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傅國文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叫張若虛,初唐人,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并稱為吳中四士。全唐詩也只有他兩首詩,一首叫《代答閨夢還》,另一首,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很美,朗讀一遍,就很容易陶醉于它那悠揚婉轉(zhuǎn)的音色。它首先是一支舞曲,屬“宮體詩”的范疇。
我們首先要從音樂角度來談它,按照陳隋舞曲的套路來讀?!洞航ㄔ乱埂芬还踩?,每四句一換韻,每一韻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內(nèi)容,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九首七言絕句構(gòu)成的聯(lián)章組詩。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瀲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這是絕句之一,直接點出春、江、月、夜,境界開闊而情緒溫和,韻腳也是溫存的音色?!敖魍疝D(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是絕句之二,韻腳換為仄聲,音色忽然一沉。
春天的夜晚并沒有霜,霜也不會流動。流霜自然是對月光的形容,而向下看去,和汀上的白沙融為一體,仿佛汀上鋪著的不是白沙,而是月光。詩句至此,月光與花,江流與海水,明月與潮水,月色與沙洲,沒有一個是孤立的,全部是水乳交融在一起。詩人在這八句里著力描繪的就是這天地茫茫的渾然之境。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边@是絕句之三,韻腳再換平聲。江流年復一年,以前應(yīng)該也有人像我一樣沉浸在這無垠的月色之中吧,但誰才是最早的那個人,月亮又從什么時候開始照耀世人?
張若虛繼續(xù)追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痹谶@月亮和流水之前,張若虛愈覺得月與水之永恒,就愈覺得自己渺小短暫,意志為之崩潰,轉(zhuǎn)而靜思靜觀,于是產(chǎn)生“壯美”之情。
寫到這里,情緒調(diào)到了極致。作者繼而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從方才空曠無垠的宇宙人生之慨嘆,一下子轉(zhuǎn)到了很具象的、很切近的、很窄小的畫面:青楓浦,江邊宿在舟中的男子,他們的家在哪里?他們的妻子正在哪里的閨房思念著他們?離家的男子和閨中的女子共同沐浴著這片月光,他們應(yīng)該正在思念著彼此吧。這一下,極動之后轉(zhuǎn)入極靜,我們現(xiàn)在拍電影,很喜歡用這種手法。
接下來“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币暯寝D(zhuǎn)到思婦那里。思念的深,于是幻想隨著月光一起飛到丈夫身邊,“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
就這樣一天一天地盼望著,直到春天快要結(jié)束了,月亮已經(jīng)西沉了,夢永遠不能成為現(xiàn)實:“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p>
詩的最后,月亮隱沒到了海霧之中,離人歸家的路仍然是那么遙遠:“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比娛帐谶@有無盡余味的地方,也是巧妙?;仡櫱懊?,從春江花月夜之風景,到宇宙人生的感慨,再到離人思婦的思念,一波三折而始終沒有偏離主題。
從梁陳到隋唐,百余年間,宮體詩主宰文壇,因此詩風是堆香砌玉,浮華空虛。聞一多在(《唐詩雜淪·宮體詩的自贖》)中敏銳地把握了從六朝宮體到初唐詩歌的發(fā)展脈絡(luò),認為有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宮體詩的全部污穢和罪孳都已洗盡贖凈了,所以他說這是宮體詩的“自贖”。既是“夢境的晤談”,又是“強烈的宇宙意識”。
李澤厚在《美的歷程》里認為此詩:“盡管悲傷,仍然輕快;雖是嘆息,總是輕盈?!北M管口說傷感,卻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永恒的江山,無限的風月給詩人的是一種少年式的人生哲理,悲傷的愁緒中,又有著激勵和歡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