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寶安區(qū)黃麻布學校 李艷芳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學生作為班級的主人,只有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才能營造一個自信、和諧、不斷進取的班集體。
在工作中,我會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遵從 “以少帶多,以強帶弱,男女均衡”的原則去組建班委。每次我接手一個新班級,我不會急于去挑選班干部,也不會直接任命原有班級的班干部。我會利用開學第一周的時間對班上學生進行全面的觀察與訪談,并最終選定好第一批班委會成員。我們的班委最初確定為10人,每個人都是班長,在他們逐漸成熟的基礎上還可以不斷增加人數(shù),這就是遵循以少帶多的原則。這10個班長每人負責一個主項:如學習、文娛、勞動、體育、宣傳等。同時,每天會輪流安排兩個班長值日,主持班級一天所有的工作,包括早上帶讀、做操領隊、班級考勤、課件紀律、教室衛(wèi)生、同學矛盾的處理……在值日方面,我們要做到 “以強帶弱”,有的學生經(jīng)歷了幾年的鍛煉,能力很強;但也有個別班長的能力還需要不斷磨練,以強帶弱,互相幫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我們在組建班委的同時要盡量做到 “男女均衡”。小學階段,女生往往比較有優(yōu)勢,懂事、做事細心,學習成績優(yōu)于男生。正因為如此,小學階段女生的班干部人數(shù)要遠遠高于男生。到了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會出現(xiàn)一些弊端,女生強勢,男生怯弱,男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對于男生參與班級自主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班委組建之初,班干部在開展工作中總會出種種狀況。對于小學生來說,每天要處理很多的事務,更何況自身的約束能力并不強。要保證班干部對班級工作順利開展,教師要對班干部進行培養(yǎng)和引導。在實踐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嚴格要求,積極引導。對班干部,我堅持標準,嚴格要求,正面引導,積極支持。平時,我通過班會、班委會和個別談心等方式,幫助他們總結經(jīng)驗,修正錯誤,使他們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我,努力做好學生們的表率。對班干部中工作積極認真,我會大張旗鼓的表揚;對班干部中出現(xiàn)的個別問題,督促他們吸取教訓,不斷提高。2.創(chuàng)設機會,積極鍛煉。培養(yǎng)班干部,關鍵是要在實際工作中鍛煉他們,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堅持放手鍛煉班干部,從班級實際出發(fā),大到集體活動組織組織,主題班會的開展、小到班級考勤、課間學生的常規(guī),作業(yè)完成情況的統(tǒng)計,全部交由班干部分工負責,組織管理。對學生中發(fā)生的矛盾與糾紛,堅持由班干部先行調解,班干部處理不了的再由老師出面解決。從方方面面去鍛煉班干部,提高班干部的的實際工作能力,發(fā)揮的班委會的積極帶頭作用。3.積極評價,適當調整。班委會組成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根據(jù)班干部實際表現(xiàn),積極評價,及時調整。對表現(xiàn)不好,學習不認真,工作不努力的班干部,先是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觀其后效,如果變化不大,就會重新確定人選,讓學生選舉產(chǎn)生,從增強了班干部競爭意識,激發(fā)了班干部工作的積極性。
小組遵循 “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組建。每個組有四個成員,分別由組長、副組長、助手、監(jiān)督員組成。以小組合作為基礎的班級管理,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發(fā)揮各小組組長的管理能力。組長是每個組的領頭羊,而且這個組長應該是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擔當,但如果許多事情都落這組長的身上,他們會因為繁瑣工作而耽誤了學習。出于這樣的考慮,因此我在每個組又增設了一個副組長,兩個組長在小組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比較強的學生。同時,我們還不能忽略了小組里的另外兩個成員,助手和監(jiān)督員,如果這兩個成員能主動協(xié)助組長,小組的管理將是輕松和高效的。同時,我們班小組采用了“職責遞進制”。如果小組的組長不在組內,副組長自動升級為組長,代替組長的職務,完成組長相應的工作。如果組長,副組長都不在組內,助手自動升級為組長,以此類推。這樣就避免了小組工作的停滯,同時也給每個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為班級的自主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組組建后,對組長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采用集中與分散的培訓方式來培養(yǎng)組長。集中的培訓方式,主要指導組長要明確工作職責、分工、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分散的培訓方式,主要利用課間、放學后的時間進行培訓,即主要針對具有小組個別存在的問題,如指導組長如何鼓勵小組中成員大膽發(fā)言,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成員解決學習問題,監(jiān)督不認真完成作業(yè)的成員趕緊完成作業(yè),解決小組中發(fā)生的矛盾等等。集中與分散結合的培訓方式,既使得各組長能夠處理好大方向性的問題,又能夠有所針對地處理好本小組內出現(xiàn)的個性問題。
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我們的班級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思想教育活動。以思想品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訓練為主要內容。通過主題班會、傳統(tǒng)教育活動,使學生受到品德修養(yǎng)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次班會上,我請一些同學邀請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臺,說說為什么能成為好朋友,或朋友之間一些難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接著表演一些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矛盾,將心比心,換個角度為別人多想一想,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通過這次活動,班中的吵架事件少了,學生打小報告的情況少了,同學間的關系比以往融洽多了。課外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對基礎學科的興趣、擴展并運用學科知識、加強技能和智能訓練為主要內容。通過組織課外興趣小組,舉行知識競賽等各項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每過半個月都出一次黑板報,這不僅是鍛煉學生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各項競技活動。通過開展田徑、球類、棋類等體育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如前段時間學校剛剛舉行的兩操比賽,雖然我們班的比賽成績不是很理想,但通過比賽讓班上大多數(shù)學生認識到了做操的重要性,在接下來的早操時間,學生都能認真完成動作,比以前的做操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們班還積極參加了學校舉辦的 “校長”杯足球賽,這次比賽學生相互配合,齊心協(xié)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班上大多數(shù)的學生對踢足球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有些從來沒接觸過的同學,也躍躍欲試。一系列的活動為學生之間架起了橋梁,促使了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增進了友誼,增強了合作意識,也進一步的催化了班級的自主管理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說教,要通過集體活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特別注重讓學生參加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責任意識。開學初,我安排班級工作認領表,把班級工作細化到個人,并與認領學生簽定責任書。班級工作的細化如:負責澆花、擦黑板、擺桌子、擦黑板、整理窗簾、關燈、關電腦、整理圖書、擦講臺、擦1號窗戶、擦2號窗戶……我把各項任務分配給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做到人人有事做。做事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從而有助于形成人人為集體的良好班風,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責任行為習慣。同時,我還會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對事情本身負責。要求學生整理好書包、抽屜。書包做到表面清潔內無雜物;抽屜左邊放文具,右邊放書本;書柜里的書擺放整齊,有條理性。同時要求學生在家寫完作業(yè)整理文具、書桌、書包;早上起床自己疊被子;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總之,學生的責任感出來了,自己的事情,班級的事情都能有條不紊的進行,班級的自主管理能力自然而然的在不斷的提升。
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過程中,總會有個別的學生與其他學生格格不入。他們總會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在班級中鬧一些動靜,給老師惹一些麻煩。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愛心呵護,更需要個別引導。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一個特殊孩子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我們要深入了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愛好及其后進的原因,從而確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因材施教,正確引導。我們班有一個孩子的學習不好,而且總是在課堂搗亂,不是在玩東西,就是在唱歌,或者是偷偷的鉆到桌子底下去打擾其他的上課的同學。我與孩子的父母多次溝通,但他的父母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孩子。我改變策略,決定從他的興趣愛好入手,通過了解知道了他很愛下棋,于是我買了一副嶄新的象棋送給他。當他收到象棋的那一刻,眼睛里閃爍著淚光,他被我感動了。接下來,我和他約好,每天放學后陪他下半個小時的象棋。就這樣,在每天下午陪他下象棋的日子里,漸漸地發(fā)生了改變,課堂上他不再去打擾同學了,上課發(fā)言也積極了……堅持了一個月,他也能慢慢地自我約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