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璐
社交媒體和純數字媒體的蓬勃發(fā)展給美國傳統新聞業(yè)造成巨大沖擊,面對發(fā)行量、用戶數和收益率的連續(xù)下滑,美國各家媒體紛紛尋求媒體轉型辦法。《華爾街日報》的網站率先推出“視頻中心”,其做法是在網站的首頁顯示播出視頻框,網民可以觀看當日的視頻新聞?!督袢彰绹窞榱朔乐宫F有受眾的流失,決定改變過去“文本優(yōu)先”的企業(yè)文化,以視頻優(yōu)先為重點。它的視頻編輯團隊有30人左右,其中總部有近10人,除了原創(chuàng)外,主要是抓取網上視頻素材后進行編輯,每天生產約50個視頻。如今,《今日美國》網站有數十個分類,并且每一類別的新聞都包含視頻,可以讓觀眾直觀地感受新聞事件過程,方便傳遞新聞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現在,主流媒體使用大數據分析、報道新聞已經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如何靈活運用新聞數據、借用大眾喜愛的視頻形式報道新聞才是主流媒體應該研究的事情。在如今新老媒體融合的浪潮中,多渠道發(fā)布的新聞報道必然會取代單一載體的播報方式。當視覺新聞成為主流時,視頻新聞是傳統媒體改變自己和增加自身市場價值的必然選擇?!督袢彰绹贩浅W⒅乜梢暬侣剤蟮滥J?,講究受眾與編輯的互動性。例如,“美國的天然氣泄漏”可視化報道是以數據可視化呈現為核心的報道,網站的首頁是美國近年的一場天然氣泄漏事故的無聲視頻,點擊音頻按鈕能夠聽到對該報道的概括簡介,核心信息就是畫面顯示的“美國每兩天就發(fā)生一場毀滅性的天然氣泄漏事故”,并且在空白處輸入自己的城市郵編,可看到發(fā)生在自己周圍的天然氣泄漏事故。
2016年是VR技術元年,很多主流媒體都利用VR技術讓受眾沉浸式地感受新聞現場,更加近距離地了解新聞的具體情況。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高級研究員羅尼·德拉佩納首次定義“沉浸式新聞”:“一種使觀眾能夠對新聞中的故事或場景獲得第一人稱視角體驗的新聞生產方式?!盫R視頻新聞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與網絡媒體的互動傳播模式,構建了一種新的傳播模式——沉浸式傳播模式。它帶來了全新的講故事方式,能讓受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提高受眾的參與度?!督袢彰绹吠瞥鲆粋€虛擬現實新聞網站VRtually There。其內容涵蓋科技、體育、娛樂、經濟等行業(yè)資訊,并且每周都更新內容。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電腦通過《今日美國》的網站進入觀看VR新聞。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傳播媒介的發(fā)展日益快速。從報紙、廣播、電視、再到如今的自媒體,每一次媒介的更新都是技術進步的表現。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受眾的需求遠遠快于媒體通過文字和圖片傳達信息的速度。由此可見,即時性的視頻更符合受眾的需求,視頻新聞也變成媒體傳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1.傳播對象廣泛。報刊閱讀受到受眾文化水平、分發(fā)渠道以及其他社會因素影響,并不能傳達到每一位受眾。但視頻新聞不會,移動終端被移動互聯網包裹著,受眾只需有一部智能手機或者互聯網,就可以隨時隨地觀看,相對于文字、圖片新聞,文化水平受限制的受眾可以通過影像、聲音語言來獲取新聞信息,甚至世界各地的受眾也可以理解同一個新聞的意思。
2.接受方式具有便利性。閱讀文字和圖片都需要人們集中注意力,而人們看視頻的時候,可以“一心二用”,在接受信息的同時可以做其他事情。另外,受眾可以選擇喜歡的視頻觀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收看或者略過。而對于傳統電視新聞,是電視媒體點對面的傳播,受眾無法選擇收看的內容,電視在這個時間段播什么,受眾在這個時段就只能看什么。
1.互動性強,形象生動。傳統的電視新聞通過聲音和畫面將事件發(fā)生的場景帶到了觀眾的眼前,使得受眾知道更多的新聞內容。如今的視頻新聞不僅讓受眾有了內心的滿足感,還有了真切的參與感,受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話語權,他們需要自己點播新聞,與內容生產者和網友們實時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新聞內容的發(fā)展和演變,也能推動新聞內容的改革。例如,《今日美國》在報道美國天然氣泄漏事件時,人們可以輸入所居住區(qū)域的煤氣公司查看進一步的詳細信息,對風險程度進行大致的判斷。這種可視化的報道使枯燥乏味的數據賦予了新的意義,在吸引讀者去了解報道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網站的點擊量。
2.個性化需求,表達欲旺盛。媒介的更新賦予了受眾更多的話語權,受眾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追求主動表達意見、發(fā)布最新新聞。受眾發(fā)布新聞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視頻新聞,一部智能手機可以省去電視新聞生產播出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剪輯和內容發(fā)布都可以一氣呵成,不需要其他設備和人員幫助,便能在第一時間發(fā)布視頻新聞消息。
如今的視頻新聞與傳統媒體的采編新聞是不同的,它強調記者和編輯發(fā)布新聞的時效性,生產的新聞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以優(yōu)質的內容和完善的服務體驗為重點,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受眾。《今日美國》的視頻工作室遍布全國,平均每月在各領域能投放4000個視頻,一年大概共收獲8.6億的點擊量。這些視頻多半由視頻生產中心的員工制作,也會和其他部門合作。托雷斯曾說:“不管做了什么,讓人們看到才是最重要的,而讓他們知道這些內容來自《今日美國》也是很重要的?!?/p>
近日,《今日美國》體育版直播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籃球聯賽,并將視頻內容上傳Snapchat APP中。在APP后臺可以監(jiān)測發(fā)布后24小時的播放量,還能顯示粉絲評論的實時動態(tài)。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APP可以呈現給粉絲一些幕后故事,例如比賽結束后在球員更衣室的采訪。如此高效率的傳播方式也吸引了不少用戶前往《今日美國》體育版網站。不同于以往的直播新聞,《今日美國》更加注重直播在有意義的領域可以進行更深度、更戰(zhàn)略性的對話。
技術的革新,往往帶來媒介的巨大改變。如今利用VR技術制作視頻報道,是許多主流媒體開創(chuàng)視頻新聞的新途徑?!都~約時報》首先將該技術應用到報道難民新聞中,后來又拍攝專題報道《費盧杰之戰(zhàn)》,這標志著這項技術正式加入新聞采編領域。目前美國從事VR技術研發(fā)和制作的人員超過了2萬人,很多新聞學院也已經開設了專門的課程。技術的發(fā)展為內容提供新機會,《今日美國》正在探索VR直播,他們用全景視頻直播了總統的就職典禮,給觀眾更多的親身體驗,有一種很強的互動體驗。
視頻產品可以說真正做到了“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由于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和日益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受眾瀏覽新聞大多是視頻方式,且視頻不宜過長,最受歡迎的視頻長度在2分鐘左右。短小的視頻對故事的敘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美國主流媒體一般都集中在更適合短視頻的突發(fā)事件、單一事件和新聞短訊等方面?!督袢彰绹返男侣勔曨l產品都采用了極簡的界面設計,打開網頁就可以直接觀看視頻,并且設置了點贊、分享、投票和評論的功能,做到了實時與受眾互動,并根據受眾的喜好傳播相關新聞,以獲取更多的用戶流量,這正是視頻新聞獲取受眾的有效方法,也是《今日美國》新媒體轉型的最佳方法。
移動互聯網帶來了生活方式的改變,把整個傳統的媒體行業(yè)都帶入了困局。為了擺脫困境,主流媒體嘗試了轉型策略——發(fā)展視頻新聞生產。在這一點上,《今日美國》創(chuàng)建了視頻工作室,開啟了突發(fā)新聞的報道和訪談類視頻的直播。由此可見,視頻生產成為新聞采編的重要部分,也是未來新聞報道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