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海珠區(qū)金影小學 廖巧珍
“核心素養(yǎng)”是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格、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落實。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上滲透德育是十本必要的,本文重點探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3E閱讀教學模式的德育滲透。
2015年,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中小學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而“滿堂灌”的英語閱讀課教學現(xiàn)狀使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嚴重缺失。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育部門決定素質化教育必須從基礎做起,小學應將德育教育在各學科中進行滲透。廣州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從五年級開始出現(xiàn)主題閱讀文章,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此,我們應該把閱讀課堂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
根據(jù)小學高年級英語語篇閱讀課的特點,以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目標,筆者初步構建出“3E”閱讀教學模式架構,一般包括Extract(基于語排篇內容、提取相關信息),Elaborate(根據(jù)語篇話題、詳化關鍵信息),Express(利用關鍵信息、表達文本內容)三大教學步驟。
筆者在此閱讀模式中結合德育教育的滲透,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關鍵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必備品格(思維品格、文化品格)兩大方面,即認知的與非認知的。認知方面指的是學術、知識,非認知方面則是指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等。所以,“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單純地指向某一學科知識,而是強調學生個體能夠具備一定的方法獲得知識和技能,它的目的不僅限于獲取知識和應付各級各類的考試,更有助于追求具體生活目標,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
教材是德育滲透的載體,依據(jù)教材內容挖掘德育因素是寓德于學科教學的前提。廣州現(xiàn)行的小學英語新教材所涉及的閱讀主題比較廣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教育性和思想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仔細分析教材,充分挖掘閱讀文本中的德育因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閱讀主題的特點,把知識性和思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融入教學過程中。
德育的滲透關鍵在于自然地與知識融于一體,要善于在學科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無痕”的德育滲透,使德育因素能悄然流入學生的心靈,從而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英語教材中很多是與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內容,教師應該做個“有心人”,適時、適當?shù)乩眠@些生活文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而閱讀課更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滲透德育的契機。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將德育與3E閱讀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探索。
例如,廣州版六年級下冊Unit 4 We can save the animals一課是一篇科學性比較強的閱讀文本,同時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合理利用了3E閱讀教學這一模式,充分發(fā)掘閱讀文本中的德育因素,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在提取信息階段,教師讓學生觀看了一段“人們對野生動物肆意殺戮”的視頻,激活學生大腦中關于“保護動物”這一知識背景,有效地把學生引入到文本內容的學習,并且在無形中感染了學生。接著在詳化信息階段,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精讀語篇,對“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的成因”和“保護動物的措施”兩部分內容進行提煉、列舉關鍵信息,并構建出功能性板書,為學生圍繞話題進行語用輸出搭建了很好的支架。最后在表達信息階段,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將文本信息有效整合并進行語言輸出,對文本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體驗和記憶。教師在總結時進行適時進行情感教育:We only have one earth!Protect the animals!Protect the earth!在3E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既能很好地通過閱讀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又能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體驗和感悟德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