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敏
讀書與寫作,對我而言是一種心靈的成長與遨游。稅務工作者的精神成長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保持職業(yè)激情,成就幸福人生。
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睆氖戮C合文秘崗工作,我覺得,一日不讀書,則心源如廢井,工作上就沒有靈氣,更沒有支撐。這些年來,我每天總要抽出時間讀書,短則一小時,長則整天,漸漸地成了一種生活習慣。除了各種稅收專業(yè)書籍,我也樂于在哲學、心理學、國學經(jīng)典及中外文學名著等書海里癡迷沉醉、泛舟不歇。除了讀書,我也寫文章,讓自己的思想借助文章的翅膀飛得更遠。
讀書能開闊視野,充實心靈。在書里,我總能與那些偉大的心靈對話,不僅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放,更為文章的創(chuàng)作提供無限的靈感和豐富素材。對工作有幫助的書,我會反復閱讀,每次讀都有一個側重點,每次讀都有最新的收獲。閱讀需要做筆記,關鍵的知識點還應延伸閱讀,只有做到真正的精讀,才能夠透徹理解一本書。
讀書,分享能使之增值。因為讀書,我們每個人不僅得到經(jīng)典智慧的沐浴,而且都成為了鮮活的、靈動的知識節(jié)點;因為分享,我們不僅讓知識流動起來,而且因為不同角度的解讀使之增值;因為實踐,那些別人的知識不僅變成了我們的知識,更凝結為我們的人生智慧。
“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王安石這句千古名言說得多準確、多智慧?。?/p>
為什么必須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我們固然可以安慰自己說,一個人即使沒上過學,通過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樣可以歷練成才,但這樣的人究屬風毛麟角,大多數(shù)人將因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技能而備嘗艱辛。貧窮是可以遺傳的。因為貧窮,無力讀書或不愿讀書,又因不讀書而缺乏文化技能進而無力擺脫貧窮,構成了一個“死循環(huán)”。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也許不能給你的命運帶來什么改變——如部分現(xiàn)實所證明的那樣。但不相信這一點,你的命運因你不信而改變嗎?古今中外,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已說明“知識改變了命運,給人以希望和尊嚴。”與其困坐愁城,讓命運擊敗自己,為什么不堅守信念,奮力一搏?
為什么我們“聽過無數(shù)人生道路,卻還是過不好人生”?因為“知道”與“做到”是有區(qū)別的。“知道”是知識,“做到”卻是能力。2004年仲夏,在北京舉辦了為期四天的“2004年杰克·韋爾奇與中國企業(yè)高峰論壇”。有中國企業(yè)家問:“我們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為什么我們與你們的差距卻那么大?”這位通用電氣前總裁、20世紀全球最杰出的經(jīng)理人一字一句地回答說:“你們‘知道’了,但我們‘做到’了?!痹瓉?,這平庸與卓越的差別不在別處,竟在“知道”還是“做到”這寥寥四個字上!所以,知道,更要做到。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呢?影響我們人類行為的諸因素中,“最厲害的就是習慣”這一點毋庸置疑。哈佛歷史上、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出了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話語: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知道,更要做到”,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結晶。
追求卓越、渴望富強,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每個稅務工作者都希望自己能夠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而成功是要講究儲備的,倉庫里的東西越充足,成功的機會才越大,也才可能走得越遠。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在追求結果,而忽視了開始本身就注定了最終的結果。在這遙遠的征途上,基礎的積累將會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每一個有思想、有智慧的稅務工作者其實都是我們國稅系統(tǒng)的文化因子,每一個因子的不斷提升和優(yōu)化的過程,就是國稅文化不斷提升和優(yōu)化的過程。那么,就從我們日常的國稅工作開始,“知道,更要做到”--架起“習慣”之橋,使我們從“知道”的此岸,抵達“做到”的彼岸。我相信,只要我們不再逃避,只要不再找借口,我們就能“知道,更要做到”。我們不僅要做到,更要做好、做精、做專。
心理學家艾倫·朗格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獲得教授席位的女性。她說:“如果我們不是將‘變老’看成是一種時間的遺失,一條單向的下坡路,而是一個時間的過程,一種自然的變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年老的許多好處?!彼€說:“如果你是一個懂得專注力的人,年齡從來不是問題。無論你20歲,30歲,或者60歲,你都是在體驗當下,你在自己的時間里加入生命的體驗。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讀書,讓生命如此充實,如此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