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英
(三明市梅列區(qū)東新小學,福建 三明 365000)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生時代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會讓他(她)們獲益終身。伴隨著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閱讀”已經(jīng)成為衡量是否學好語文的一個基本標準,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于是乎“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就成了廣大語文教師的流行語。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就針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進行了修改,增加了背誦優(yōu)秀詩文的篇數(shù),同時提高了課外閱讀的數(shù)量標準。怎樣讓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效的結合,讓學生能更積極、更廣泛地進行閱讀,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研究的問題。
預習時讓學生廣泛收集跟課文有關的信息資料,能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開拓視野,豐富知識。 如教學《七律·長征》時,教師先讓同學們收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生平故事,長征組詩,長征途中爬雪山、過草地的感人故事;有能力的還可以做 PPT。這樣在課前交流時,既有長征的各種圖片,還有文字說明,讓同學們獲得關于長征的全方位的信息,調(diào)動各種感官,激發(fā)閱讀欲望。
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是什么呢?王德俊老師有過精要的概括:“這個過程是老師指導學生熟讀課文,弄懂弄透課文和從課文中學到的語文知識,掌握閱讀方法和規(guī)律,再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東西去讀課文以外的文章和書,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和能力?!币虼?,筆者有意識地經(jīng)常在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并積極地指導學生運用于課外閱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好的閱讀方法是打開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它能讓學生的閱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賞析名篇佳作,教師要引導學生精讀,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語句,反復閱讀,細細品味,認真摘錄,揣摩寫法,運用到習作中,讓學生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手到,邊讀、邊劃、邊寫、邊記。2.閱讀雜志、報刊,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瀏覽——提取——精讀”的方法,以求在最快的時間內(nèi)獲取更多有價值的內(nèi)容。3.查找資料,亦可采用“目標——搜索——跳讀——精讀”的方式進行篩選式的閱讀??傊?,閱讀無定法,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課外閱讀,盡可能做到動靜搭配、勞逸結合,有效地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效果。
對比是最容易幫助領悟、啟發(fā)思考的。只要對比的得當,越對比,理解得就越清晰,印象就越深刻,掌握得也就越牢固。如教學課文《刷子李》,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作家馮驥才是怎樣描寫“刷子李”高超的技藝的”“徒弟曹小三這一天從師傅身上學到了什么”“文中哪些句子的描寫你特別喜歡”這些問題進行交流。閱讀文本后,再補充馮驥才的同類文章《泥人張》《快手劉》,可通過列表或提綱式等方式進行對比閱讀,加深學生對這群手藝人高超技藝的了解。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清末明初天津衛(wèi)市井人物的了解更深刻,同時增長了學生的見識,也有利于學生較全面地學習作家刻畫人物的方法。
當教師教學某種文體的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讀同類型體裁的文章,把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實踐中去,以便真正達到“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的效果。如教學完《地震中的父與子》,筆者推薦學生閱讀德國的?!W·卜勞恩的《父與子》;教完《珍珠鳥》,筆者推薦學生閱讀《義鳥亭》《窗臺上飛來幾只麻雀》等文章;教學《草原》后,引導學生讀《草原,一個童話世界》《錫林郭勒盟之行》,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草原和草原上生活的民族;學習了《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后推薦學生閱讀《希臘神話》等。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選入許多名家的作品。教學時,可以補充有關作者的相關資料以及有關該作者的其他作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對該作者的寫作風格,加深對其作品中內(nèi)容的理解。如學習了梁曉聲的《慈母情深》,再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寫的《父親》《黑紐扣》等相關書籍;學習了沈石溪的《最后一頭戰(zhàn)象》后,推薦學生去讀他的《狼王夢》《斑羚飛渡》《第七條獵狗》等。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閱讀相關時代背景、人物故事等資料。如學習完《祖父的園子》推薦學生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學習完《草船借箭》,要求學生閱讀課外長篇兒童讀物《三國演義》;學習完《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要求學生閱讀徐光耀寫的中篇小說《小兵張嘎》等。
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讀書是一種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因此,教師組織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不僅是學以致用,更是為了檢測學生課外閱讀的水平,從而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學校利用學生愛上網(wǎng)玩網(wǎng)絡游戲這一特點構建了“三明市中小學生閱讀評測平臺”,推薦給每個學生,學生根據(jù)學校提供的賬號和密碼登入該平臺,找到自己的頁面,在完成相關閱讀(根據(jù)年段推薦相關書目規(guī)定閱讀內(nèi)容、閱讀時間)測評時,可在自己的頁面看到自己的等級(根據(jù)閱讀測評過關量的多少由初學乍練——小試牛刀——爐火純青等構成)、班級排名、年級排名、學校排名。據(jù)統(tǒng)計,自從引用該平臺以后,班上同學一學期下來閱讀量最少的也有10本書,而最多的可達到200多本書,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引路人,也是陪伴孩子一生的長者。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書,能加強親子溝通,進而有的放失地教育,從而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熱情。因此,筆者在所任教的班級中建立“家長微信群”,教師定期在群內(nèi)發(fā)布“親子閱讀”書目,并規(guī)定閱讀完成時間,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一本書,鼓勵家長能與孩子一起對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進行探討,交流讀后感受,這樣就更能激起學生的讀書欲望,對學生的習作也大有益處。同時家長們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思考在群里和其他家長進行交流分享。這樣不僅孩子在閱讀方面有所成長,父母也會得到提升。
可利用語文課、班會課、閱讀指導課在班上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講故事比賽、經(jīng)典誦讀比賽、讀書交流會、佳作欣賞、手抄報展示等?;顒又袑W生們?nèi)绨讼蛇^?!黠@身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同時大家在活動中也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收獲,激發(fā)了同學們課外閱讀的興趣,達到了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合的效果。
總之,“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課外閱讀之花悄然綻放,功在課堂。教師只有把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的結合,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我們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讓閱讀陪伴孩子們健康成長。
[1]喬保林.閱讀能點燃孩子心中的希望——淺談課內(nèi)外閱讀一體化[J].新課程(下),2013(7).
[2]陳道佩,陳婷婷,張文燕,蘇甜.讓課外閱讀更精彩——“互聯(lián)網(wǎng)+課外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16(5).
[3]陳志華.用好自讀課本完善閱讀過程——[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