感情把課文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淋漓盡致地呈現(xiàn)出來。同時,也對學生進行默讀指導,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少動唇,不指讀,快速大量地感知、理解和欣賞讀物。然后,進行積累和展示,課前名言誦讀、美文賞析、名作推薦、新聞播報等,鍛煉他們的勇氣,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
在很多課堂中,語文教師常常對課文分析得過細,將一篇完整的故事弄得支離破碎,唯恐學生不理解。這樣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使他們喪失了自己閱讀、理解、感知文章的機會。這樣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惰性,不再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收不到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至于課外閱讀,要么是被繁重的作業(yè)負擔擠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樣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提高閱讀能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語文教師只有更新觀念,優(yōu)化語文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讓學生扎扎實實開展課堂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養(yǎng)成勤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jīng)驗的習慣,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每一種新體裁的課文后,宜總結此體裁課文應掌握的各種知識點,以后在教授這種體裁的課文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領著學生開展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結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內(nèi)容。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第一篇說明文后,可歸納出閱讀說明文的知識要點,甚至一些技巧,使學生對這類文章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通過這種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能使學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閱讀方法,改變漫無目的的不良閱讀習慣,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俗語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動手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要及時記錄自己對文中的字詞句,乃至全文的感受與理解,也要把教師所補充和特別強調(diào)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便于復習鞏固,避免遺忘。其實做筆記的過程必然會帶動學生的思維運轉(zhuǎn),是對知識的再一次學習。在課外閱讀時,適當做批注和筆記同樣重要??梢猿瓕懛e累好詞好句,記下自己在閱讀中的見解和感悟,這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就生活中所思所感及時記錄,這是學生個人成長歷程中的點滴印跡,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此外,不僅要做筆記,更要做得美觀簡潔,便于學習回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有學生筆記做得太過隨意,導致需要回顧復習時,難以找到。所以,教師不妨經(jīng)常展示筆記做得好的學生的課文和筆記本,以榜樣的力量來促動所有學生做筆記、做好筆記。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币馑际侵粚W習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可見思之重要。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動腦筋,多思考問題。力求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突破。多思考能將所學知識連點成線,串線為面,合面成體,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思考,所學知識才能鞏固,學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與運用的橋梁;只有思考,所學知識才得以提高、升華與深化,學以才能致用。然而學生實際情況卻令人擔憂,他們不能或者不能自如地將學思結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一味的唯師、唯書,人云亦云,因而鮮有真知灼見。
總之,良好的浯文學習習慣如此重要,應著力培養(yǎng),但它只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一條有利途徑。在語文教學中,還要注重學法指導,客觀規(guī)律的總結,非智力品格的養(yǎng)成,千方百計,促使學生主動發(fā)展,自我求知,實現(xiàn)學習過程的個體化,從而提高學生能力,增強素質(zhì),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