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研究生教育在俄語中最初使用的是“пocлeByзoBcкoe пpoфeccиoHaльHoe oбpaзoBaHиe”(大學后職業(yè)教育)一詞,從層次上看,俄羅斯原有的研究生教育分為兩級,即副博士研究生(acпиpaHтypa)和博士研究生(дoктopaHтypa)。2014 年之后,俄羅斯將博士研究生從國家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調整至科技規(guī)劃中,博士學位成為國家科技人才認證的一種形式,不再屬于教育范疇,而副博士研究生教育則成為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并成為繼本科生、碩士生之后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第三級。盡管在加入博洛尼亞進程之后,俄羅斯高等教育中加入了碩士生(Maгиcтpa)培養(yǎng),但碩士生僅僅是“完全高等教育”的另一種形式,不屬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疇。因此,嚴格意義上講,當代俄羅斯研究生教育主要是指副博士研究生教育,官方文本中主要以“acпиpaHтypa”來表述,而學位授予制度也主要是指副博士學位的授予。
俄羅斯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向接受過完全高等教育的畢業(yè)生(6年制高等教育)或者碩士畢業(yè)生(4年本科+2年碩士)。繼承蘇聯高等教育的傳統(tǒng),俄羅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高素質科研和教學人才,因此,研究生畢業(yè)后有兩種路徑可以選擇:一是通過完成培養(yǎng)計劃,獲得研究員、教師、教師—研究員等職業(yè)能力證書,其中研究員職業(yè)能力證書由科研院所類培養(yǎng)單位授予,而教師、教師—研究員證書則由高校類培養(yǎng)單位授予。獲得證書之后,證書持有人可以申請高校、科研機構的工作崗位。二是通過參加論文答辯,獲得副博士學位[1]。真正獲取副博士學位的畢業(yè)生在畢業(yè)生總數中占比較低。據統(tǒng)計,2010~2016年,僅有20%的畢業(yè)生在畢業(yè)當年獲得副博士學位,另外80%的畢業(yè)生是以獲得職業(yè)能力證書的方式而畢業(yè)(見表1)。換言之,有相當一部分畢業(yè)生接受了相應水平的教育,卻沒有獲得學位,職業(yè)能力證書是介于完全高等教育和副博士學位之間的一類教育,這也是當代俄羅斯融入博洛尼亞進程的主要障礙之一。
從培養(yǎng)單位來看,俄羅斯研究生主要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培養(yǎng),2010年以后增加了職業(yè)教育機構,職業(yè)教育機構主要針對政府和企業(yè)的公務員、專業(yè)人員開展入職后的專業(yè)能力提升、職業(yè)轉型等方面的教育,類似于我國的行政學院或黨校系統(tǒng)。截至2016年,俄羅斯共有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1359個。從發(fā)展趨勢來看,俄羅斯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中科研院所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58.5%下降到2016年的53.9%(見表2)??蒲性核惻囵B(yǎng)單位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2013年9月27日頒布了《關于俄羅斯科學院、國立科學院重組及部分俄羅斯聯邦法律條款修正》的法案。根據該法案,聯邦科研機構管理署經過評定對科學院系統(tǒng)的科研單位進行了支持、重組或裁撤的做法[3]。科學院系統(tǒng)科研單位的合并與撤銷導致了俄羅斯國家科研單位總數的減少,科學院系統(tǒng)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數量也由2000年的459個減少到2015年的158個,而同期科研院所類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也從頂峰時期的833個減少到771個。但這并沒有改變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中占比較高的事實,主要是由于企業(yè)、非營利組織類研究機構的培養(yǎng)單位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從研究生在校生數量來看,2016年占培養(yǎng)單位總數45%的高校承擔了占俄羅斯研究生總數89%的研究生培養(yǎng)任務(見表3)。
表1 2000~2016年俄羅斯研究生畢業(yè)生人數與獲得副博士學位人數(人)[2]
表2 2000~2016年俄羅斯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情況(個)[2]
表3 2000~2016年俄羅斯研究生在校生規(guī)模(人)[2]
從收費情況來看,俄羅斯研究生分為兩種,一是由國家和地方預算經費支持的公費研究生,二是由組織或個人經費支持的合同制自費研究生。近年來,俄羅斯研究生招生規(guī)?;颈3?.2萬人左右,其中自費研究生的比例在緩慢上升(見表4)。
從學位授予專業(yè)領域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可以授予建筑學、生物學、獸醫(yī)學、軍事學、地理學、地質礦產學、藝術史學、歷史學、文化學、醫(yī)學、教育學、政治學、心理學、農學、社會學、工學、藥學、物理—數學、語言學、哲學、化學、經濟學、法學等23種學位,包括421個專業(yè)。從學位授予的實際數據來看,工學是俄羅斯授予最多的學位,2015年工學學位占學位授予總數的 23.5%;緊隨其后的是醫(yī)學和經濟學學位,分別占總數的15.5%和12.5%[4];這與研究生在校生人數的增加情況不太一致,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語言學等在研究生招生中處于優(yōu)勢,但是學位申請人數卻較低。
表4 2013~2016年俄羅斯研究生自費生占比情況(%)[2]
俄羅斯研究生教育體系包括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和學位授予制度。其中,研究生培養(yǎng)主要是由獲得研究生培養(yǎng)資質的高校、科研院所來完成。而學位授予則是由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和不同專業(yè)的論文答辯委員會來合作完成。
俄羅斯學位授予的最高管理部門是教育與科學部,教育與科學部委托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來負責學位授予的具體事宜。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BaК)繼承于蘇聯高等教育制度,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取代了十月革命前由大學學術委員會組織論文答辯的做法,作為國家科技人員認證制度,保證為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提供了統(tǒng)一的專業(yè)資格標準,實現了對全國學位授予的統(tǒng)一管理,形成了更加符合蘇聯需要的學位管理模式。蘇聯解體之后,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塔吉克斯坦之外,所有的獨聯體國家都建立了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1992年,俄羅斯成立了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雖然歷經更名、調整管理范圍等事宜,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始終保障了本國科學家學位和學銜的授予工作。目前,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隸屬于教育與科學部,主要負責論文答辯委員會的設立和變更批準;論文答辯委員會活動的暫停、恢復和終止;對論文答辯委員會授予副博士學位的決議進行審查;根據論文答辯委員會提交的答辯結果授予博士學位(2014年之后,雖然博士學位已經不再屬于研究生教育范疇,但其申請仍然按照舊的程序進行);確定學位申請者發(fā)表成果的科學期刊和出版物目錄;取消或恢復已發(fā)放的學位;確定學位授予專業(yè)名單等。
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委托論文答辯委員會組織論文答辯。論文答辯委員會由高校、科研院所提出申請,經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批準后設立。每個論文答辯委員會一般不超過三個專業(yè),每個專業(yè)至少有5名本專業(yè)專家,其中不少于3名博士;同時要求60%的答辯委員要來自于論文答辯委員會的組建單位[5]。作為學位授予的基層組織,俄羅斯在50多個聯邦部委、地方政府轄區(qū)建立了論文答辯委員會網絡,2015年,俄羅斯有971個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2617個論文答辯委員會。從專業(yè)領域分布來看,這些論文答辯委員會中20.5%屬于人文領域(藝術、文化、歷史、教育、語言、哲學等學科),17.9%屬于社會和經濟領域(社會、經濟、政治、法律等學科),14.7%為自然科學領域(地質、地理、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15.8%為工程科學領域(建筑、工程技術等學科),31%為生命科學與醫(yī)學領域(心理、生物、獸醫(yī)、醫(yī)學、制藥、農業(yè)等學科)[4](見表5)。
表5 2011~2015年俄羅斯論文答辯委員會情況(個)[6]
俄羅斯研究生學習期滿后,在科研基礎上完成論文寫作,并在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規(guī)定的期刊和出版物上發(fā)表研究成果之后,可以向論文答辯委員會提出答辯申請。論文答辯委員會根據答辯結果,決定是否授予副博士學位,并向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提出審批申請,經后者同意后,授予副博士學位。需要指出的是,學位申請者可以根據個人意愿向與自己專業(yè)相符的任何一個論文答辯委員會提出答辯申請,而無須在培養(yǎng)單位組建的論文答辯委員會進行答辯(見圖 1)。同樣,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和論文答辯委員會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不一定要有本專業(yè)的論文答辯委員會。
圖1 俄羅斯研究生畢業(yè)的兩種路徑
從前文數據可以看出,2012年俄羅斯研究生教育各類指標基本達到了峰值。隨著規(guī)模的不斷擴張,研究生教育和學位授予的問題也逐步顯示出來,主要表現為學位論文質量下降、學位申請動力不足、論文答辯委員會工作效率低等,社會各界對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也開始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擔憂。在此背景下,俄聯邦教育與科學部著手開展了一系列改革,目的是改善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與學術界的關系,提高高校、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領域的自主權。
改革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首先,將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第三級。2012年底,新的《俄聯邦教育法》頒布之后,最突出的變化是將研究生教育正式納入俄羅斯國家高等教育體系,成為高等教育的第三級。同時,根據《俄聯邦教育法》出臺的國家教育標準也對研究生培養(yǎng)內容作了要求。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內容包括學科教育、實踐教育、科學研究和國家認證四部分,其中學科教育主要是指課堂教學部分,包括基礎課程(外語、科學和哲學史)、學科專業(yè)課程和教學訓練課程(培養(yǎng)研究生的教學能力)。國家認證主要是指研究生課程結束后的職業(yè)能力認證和論文答辯及學位授予。這一變化是俄羅斯在加入博洛尼亞進程之后,順應高等教育歐洲一體化的選擇。改革之后的高等教育體系與歐洲高等教育體系更加接近,更容易對接。其次,優(yōu)化論文答辯委員會網絡。2013年,俄羅斯聯邦政府頒布了優(yōu)化論文答辯委員會網絡的法令[7]。僅在法令頒布的當年,就有 602個論文答辯委員會被暫停工作。到2016年10月,論文答辯委員會由2010年的3217個下降到2155個。第三,削減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控制功能。2012年2月,俄羅斯頒布了全新的《論文答辯委員會條例》《關于學位授予程序的修訂條例》《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條例》等。新的條例以改善國家科研和教學人才認證為目標,改變了學位認證和授予的公共性、國家性,最突出的特點是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控制功能的最小化。改革之后,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不再對論文答辯委員會關于學位授予的決定進行審批,其最主要的職責是確定學位授予的專業(yè)和名稱、確定論文答辯委員會成立的相關標準和要求。部分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可以不經審批自行組織論文答辯委員會并授予學位。第四,開始研究生控制招生指標的競爭性分配。2014年開始,俄羅斯研究生招生中的“控制招生人數”(也就是公費研究生指標)也采取了同本科生、碩士生招生同樣的競爭分配模式。具體而言,每年的3月份由教育與科學部組織開展控制招生人數分配的競爭,以確定每個培養(yǎng)單位的控制招生人數。為了保障控制招生人數分配的科學性,教育與科學部組織成立競爭分配委員會,審查每個培養(yǎng)單位提交的申請資料。從競爭分配通知發(fā)出之后,培養(yǎng)單位要向競爭分配委員會提交控制招生人數分配申請,根據培養(yǎng)機構提交的資料,競爭分配委員會對最終的控制招生人數進行分配計算,計算結果進行會議表決,表決以少數服從分配的結果進行,經過表決的結果會提交教育與科學部,并以法令的形式發(fā)布[8]。
通過這些改革措施,俄羅斯學位授予制度實現了以下目標:
俄羅斯學位授予制度改革最初的原因就是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下降,特別是學位論文受到了頗多質疑。因此“質量”成為這次改革的先決條件。在新修訂的學位授予條例中對于研究生課程學習、資格考試、實踐訓練、論文寫作、期刊論文的發(fā)表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特別是提出了“研究生論文必須是基于自主研究結果的寫作”這一要求。在此之前俄聯邦475號法令中僅僅要求“論文要有創(chuàng)新性,對經濟社會、科技發(fā)展有重大價值”,這一描述被俄羅斯學界認為容易使得很多學位申請者“鉆空子”,不開展自主研究而利用別人的研究成果進行論文寫作,也就難以進行研究方法、研究思維的訓練[9]。自然,提高學位論文的要求,會使得原本就逐年降低的學位申請人數“雪上加霜”。但這并沒有影響俄羅斯政府改進學位授予質量的決心。因此,俄羅斯政府推進了對論文答辯委員會規(guī)模的壓縮,目的是取消工作效率低、對論文答辯要求過分寬松的論文答辯委員會,以消除論文答辯中“渾水摸魚”的情況。這種做法短期來看,可能會造成學位申請者人數處于低迷階段,但長期來看,這是學位授予情況改善必然要經歷的“陣痛”。當然,為了保障學位授予的數量,2017年開始,俄羅斯政府也在醞釀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須強制性參加學位論文答辯,目前這項法案已經過多輪討論,但尚未獲得正式批準。
長期以來,俄羅斯學界認為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是對科學界行政不信任的象征,是對科學界作為社會機構自我調節(jié)潛力的不信任。同時,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審批學位授予,消除了大學在學位認證中的作用,設置了論文的平均質量要求,這里就出現了“逆依賴”,即雖然保證了學位候選人的基本水平,但不能將其與特定大學關聯,阻礙了大學品牌的形成,對于產生一流高校,提高俄羅斯高校在國際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并沒有好處[10]。事實上,近年來俄羅斯頂尖大學在各種國際排名中表現確實不盡人意,2006~2015年的 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中,莫斯科大學最好的排名是全球第93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發(fā)布的2013~2014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莫斯科大學的排名甚至處于“第226~250位”組內。因此,在對最高學位認證委員會的功能進行重新規(guī)劃的基礎上,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先后授予了包括莫斯科大學、圣彼得堡大學等多所一流大學、聯邦研究型大學以及4個具有較高研究水平的科研院所學位授予自主權。新的法案提出給予這些培養(yǎng)單位獨立成立論文答辯委員會、設置論文答辯委員會條例以及獨立監(jiān)控、暫停、恢復和終止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權利。此外,上述培養(yǎng)單位還有權自主確定論文標準、答辯程序、學位授予程序、取消和恢復學位、獨立設計學位文憑的樣式等。決策者們希望改革之后,一流高校可以對本校研究生教育和學位授予制定更高、更具特色的標準,以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進而增強俄羅斯高校在國際高等教育中的影響力。
俄羅斯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專業(yè)結構與申請論文答辯人數結構不平衡的情況一直存在,2013年,社會科學學科、醫(yī)藥學科中授予學位的比例比兩類學科中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比例高 2%~4%,而在自然科學學科、工程科學學科中,則恰恰相反。2010年俄羅斯共有3217個論文答辯委員會,當年只有1635個委員會開展過答辯工作[5]。與論文答辯委員會的不斷膨脹不同,從前文數據可以看出近年來俄羅斯研究生招生人數、學位申請人數都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相比2012年,2016年俄羅斯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減少了14%,研究生在校生數減少了33%,研究生畢業(yè)生數下降了26%。為了提高論文答辯委員會的工作效率,使論文答辯委員會規(guī)模更加適應學位授予的需求,2016年調整之后,論文答辯委員會數量也比2012年減少了22%。
如前文所說,俄羅斯副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采取了“控制招生+自主招生”的模式??刂普猩藬刁w現了國家對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的質量監(jiān)控與潛力評估,一方面以國家和地方預算支持研究生教育,目的在于保證全日制研究生學習的規(guī)模,另一方面以在不同專業(yè)領域投放指標的不同來根據市場需求實現人才供給的調節(jié)。自主招生人數的確定一方面在不提高國家預算投入的情況下保障了研究生教育的總體規(guī)模,另一方面培養(yǎng)單位根據自身學科、研究平臺建設等情況來確定自主招生規(guī)模,能夠保障培養(yǎng)單位重點學科、重點研究方向的人才培養(yǎng),有利于一流學科的產生。通過控制招生人數與自主招生人數的平衡,實現了集中管理與市場選擇、普遍支持與特色發(fā)展的平衡,這既符合俄羅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慣性,也順應研究生教育市場化發(fā)展的趨勢。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審定學位授予單位的原則和辦法》指出“授予博士學位的單位及其學科、專業(yè),主要限于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主管的科學研究機構中,……確能培養(yǎng)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重點學科”[11]。也就是說,博士學位授權點的設立是為了促進博士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學科學術能力的提升。但是,一段時期以來,我國博士生招生指標的增長卻與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增長表現出了極度不一致的情況,在地方院校這種不一致表現得尤為突出。博士學位授權點設立與博士生招生指標增長的不同步,造成了省級學位委員會和高校在不同學科指標分配上出現困難,堅持原有學位授權點的指標配額可能會限制新興學科、特色學科的發(fā)展,而保障后者的指標分配則可能不利于學校原有優(yōu)勢學科的后續(xù)發(fā)展。為避免單一授權點培養(yǎng)規(guī)模過小容易形成學術孤島,難以營造學術研究氛圍,難以產生人才培養(yǎng)效益等問題,建議盡快完善博士學位授權點與博士生招生指標協同增長的模式,保證學位授予點有相對穩(wěn)定的生源,為學科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后備力量。
目前,我國博士生招生計劃主要由政府計劃來調節(jié),但隨著我國高校獲得財政性經費、企業(yè)支持經費、社會捐贈經費的不斷提高,高校學位點建設能力、人才培養(yǎng)能力也不斷提升,高校迫切需要提高博士生招生計劃的彈性,現有的每年增加1%~2%的博士生招生指標,難以真正促進博士生招生指標的競爭性分配,實現學科點“強中更強、優(yōu)中更優(yōu)”。建議參考俄羅斯采取的“控制招生+自主招生”的模式,在現有博士生政府招生計劃的基礎上,設立高校博士生招生的調節(jié)性招生計劃。這類計劃允許部分高水平大學基于自身辦學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ψ孕兄贫ㄕ猩媱潱猿浞职l(fā)揮財政性科研項目及重大任務在博士生教育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調節(jié)性計劃所需培養(yǎng)成本由培養(yǎng)單位自行解決,不列入國家和地方財政撥款體系,不享受生均綜合定額撥款。同時,由博士生招生計劃管理部門聯合國家教育督導部門、學位管理與質量保障部門加大對自定計劃培養(yǎng)單位及博士授權點的事中、事后監(jiān)管,不斷完善內外結合的博士生培養(yǎng)質量保障體系。
要提高博士生招生計劃的彈性、實現學位點建設與招生計劃的協同增長,必須要對學位點的整體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在俄羅斯副博士研究生招生中控制招生人數的分配正是通過對每個培養(yǎng)單位歷年研究生數據和當年發(fā)展數據的細致分析而進行計算得來的。我國博士生招生計劃管理工作涉及多個責任主體,再增加培養(yǎng)單位的自主性,可能會使學位點的管理和監(jiān)測任務更加復雜。為此,建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系統(tǒng)管理手段,整合全國博士生教育相關基礎數據,構建相關責任主體充分溝通與有機聯動的博士生招生計劃會商機制與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更加科學合理地配置招生計劃等核心資源。
[1]cиHaшeHкo B c. ПpoблeMы opгaHизaции acпиpaHтypы Ha ocHoBe ФГoc тpeтьeгo ypoBHя Bыcшeгo oбpaзoBaHия[J].Bыcшee oбpaзoBaHиe B poccии, 2016(3), 33-43.
[2]БaxтypиH Г И, БepeзиHa e B, БыcтpoB И e, и т.д.ПoдгoтoBкa HayчHыxкaдpoBBыcшeйкBaлификaцииBpoccии[J].ИHф.-cтaт. Maт. – M.:ФГБHy HИИ pИHКЦЭ, 2016 и 2017.
[3] 陳余. 俄羅斯科學院改革: 緣起、進程與反響[J].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17(4): 143-155, 158.
[4]ДoHeцкaя c c. cтaтиcтикa зaщит дoктopcкиx диccepтaций:изMeHeHия пocлe peфopMы BaК[J]. Bыcшee oбpaзoBaHиe B poccии, 2017(4): 26-37.
[5]ПpaBитeльcтBo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oб yтBepждeHии ПoлoжeHия o дoктopaHтype[a]. 2014-04-04.
[6]ПaxoMoB c И, ДMитpиeB Г И, ГypтoB B a. Meтoдикa фopMиpoBaHия ceти диccepтaциoHHыx coBeтoB B opгaHизaцияx,HaxoдящиxcяBBeдeHииMиHoбpHayки poccии[J]. Bыcшee oбpaзoBaHиe B poccии, 2016(10): 5-14.
[7]MиHиcтepcтBo oбpaзoBaHия и Hayки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oбoптиMизaцииceтиcoBeтoBпoзaщитe диccepтaций Ha coиcкaHиe yчeHoй cтeпeHи[a]. 2013-05-09.
[8]MиHиcтepcтBo oбpaзoBaHия и Hayки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oб yтBepждeHии Пopядкa пpoBeдeHия кoHкypca пo pacпpeдeлeHию кoHтpoльHыx цифp пpиeMa пo пpoфeccияM, cпeциaльHocтяM и HaпpaBлeHияM пoдгoтoBки и (или) yкpyпHeHHыM гpyппaM пpoфeccий,cпeциaльHocтeй и HaпpaBлeHий пoдгoтoBки для oбyчeHия пo oбpaзoBaтeльHыM пpoгpaMMaMcpeдHeгoпpoфeccиoHaльHoгoиBыcшeгo oбpaзoBaHия зa cчeт бюджeтHыx accигHoBaHий фeдepaльHoгo бюджeтaoт[a]. 2015-04-01.
[9]MapиHиHa p a, ИBaHoB B B. peфopMиpoBaHиe cиcтeMы пoдгoтoBкиHayчHыxкaдpoBBыcшeйкBaлификaции:пpoблeMыиocHoBHыeHaпpaBлeHия[J].ИHHoBaции,2013(5): 32-37.
[10] MиpoHoc a a, БeдHый Б И. К Boпpocy o гocyдapcтBeHHoй итoгoBoйaттecтaцииBacпиpaHтypeHoBoгoтипa[J].yHиBepcитeтcкoe yпpaBлeHиe: пpaктикa и aHaлиз, 2016(3):118-128.
[1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審定學位授予單位的原則和辦法[a/oL]. 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350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