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中國是歷史古國,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而且傳統(tǒng)文化資源豐富。在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滲透下,中國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已經滲透到中華兒女的思想和頭腦中,成為一種日常行為規(guī)范,對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形成有促進作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經融入到中華文化中。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志,在中華文化傳播中有重要意義,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
關于徽文化,通常的說法是:徽文化,即徽州一府六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一府六縣是徽文化的地理區(qū)域范圍,“一府”指舊徽州府,“六縣”指歙縣、黟縣、婺源(今江西)、休寧、祁門、績溪[2]?;罩葑鳛橐粋€地名,是從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為起點,至1987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黃山市為終點。但徽文化的時間概念通常認為是從北宋宣和三年至清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
原國家主席江澤民視察黃山時曾用5個英文字母CBMEA概括表述徽州五要素,即:C,Culture、B,Business、M,Medicine、E,Education、A,Architecture,即指文化、貿易、醫(yī)學、教育、建筑,涵蓋了哲、經、史、醫(yī)、科、藝諸領域。[3]其以徽州宗族為社會基礎,以徽商資本為經濟基礎,以程朱理學為思想基礎,內容涉及了新安理學、新安醫(yī)學、徽派建筑、徽商、徽戲、徽州宗族、徽州教育、徽州村落等方面的地域文化,包括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等內容,被譽為是后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江澤民同志對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贊嘆不已,諄諄告誡我們:“如此燦爛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傳下去,讓它永遠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徽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化發(fā)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瘴幕瘍群S富,雖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只占其很小一部分,但有著其自身的特色。
徽商之所以能夠活躍四百年之久,其以儒道為經營活動的職業(yè)道德風尚,也是重要條件之一。儒家思想占有極其崇高的地位,行事也多受儒家思想支配[4]。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巖手書的胡慶余堂“戒欺”匾文:“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yè)關系性命,尤為萬不可欺。余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諸君心余之心,采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是則造福冥冥,謂諸君之善為余謀也可,謂諸君之善自為謀也亦可?!背恕耙哉\待人”,徽商精神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即“言而有信”?!鹅宏柍淌献谧V》記載,休寧程家第曾在寧邑河口開鋪,以信義為宗旨,但沒有賺到錢。有人給他們出主意,說經營要用心計,程家第不以為然,認為“吾敦吾信義而已,贏余之獲否,亦聽之而已”。后來,程家第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經營理念,在河口做生意始終“信洽遐邇,大煥前猷,豐亨豫大,迥異尋常?!睍r人也說此乃“信義之報,公平之效,未得于其身,正以取償于其后”。大學是學生們進入社會的最后一道大門檻,他們通過了解徽商職業(yè)道德教育,就能更好地知道畢業(yè)后該如何面對社會。
徽商大多是白手起家,或者從學徒到老板。清代歙縣的大鹽商鮑志道,年少時家貧如洗,11歲就離家謀生,先后在鄱陽、金華、揚州等地做學徒,從底層慢慢做起,積累了不少從事鹽業(yè)的經驗?!盎振橊劇本袷腔丈痰墓餐卣?,他們不怕從基層做最苦最累的活,在工作中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學習,最終成為領導者。清代歙商鮑建旌從小本經營起家,歷經千難萬險,最終成為當時大賈?!鄂U氏誦先錄》總結其一生經歷“自少至壯,以孑身綜練百務,意度深謹,得之史書者半,得之商歷者半”,由此可見鮑建旌的經商才能一半是從經商中得到的實踐經驗。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來自城鎮(zhèn),相對優(yōu)渥的家庭環(huán)境使得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他們對于一些理論知識往往講起來頭頭是道,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知行相背,流于形式?;丈棠艹钥?、重實踐的精神,既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又注重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可以用來教育、引導他們,使之將所學更好地運用于生活中。
封建倫理綱常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意識核心。宋代以后,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們就把倫理道德教育擺在教育的首位,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教育的針對性特別鮮明?;罩菀浴俺讨礻I里”自稱,“崇文重教”,他在《尤溪縣學記》中說道:“立學校以教其民…必始于灑掃、應對、進退之間,禮、樂、射、御、書、數之際,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無違也。然后從而教之格物致知以盡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身及國而達之天下者,蓋無二理?!彪m然這種教育是從統(tǒng)治階級利益出發(fā),以期為國家長治久安培養(yǎng)順民與重臣,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凈化社會環(huán)境、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如今的大學生多為90后和00后,生活條件優(yōu)越,市場經濟所誘發(fā)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對他們“熏陶”頗深。凡事向“利”看,缺乏責任意識,對班級、學校乃至國家、社會的事情冷漠,道德滑坡現象備受詬病。
每個人對家鄉(xiāng)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觀、歷史發(fā)展、社會變革等都有天然的感情,把他們耳熟能詳并引以為傲的徽文化融合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學生批判性地看問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注入人文活力。在思想政治課中要融入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增加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同時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最終的受眾體是學生,只有學生積極學習并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才更有針對性和意義。對于文化教育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灌輸,重要的是對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使之成為自己內在的東西。如果只是口頭上說進行文化教育,沒有實際行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學生在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接受時獲得的是一種意志力和精神,以安徽大學淮山學院為例,因學院的特點,生源來自周邊的學生比較多,他們對家鄉(xiāng)比任課老師更有感情,也更熟悉。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fā)掘徽文化在現實中的實用性,充分凋動大學生學習和了解徽文化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徽文化傳播中的主導者。
獨立學院的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興趣不大,除了自身認識問題外,任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經過數年來的實踐,筆者發(fā)現獨立學院的學生雖然傳統(tǒng)文化基礎較差,但接受能力強,也希望教師在講授相關內容時穿插一些傳統(tǒng)文化知識,尤其是地方傳統(tǒng)文化。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教養(yǎng),對任課教師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師的選任上要把好入口關,吸收專業(yè)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豐富繁榮教師充實到教師崗位上,并接受崗前培訓。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大多以培養(yǎng)實用性和技能型人才為主,專業(yè)設置多以市場為導向,因此,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方面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