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韻
(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進入21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爆發(fā)式崛起。這類國家的市場體系和法律制度,同發(fā)達國家相比有所欠缺,但比一般發(fā)展中國家完善,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與發(fā)展?jié)摿Α?/p>
土耳其是全球十大新興市場國家之一。2016年土耳其政治動蕩以來,與歐美國家關系日益緊張,土耳其里拉持續(xù)下跌。土耳其是一個依賴進口的國家,也是一個赤字大國。里拉持續(xù)下跌,導致進口成本不斷增加、外債規(guī)模日益膨脹。加上土耳其央行不作為,導致土耳其通貨膨脹率一直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2018年8月,美國對土耳其施加的一系列經濟制裁,直接引爆了這場危機,讓不堪重負的土耳其經濟再遇寒霜。
2003年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在選舉獲勝后,推行了經濟改革,改革重點主要是財政、經濟政策、公共領域建設與貿易經濟。近些年,為了加快經濟增長,埃爾多安政府一直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自2002年土耳其實行重大經濟結構改革至今,推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借助大規(guī)模的私有化改造,土耳其積累了充足的發(fā)展資本,由傳統(tǒng)的計劃經濟成功轉變?yōu)槭袌鼋洕?,實現了金融的完全自由化。同時,利用寬松的貨幣政策拉動內需,促使土耳其整體經濟發(fā)展呈現了繁榮的氣象。
在公共領域的建設方面,埃爾多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總金額達上千億美元,包括機場、海峽大橋等。龐大的基礎建設項目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土耳其政府資金一部分靠財政稅收,一部分靠對外債務融資。龐大基礎建設計劃對資金的需求,導致了大規(guī)模的財政赤字[1]。
近年來不斷爆發(fā)的土耳其腐敗丑聞,很多涉及建設領域,如伊斯坦布爾市民靜坐示威抗議政府強拆中心公園等。這些負面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信心。面對不斷震蕩的國內政局,土耳其政府被迫采取較為寬松的財政政策。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土耳其貨幣政策一直存在著不穩(wěn)定性。埃爾多安政府在2015年的新法案中表示:中央銀行直接決策利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來維持物價的穩(wěn)定。而2014年法案關于此類問題的表述為:中央銀行會以獨立的形式,決定采用的貨幣政策和貨幣政策工具。
2016年,受政治動蕩和恐怖襲擊的影響,土耳其經濟受挫,增長緩慢。為了改變這一困境,自2016年開始,土耳其貨幣供給量增長率達到了18%。在2018年7月,M2供應量幾乎達到了18 886億里拉,8月突破了20 000億里拉。
2017年修憲之后,埃爾多安完成了集權,將政治體系從議會制轉變?yōu)榭偨y(tǒng)制。埃爾多安政府嚴重干涉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埃爾多安本人自稱“利率的敵人”,一直嚴格控制利率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利率作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或使用資金的成本,會影響匯率水平。當本國利率處于一個較高水平時,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增加會吸引外資流入,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應量相對增加,而且本國使用貨幣資金的成本提高,相對外匯市場上本國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因此,利率水平下降導致本國貨幣貶值。不斷增加的貨幣供給和持續(xù)的低利率環(huán)境,以及高負債和動蕩的政治形勢,導致土耳其里拉不斷貶值。土耳其政府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為政府控制過嚴、市場調節(jié)功能失效。
隨著土耳其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外貿易的總值和數量也保持不斷增長的態(tài)勢。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和原油天然氣等,是土耳其主要出口商品。埃爾多安致力發(fā)展外向型出口貿易戰(zhàn)略,這一決策使土耳其對外依附性增強,容易受到國際市場經濟形勢的影響。
2018年8月土耳其里拉大跌和美國有著直接關系。2018年8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會對土耳其鋼鐵及鋁產品加收進口關稅,分別提高50%和20%,高出以前的1倍。這一行為成了土耳其里拉崩盤的導火索。特朗普剛宣布關稅加倍,里拉對美元匯率下跌20%。
美國對土耳其加稅的政治原因,是土耳其拒絕釋放美籍牧師安德魯·布倫森。安德魯·布倫森被土耳其政府指控而遭監(jiān)禁,美方為一人對土耳其一國采取制裁措施,使土耳其與美國的關系變得緊張。
在外交與國際政治友誼方面,布倫森事件僅僅是個導火索。土美之間聯盟友誼早已出現了裂痕。土耳其跟美國之間的摩擦,直接導致很多投資者不看好土耳其。大量資金加速從土耳其流出,流入美國,導致美元大漲。
從20世紀90年代后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發(fā)達國家開放的金融市場構建了較為成熟的金融體系,能夠帶動整個金融市場形成較為開放和自由競爭的環(huán)境。而新興市場國家則因長期金融抑制,未能在國內形成較為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發(fā)展國內產業(yè)需要規(guī)模融資,新興國家普遍采取資本賬戶開放行為,大大增強了外國投資者信心。大量國際資本不斷流入新興市場國家,充裕的資金緩解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投資問題,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大量資金會產生一定時滯效應,當資金對國內經濟發(fā)展的瞬間刺激作用,不能及時處理轉化為生產力資金鋪墊或轉化為可以提高國內經濟或外貿的目的性明確的有效投資,則會出現通貨膨脹。
在宏觀經濟學的定義當中,在某一個時間段內,一個經濟體的大部分商品價格連續(xù)上漲,則意味著正在通貨膨脹。一般用常用消費價格指數來度量通貨膨脹,反映一定時期全社會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程度的相對數,引導政府做出相應的財政、貨幣政策調整。土耳其2018年7月的消費價格指數CPI為359.41%,同比上漲15.85%;8月為367.66%,同比上漲17.9%。消費品當期價格是基期價格的3倍之余,代表著貨幣購買力嚴重不足。
2018年初,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匯率累計跌幅約25%,導致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物價水平也居高不下。在多國貿易往來的開放環(huán)境下,一國重要的進口商品價格上升,會提高國內的生產成本,引起通貨膨脹。對于依賴外資流入來平衡經常賬戶赤字的土耳其經濟來說,通脹是個大問題。
土耳其經濟發(fā)展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和資金密集型產業(yè),貿易商品主要以初級產品和工業(yè)制品為主。出口產品主要是第二產業(yè)的紡織產品、汽車和金屬加工品,進口主要是礦產品、機電產品、金屬原材料,進出口商品結構單一。隨著經濟外來沖擊,這種單一的產業(yè)結構導致了土耳其國際收支失衡。
2018年8月末,土耳其貿易逆差為55億美元。美國增加了土耳其主要進口品的關稅,但進口商品的數量在短時期內不會減少,使土耳其8月末的貿易逆差將近60億美元,經常賬戶為-17.5億美元,經常賬戶占GDP比重為-5.50%。另外,土耳其外匯儲備只有1 350億美元,不足償付外債和經常賬戶赤字的一半。在過去近10年時間里,土耳其債務不斷增加。當前,土耳其經濟面臨著沉重債務負擔和美元走強帶來的利率水平提高等難題[2]。
新興國家發(fā)展受挫的根源,不僅在于其在國際經濟、政治體系中脆弱的地位,也在于其原有的經濟特點與發(fā)展模式本身存在內部缺陷。未來一段時間內,發(fā)達國家貨幣政策方向、大宗商品價格走向、地緣政治變動等不確定性較多。尤其是美國金融霸主地位及其金融政策變動的影響力依舊深遠。面對這些外部因素沖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穩(wěn)定面臨更嚴峻的挑戰(zhàn)。在這個大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所遇到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代表,土耳其的經驗教訓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對于經濟尚不完善的新興市場國家,適度財政赤字可以刺激消費需求的增加,間接帶動生產力的發(fā)展,給經濟帶來積極的影響。2009年,土耳其政府制定了“2023年發(fā)展規(guī)劃”,通過財政赤字加大了對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建設的投資,但也留下了隱患。國際普遍接受的財政赤字率警戒值為GDP的3%。2018年8月初,土耳其經常賬戶赤字已達到GDP的6.5%。長期處于高財政赤字水平帶來的擠出效應和通貨膨脹,嚴重影響正常經濟秩序,導致債越積越多,直到危機爆發(fā)。財政赤字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控制在合理的區(qū)間內。
新興市場國家廣義貨幣供給較多,除了滿足經濟正常運轉,還要為尚不完善的國家經濟和資本做固化。這也導致了新興經濟體容易發(fā)生通貨膨脹的現象,如阿根廷。阿根廷是一個典型的新興市場國家,通貨膨脹率高居不下,2016年初,其廣義貨幣(M2)供給增加率高達30%。
2016年以來,土耳其央行貨幣供給量不斷增加,無節(jié)制增發(fā)貨幣使市場上流通貨幣越來越多。而土耳其國民產出低迷,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貨幣購買需求,是此次危機爆發(fā)的伏筆。
面對經濟持續(xù)疲弱的大環(huán)境,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選擇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發(fā)展,如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給量等。但央行應該合理控制貨幣供給量,不能違背市場事實情況,一味增發(fā)貨幣刺激市場。政府也要制定合理的通貨膨脹目標,保證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合理的通貨膨脹目標是指,中央銀行應確定一個通貨膨脹區(qū)間,這個區(qū)間內通貨膨脹率低且適合經濟發(fā)展。制定合理的通貨膨脹目標,可以減少經濟危機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