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姜洋、丁秋雷
(1、大連工業(yè)大學輕工與化學工程學院;2、東北財經(jīng)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案例教學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由哈佛大學法學院的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得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開創(chuàng)。經(jīng)過兩任院長的不懈努力,案例教學于1921年正式實施,并于20世紀40年代被大力推廣。從此案例教學聲譽鵲起,經(jīng)久不衰。直到今日,在世界各地的教學界,案例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模式仍廣泛流行。
在學習專業(yè)課階段,高校學生若沒有被科學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引導,很難扎實的掌握理論知識,加上實踐經(jīng)驗的欠缺,無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容易對專業(yè)失去信心。案例教學作為一種特有的教學方式,將是克服上述不足的有效工具之一,對理論和實際的有效結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案例教學的獨特之處在于整個授課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只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模式多樣,但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即:(1)收集資料。在案例的基礎上,學生收集案例所需的相關材料;(2)分析案例。以集中或分組的形式,學生之間展開討論;(3)討論結果。根據(jù)討論結果,學生給出最終的結論。在高校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的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
在課前教師充分準備案例,在課堂上講解該案例,并引出一系列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范疇及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案例必須有針對性,起到“以例帶理”的作用。
1、命題案例型教學模式
在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組,并將案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行分析和準備,課上學生分組對案例進行講解。一般來說,這種案例知識點較明確,信息較全,且案例分析較長。教師在學生課前認真閱讀案例、準備材料、小組討論,直至最終給出結論的整個過程中,不進行參與和干涉,只起到主持人的作用。當一個小組講解完畢后,其他小組對該小組進行提問,通過小組間的互相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最后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給出小結。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2、自命題案例型教學模式
教師提出命題,學生根據(jù)命題自行組織案例進行分析。教師提出命題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查找和分析案例,提高小組協(xié)作能力和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把握方向和提供意見,案例的具體內容由學生自己決定。通過小組的發(fā)言、提問、討論環(huán)節(jié)后,教師最終給出點評,并有針對性的講解。
教師完成課程內容中理論部分的講解之后,利用課堂剩余時間給出該理論部分的案例。通過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
1、“理論-案例-理論”型案例教學模式
教師先講授概念和理論,利用這些概念和理論分析若干案例,接著再講一些理論。針對學生的社會閱歷不夠豐富,缺少社會實踐,對企業(yè)實際情況了解不足這一情況,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穿插一些案例來具體化抽象的理論和原理,方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當學生掌握該部分理論知識后,教師再做進一步深化講解。
2、“案例-理論-案例”型案例教學模式
在講授理論知識之前,教師先給出一個引導性的案例。當案例分析結束后,教師完成課程內容的理論講解,最后將課堂剩余時間用于該理論知識的應用案例分析。通過“案例-理論-案例”的授課過程,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
案例教學在學生的培養(yǎng)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案例講授與討論,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與辨別的能力、交流與協(xié)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案例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模式,都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案例要具有啟發(fā)性和目標性。教師應該根據(jù)課程培養(yǎng)目標有針對性的收集案例,且案例內容必須滿足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案例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和掌握課程內容實質。如果案例偏離了培養(yǎng)目標,即使再生動、再典型,其起到的作用都將大大降低;(2)案例是真實的。所選案例必須是真實可靠的,最好是現(xiàn)實工作中比較常見的或較典型的問題。只有這些真實的、非脫離現(xiàn)實的案例才會增加學生參與案例分析的積極性,從而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3)案例難度適中。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案例的難度應該從簡到難,呈梯度增加,使學生逐步獲取知識,以達到鼓舞學生、增加學生斗志的目的。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的討論和分析過程中。案例教學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除了教師的努力外,學生的參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學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通過對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分析和討論過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鍛煉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等。
案例教學應該與有效的激勵機制相契合。“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缺乏主動思考和積極參與的意識,易使課堂討論不活躍或冷場。有效的激勵機制將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到事前準備、討論和課后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更改學習習慣,更新學習觀念。
在高校專業(yè)課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模式的成功應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度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基本技能講授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將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授課相結合,綜合運用這兩種方法,具體內容具體分析,才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1]黃錦章.關于案例教學的若干理論思考[J].漢語學習,2011,4(2),68-74.
[2]何宏慶.保險學案例教學模式初探[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雙月刊),2010,24(1),84-86.
[3]陳思聰.淺析電子商務案例教學模式[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5(下半月),178-179,182.
[4]石敏力.案例教學理論研究綜述[J].才智,2012,5,310.
[5]劉蘊.經(jīng)濟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反思[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6(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