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州市團結(jié)學校 李 娥
教學是一門藝術。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習慣于填鴨子,滿堂灌,而學生則是被動地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就成為教學過程中值得探討的課題,具有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能夠極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習慣成自然。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能讓其主動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課前預習是一種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每上新課前,都應要求學生通讀課文,并做到一邊讀一邊畫出不懂的字詞,然后想辦法弄懂他們。如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然后,在上新課時,抽查預習情況,或提問,或檢查課本,看看他們有沒有注解?有沒有提出問題?有沒有按教師要求做好預習。通過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提前知道文章的寫作背景、知識重點和難點,以及要求掌握的知識,能使學生上課時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會引起學生感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例如:在上 《巨人和孩子》這一課時,就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與課文主題沒多大相關的問題:這個巨人去朋友家串門,怎么一住就是七年這么久?他朋友招待他這么久不煩嗎?對于這個問題,就不能忽略過去,而是就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了對童話這個問題的討論,從而再次了解了何為童話以及童話中是允許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這樣,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愛思考的習慣,就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安排,巧妙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做到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學習問題,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課堂上應鼓勵合作學習,把班上的同學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拿到小組里去討論解決。這樣,既能充分讓他們自主學習,又能增強他們的協(xié)作精神、探索精神和成就感。每個同學在小組里都是平等的個體,可以自由地發(fā)表意見。例如:在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某一小說人物性格發(fā)展,最終結(jié)局,以及哪些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性格體現(xiàn)起到的作用,等等,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①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能力
朗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有感情的朗讀,它更猶如一味 “興奮劑”,往往能起到提高學習語文興趣的作用。所以平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很重視朗讀?;騻€人朗讀,或小組比賽朗讀,或全班齊讀。
②不定期開展故事會
初中課文有不少單元是童話、小說,如能借助開展故事會的契機,把這些單元的課文用自己的語言組織進行復述故事的比賽,然后進行評比、點評。這樣,除了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外,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記憶,增強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應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顏察色,掌握學生的聽課情緒,隨時調(diào)整教學方式。如講課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主要內(nèi)容板書、突然沉默、大聲提問等;當學生出現(xiàn)困倦時,也可以說個笑話或有趣的小故事,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內(nèi)容比較枯燥的,可適當增加一些有趣的內(nèi)容。此外,教師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如穿著大方入時,態(tài)度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等。
平時,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盡可能關心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上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建立起友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感到你是一位可以信賴的人,這對教學無疑有促進作用。還要經(jīng)常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要求,以便因材施教,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當然,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設計好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樣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