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鎮(zhèn)振興第二小學 畢燕妮
學校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理念是為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理念要求教師不能單純地注重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應關注教育教學中的各種現象,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而我的經驗是從學生的心理入手,找到啟動學生心靈的鑰匙,促進學生成長。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為了讓學生適應社會的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由于學習環(huán)境單一,自我學習的意識薄弱,小學生很容易走入了競爭誤區(qū)——只和別人比分數,不能發(fā)現別人的其他優(yōu)點。這種比分數的習慣有利也有弊。好處就是通過比較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上處于一個什么狀態(tài),但壞處是在心理上會產生“勝者驕,敗者卑”的問題。
為了調解學生的這種心理,我把這個“比”的范圍擴大,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們比勇氣(如比敢于舉手發(fā)言、敢于提出問題等),比習慣(如比書寫整潔、認真審題、仔細計算、自覺檢驗、按時完成作業(yè)等);在課后讓學生比做人(如比勞動認真、尊重同學、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等)。有了這些“比”后,學生在“比”的認識上有了新的認識。每個同學或多或少找到了自身的一些特點,從而有了自信。
小學生比較重感情,自控能力弱,他們在相處時難免會出現吵架、打架等情況,但之后又會非常后悔。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鍛煉學生的自控能力。為達此目的,我有時會在課堂上、閑聊中講一些名人故事,談談他們是如何用理智控制情緒獲得成功,如歷史上有名的完璧歸趙、赤壁之戰(zhàn)等故事;有時也會從新聞中取材講講因為感情沖動而做出終身后悔的事的案例。通過正反的教育案例讓他們明白自控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教師要為學生做表率。比如我在處理學生打架事件時,并不是首先大發(fā)雷霆,而是一邊整理他們凌亂的裝束,一邊讓他們做深呼吸,等他們情緒有所平復時再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很多時候他們只是一時之氣,打完架后氣基本已消,只要老師稍加引導他們之間就會化干戈為玉帛。如果教師自己也生氣了,對學生加以懲罰,學生可能不一定服氣,還會計較老師是否公平,進一步擴大他們之間間隙。老師的表率能夠成為核心力量,影響全班。
此外,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力,還要注重從小事做起,如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記錄學生的日常行為,對影響課堂記錄的學生要進行教育和疏導;讓學生階段性地進行自我對比,然后進行自我評價,一旦意識到某種行為不對,要勇敢地進行改正。一旦學生能夠自控,就能形成堅定的學習信念,學習也就會進步。
小學生的依賴心理很重,渴求教師、父母能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當得不到關注時,就會出現自暴自棄的表現。我校是一所農村學校,每年都會接收一些外地的學生。外來工的生活壓力很大,往往無暇照顧自己的孩子,加上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輩撫養(yǎng)長大,到了讀書的年齡才接到父母身邊,他們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自控能力差。
我班曾接收過一個外地轉學生,剛轉學過來時,這孩子雖然很憂郁,不與人交往,但能守紀律,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墒沁^了一段時間,他開始不按時完成作業(yè),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敵對的情緒。我多次與他的父母電話溝通也未能成功使他改變,我也有點泄氣了。在一次交談中,他提到他的爸媽從未買過生日蛋糕給他吃。我才發(fā)現這是一個缺乏關注的孩子。于是我去做了家訪,在交談中我發(fā)現他的父母也是有文化的人,比較注重教育,但長期的分離使他們與孩子有了隔閡,很難有深入的溝通。孩子對新的環(huán)境有恐懼、緊張的情緒,他非常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而他的父母卻沒有關注孩子的依賴心理,只著眼于他們的工作。為了引起父母和老師更多的關注,孩子才刻意使壞。這次交談打開了一家三口的心門。他們進行了一次心與心交流,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和對自己的愛。有了父母的這份關愛,孩子很快有了轉變,他在課堂上能舉手發(fā)言,樂于與人交往了。
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適時地撫慰他們的心靈,能夠激發(fā)他們向上的熱情。在平時的交流中,我很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學生有非常強烈的求關注心理,當我們滿足其這一心理,就等于賦予了學生前進的動力。
教育是一門極富學問的藝術,絕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對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知其所想、投其所需,完成我們教書育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