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州市第一小學 陳曉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備課、課堂和課外閱讀三個方面努力,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閱讀教學的基礎是抓備課。備課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只有花力氣研究備課,從教材、學生、教學設計三方面入手,才能上好課,以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效果,實現(xiàn)有效閱讀教學。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師上好課、學生學習好的基礎。教師在備課時要鉆研教材,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教學目標;在上課時圍繞明確而有效的教學目標開展閱讀教學,才能有條不紊,達到預期效果。
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預設在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可能,并根據(jù)這些可能靈活選擇有效的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課文,掌握知識。
一節(jié)課上所用的教學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設計合適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講解抽象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運用多媒體直觀呈現(xiàn)給學生。對于一些易于理解和把握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朗讀感悟法、引探教學法、自學輔導法等。設計好教學方法后,教師才能準備相應的教具和課件,才能順利開展課堂教學。
備課要是準備得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拉低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語文教師要重視備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規(guī)劃有效的教學活動,因材施教,為有效閱讀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想要追求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把握好課堂的整體結構,優(yōu)化課堂結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學中活動自己的思維,找尋答案,主動歸納總結學習到的知識,鍛煉學生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教學程序安排得當,教學才能條理清晰,井然有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為教學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中需根據(jù)素材組織教學,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些說明文通過幾個方面來介紹事物,教師可以先教其中一方面,然后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各個方面,如 《新型玻璃》,既可以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能力。敘事課文在敘事順序方面不是相同的,教師可以不必按照課文固有結構只分析詞句,把課文拆得七零八落,而應該從整體出發(fā),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分析事件的因果關系,這樣對學生理解課文更有幫助,提高學生分析總結能力。一篇課文有重難點,教師根據(jù)重難點安排教學。每一篇課文都不需要完全詳細講解,而是詳略得當,動靜結合,導出將要學習和發(fā)現(xiàn)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分析總結。每堂課力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高效的,課堂結構是科學的,那么這堂課自然也就是高效的。
新課程標準提出: “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逼渲袠藴世锩孢€提出,小學課外閱讀量不少于 145萬字。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能擴充知識儲備量,彌補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課外閱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有利于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初期階段,教師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喜愛課外書籍。平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好書,開展讀書會,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書籍等進行閱讀。同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讓課外閱讀能真正地開拓學生視野。
教師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在閱讀書目方面,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本。在閱讀方法上,教師指導學生怎么去讀,哪些要精讀,哪些要略讀。在讀的過程中,如何摘錄好詞好句,積累素材,如何在思考后寫下自己的情感體驗。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把閱讀變成學生學習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部分。
綜上所述,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在備課時就開始下 “苦工”,保障課堂順利進行,在課堂教學時優(yōu)化結構,以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能力,在課后指導學生進行有效課外閱讀,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