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大鵬中心小學 黃曉苑
從平常作文的實踐來看,學生最大的困難是無話可說,寫不出精彩的作文。只有有效地引導學生找到積累的途徑,講究積累的內容,學會積累的方法,善于運用積累的內容,才能真正豐富習作語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積極搭建閱讀積累的平臺,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我們的閱讀積累平臺不能僅限于書本,我們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來架設閱讀積累平臺。例如我們常常帶著班級的學生參加全國百班千人閱讀平臺,參與年級共讀平臺,引導學生走進學校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等閱讀積累平臺,并鼓勵孩子進行個性閱讀,讓學生將看到過的讀物在閱讀課或在微信、QQ閱讀平臺上互相交流、分享、推薦交流自己的閱讀收獲,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電視中一些優(yōu)秀的欄目等好平臺進行語言積累。我們應為學生巧架閱讀積累平臺保駕護航,讓學生在書的海洋中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有了多種多樣的閱讀積累平臺,我們應該積累哪些內容呢?
一是引導學生善于積累語言材料。語言材料包括字、詞、句、段落和篇章。教師在閱讀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積累語文教材和課外書籍中的雅詞、佳句、精段、美文篇章等。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jù)學校的閱讀主題教學活動的目標,從“一主三翼”著手去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一主是指一本語文教材,三翼是指一本經(jīng)典誦讀,一本主題讀寫,一本日有所誦或一部國學經(jīng)典,國學經(jīng)典有 《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論語》等。
二是積累語言表達形式。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積累各種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有很多語言表達形式值得積累和借鑒。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積累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擬人句、夸張句……積累寫段的方法,及時引導學生分別理解并積累總分關系、因果關系、承接關系等一些構成段落的規(guī)律和方法;積累寫篇的方法,積累“總—分—總”的寫法、“插敘”法、“對比”法……如此通過在閱讀中對寫法的積累,使學生不斷地從作者思路中得到啟發(fā),從而積累作者表情達意、布局謀篇的方法,便于解決學生習作中“怎么寫”的問題,為豐富習作語言作文充分的準備。
三是重視積累的方法。首先,在課堂中教會學生在熟讀成誦中積累,繼而延伸向課外。熟讀背誦是閱讀積累一條重要途徑。教材中有很多文章的精彩段落或篇章可讓學生背誦下來。通過熟讀背誦,學生積累了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保證習作語言有充盈的源頭活水。其次,教會學生在閱讀理解感悟中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要將語言的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結合起來;在語言環(huán)境中積累,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積累,在運用中積累。要結合上下文,結合全文以及課文的背景,加強字詞句的理解、感悟、積累和運用,重視優(yōu)美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思想內容的積累。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積累,而達到積累的目的。最后,教會學生在搜集摘錄中積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本,把佳詞美句、精彩片段摘錄下來,或寫讀書心得,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到:“操千曲而曉聲,觀千劍而識器?!本渲械摹扒薄扒Α本笍V博的積累;“操”“觀”均指鍛煉。學生的作文也應多寫多練,我們應該教會學生學以致用,把平時積累的素材靈活運用到習作中去,讓習作語言豐富多彩起來。
一是善用修辭手法,增添色彩美。善用修辭是使作文語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只要運用恰當,修辭方法就各有各的精彩。在我們閱讀的課內外書籍中,有很多文本要么是文質兼美,要么是耐人尋味,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范。教師要善于抓住課內外閱讀中有示范作用的語句、段落引導學生進行訓練,達到豐富習作語言的作用。
讓學生對比朗讀后談談有修辭手法的語段和沒修辭手法的語段有什么不同。先讓學生進行朗讀感悟對比,然后再談談哪一段寫的好。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神奇妙用。
二是妙用經(jīng)典詩詞名句,增添意蘊美。寫作是一個廣泛閱讀、不斷積累的過程。在作文中靈活巧妙地運用古詩名句,可使所表達的語言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對說理、表情、達意都很有幫助,還可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論據(jù),增強說服力。此外,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華主題。巧妙引用、活用經(jīng)典詩詞名句,能使作文語言鮮活,文彩斐然。教師們應該多引導學生多積累經(jīng)典詩詞名句,靈活應用。
三是描寫細化,變抽象為具體,增添生動形象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仿寫課文中的細節(jié),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語文教科書的課文中,有很多細節(jié)描寫值得我們指導學生進行仿寫。例如 《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的“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跟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贝硕沃?,通過運用“觸”“變”“巴”“拉”“貼”一系列的動作詞,生動形象地、清楚地描寫出了爬山虎爬墻的過程,同時運用比喻句形象地描寫出爬山虎腳的外形特點。課后,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某一植物,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仿照“‘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的描寫方法”,抓住某種植物動作的變化,同時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仿寫一段話。
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在描寫中精挑細選詞語,在細節(jié)描寫中,啟發(fā)學生選擇恰當?shù)脑~語,以期以少勝多,乃至一字傳神。例如豐子愷的《白鵝》一文中:“鵝的步態(tài),更是傲慢了。大體上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文中鴨的“步調急速、局促不安”與鵝的“大模大樣、步調從容、毫不相讓、咬你一口”通過這些詞語的細致描寫對比,生動地寫出了鵝不可一世的傲慢特點,點明的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