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協(xié)吉 陳大威
?
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文化現(xiàn)狀分析與生態(tài)化修復研究
李協(xié)吉1陳大威2
(1.湖南科技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2.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84)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文化現(xiàn)狀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廣場體育文化的生態(tài)化修復措施。研究認為:(1)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的空間布局各有其特點,布局較為合理,場地基礎配置較好,體育器材設施較為充足,但存在器材擺放不規(guī)范,存在安全隱患的空間。(2)參與者參與廣場體育活動時間長、頻率高,項目豐富,主要類別是散步類、廣場舞類、武術類;主要方式為“集簇型”和“個體型。據(jù)此,提出了廣場體育休閑公共空間、廣場體育場館設施、廣場體育擾民、廣場體育意識和價值觀四個方面的生態(tài)化修復措施。
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文化;現(xiàn)狀;生態(tài)化修復
20 世紀90 年代后,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騰飛,城鎮(zhèn)化建設的快速發(fā)展,一大批獨具魅力的城市廣場相繼建成,已成為老百姓生活依托的重要便民工程。建設城市廣場是城市整體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空間構圖的需要,同時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縮影。人民群眾不斷地利用廣場這一平臺進行各類體育休閑活動,逐漸形成了我國獨特的廣場體育文化[1]。城市廣場體育從它的誕生之始,便以勢不可擋的態(tài)勢風靡大江南北,成為我國獨具特色的大眾體育運動。它跨越了競技體育的世俗與偏見,淡化了運動技能,正以寬闊的胸懷擁抱群雄,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各個階層重要的體育休閑方式。廣場文化作為城市文化風貌的展現(xiàn)舞臺和對外開放的形象窗口,文化與審美成為它的品位考量指標[2]。在中國,城市廣場體育文化活動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靚麗的風景線,形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系統(tǒng)的城市廣場體育文化體系。
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市是湖南省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的核心城市之一,經濟較發(fā)達,人們的生活水平較高,運動氛圍逐漸濃厚,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代表的湖湘文化正底蘊孕育著獨特的城市廣場體育文化。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對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文化活動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探究,尋求廣場體育不良效應的生態(tài)化修復措施,力求打造獨具特色的湖湘廣場體育文化體系。
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市區(qū)的廣場體育文化為研究對象。從長株潭每個城區(qū)中隨機抽取2個廣場和沿江風光帶(湘江)從事體育活動的愛好者為調查對象。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2.1.1廣場體育文化場地空間布局狀況
良好的城市廣場空間布局能夠給人一種舒適的環(huán)境氛圍和愉悅的心理體驗。城市廣場是由城市建造過程中預留的公共空間建成,也成為了當今我國體育文化的平臺和載體,所以廣場空間的合理布局對于廣場體育文化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以“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為代表的長沙廣場體育空間特征
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廣場是長沙市主流廣場之一,坐落于長沙市天心區(qū)白沙路,集合了長沙市各種大型的運動場館,如賀龍體育館、摩天輪游樂中心等著名的體育場地?;A的配套設施有網球俱樂部、籃球場、氣排球場,羽毛球場、室外休閑體育運動區(qū)等等。占地面積約 1000 畝,其中體育設施占地 466 畝。
(2)株洲市炎帝廣場和沿江風光帶“天然沙灘浴場”
炎帝廣場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qū)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是株洲市文明的大型綜合性廣場之一,整個廣場占17萬平方米,其中又以 19.97 米高的巨型炎帝塑像為標志性主體建筑。炎帝廣場集文化、健身、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是當?shù)厝藗儾栌囡埡蟮闹饕蓍e場所[1]。
(3)湘潭市東方紅廣場和沿江風光帶文化體育休閑娛樂區(qū)
東方紅廣場位于湘潭市河東城市中心地帶,湘潭也稱為蓮城,所以整個東方后廣場近8萬平方米的布局設計無不體現(xiàn)湘潭的地域特色,其直徑為218米的圓形廣場猶如蓮花一朵,中間的大型露天舞臺,在蓮花巨瓣烘托之下十分醒目,彰顯蓮城名人文化,是平常大型集會活動的主要場所。為市民生活的物質文化生活提供了高質量的條件。湘潭沿江風光帶既是湘潭的城市閃光點,又是市民運動休閑娛樂的好地方[3]。
2.1.2廣場體育參與者現(xiàn)狀
2.1.2.1長株潭廣場體育參與者年齡特征分析
通過對長沙市主要廣場體育文化愛好者進行調查,同時把參與人群的年齡分為:4-16 歲、16-30 歲、30-45 歲、45 歲以上四個階段層。
圖 1 年齡比例調查分析情況 (N=900)
從圖 1可以看出,長株潭城市群參與廣場體育文化主要活動人群的年齡階段基本在 4-16 歲及 30-45 歲和45歲以上三個年齡階段,其中16-30 歲以上的人群最少。說明這個階段是工作最忙,積極奮斗的階段,他們往往勞累一天,沒有多余的精力參與活動,而且還有部分甚至晚上還要加班,無暇光顧廣場體育活動。我們了解到廣場體育活動基本都是以中老年為主,尤其是廣場舞基本上都是以中老年婦女為主,男性較少,年輕人基本上不參與廣場舞。
2.1.2.2參與項目特征分析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參與者多以戶外有氧運動為主。在活動項目的選擇方面,以有氧運動為主要鍛煉形式;以健身、娛樂為主要鍛煉特征。
圖2 廣場體育文化參與項目情況(N=900)
如圖2所示,參與廣場體育文化活動項目豐富多樣,主要以廣場舞、跑(散)步、健身氣功、風箏、瑜伽、柔力球操、健身排舞為主。在這當中又以集體項目為熱門項目,尤其是廣場舞,交誼舞等參與人口最多。廣場舞運動不受場地條件限制,場地可大可小,有塊空地就能進行練習,大部分廣場舞參與者選擇聚集成一個群體進行鍛煉[4]。參與廣場舞的人數(shù)少則十幾人動輒上百(千)人共同完成;這類項目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低,趣味性和鍛煉效果都比較好。慢跑和散步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 51.9%,以中老年人群為主,他們在清晨或晚飯后,以集簇型小團體散步為主要形式,通常運動強度不是特別高,為中老年人所鐘愛。健身排舞這幾年特別流行,它是集音樂、健美操、街舞、舞蹈等元素相融合的健身舞蹈形式,動作簡單優(yōu)美,剛柔相濟,適合于各個年齡層次,各個職業(yè)的不同人群,一般以集簇型方式開展。自行車項目一般都是由青少年人群組成,沿江風光帶經常可以看見穿戴特殊裝備的自行車隊伍。
(3)廣場體育文化的活動時間和次數(shù)及強度情況
① 廣場體育文化的時間階段特征
從圖 3可以看出:廣場體育活動時間基本是以下午與晚上為主,不同的年齡段參與廣場體育活動的時間有所不同。
圖3 廣場體育活動時間區(qū)間(N=900)
在活動時間的選擇上,參與者選擇下午或者晚上的占總調查人數(shù)的 68.4%;老年人一般在清晨鍛煉,人群所占比例較少。少年兒童一般在下午,但是大部分學生由于學習任務緊張,一般集中在周末及其節(jié)假日。只有年齡稍大的中老年活動者在任何時間段都可以,參與廣場體育活動的時間自由寬松。年青人白天需要工作,他們只有下班后才能夠有時間放松一下,參與鍛煉的時間相對中年人來說要少。而老年人由于退休后沒有工作壓力,相對比較清閑,來廣場鍛煉的同時也是來尋求心理的安慰,彼此聊聊天,歡度時光。
② 廣場體育文化的活動頻率
如圖 4所示:通過對廣場體育參與者的調查得知,參與者基本上都能夠保持每周在3-5次左右(約占總人數(shù)的58%)。部分參與者在每個月6-8次 之間(約占總人數(shù)的17.1%),只有10%的人沒有參加廣場體育活動。另外,時間不固定的人數(shù)也非常少,只占總人數(shù)的 10.9% 。說明參與者呈現(xiàn)出較大的時間差距,一方面是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有一方面可能是自身興趣的緣故。所以,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從各個方面加大對廣場體育文化的宣傳工作。
圖4 廣場體育活動次數(shù)情況(N=900)
③ 參與者的活動每次活動時間
調查發(fā)現(xiàn),參與者每次活動時間基本都在 30-90分鐘,有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最佳的體育鍛煉時間是 30-90分鐘,這個時間范圍基本能夠達到較理想的運動效果。
圖5 參與者每次活動持續(xù)時間(N=900)
如圖5所示:兒童參與廣場體育活動的時間不長,一般在30分鐘以下。但是他們的運動強度比較大,所以容易疲勞。老年人根據(jù)自己的體能情況,有些人時間稍長,有些較短,參與時間最長的可能要屬于中年人群了,他們基本上都在一個小時之上,甚至有部分人群鍛煉時間超過兩個半小時。一般而言,男性參與的時間要長于女性,教師、公務員等事業(yè)單位人群參與時間要長于其他人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要身體健康,參與廣場運動的人群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普及。
所謂廣場體育休閑公共空間是人們在閑暇時間自發(fā)形成的,以城市廣場為空間依托,進行各種有目的的體育健身活動的特定空間場所[5]。理想的城市廣場體育公共休閑空間必定是通過合理規(guī)劃與布局,能夠讓各種不同運動項目和諧并存,而現(xiàn)實中卻相差甚遠,很多廣場在設計之初并沒有仔細考慮廣場體育活動的存在,沒有長遠的規(guī)劃好各個運動項目的場地劃分,所以很容易導致各個休閑運動項目之間的相互干擾和互相爭搶場地。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運動健身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廣場體育活動空間日益變小,給原本就不大的廣場體育活動空間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針對上述情況,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在項目安排上盡可能的規(guī)劃好相應的場地和范圍,制定熱門運動項目的周計劃時間表,積極引導鍛煉人群合理錯開運動高峰時期,避免鍛煉擁堵。
城市廣場體育設施的建設要從生態(tài)化的角度出發(fā),在修建廣場之初應該規(guī)劃好各個項目之間的合理布局,防止運動項目之間的干擾,統(tǒng)籌規(guī)劃好運動場所合理運動時間。首先,政府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好現(xiàn)有體育場館,開辟社區(qū)體育公園、沿江風光帶等健身廣場;本著因地制宜、小型多樣的原則,在城市廣場和沿江風光帶合理布置生態(tài)化的體育場地設施、不能破壞城市廣場固有的生態(tài)景色,要讓人們在運動健身的同時能夠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生態(tài)之美。另外,要規(guī)劃好各運動場地周圍的綠化面積,規(guī)劃布置相應的運動配套設施,如電源插頭、飲用水等等。并在沿江風光帶開辟天然草坪小道,鵝卵石小道,設置太極拳和廣場舞領操臺。放置相應的便民運動器材,最好是自動器材租賃系統(tǒng),方便市民憑有關證件可以免費租借。最后,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嚴禁任何單位、任何個人侵占或挪用廣場體育場地。制定廣場體育設施的管理法規(guī),使廣場體育管理法制化。公安、體育、文化、民政和街道辦事處等部門應該權責分明,職務清晰,各部門應依法加強對城市廣場體育設施的管理,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廣場舞在我國發(fā)展越來越普遍,參與的人口遍布大江南北,全國各地掀起了一番廣場舞的熱潮。但是,這項原本創(chuàng)意非常不錯的健身運動曾幾何時卻變成了“全民公敵”,在追求喧鬧和寧靜之間蕩起了不可協(xié)調的矛盾。由于城市公共空間的狹小,廣場周圍往往都是居民區(qū),刺耳的廣場音樂往往使周邊追求安靜的居民得不到更好的休息。所以,沖突顯得格外顯眼,愈演愈烈,越發(fā)不可調解。廣場是一種公共空間,廣場舞的困境本質上是公共空間沒有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和良性運行,同時也體現(xiàn)了城市市民公共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的缺失[6]。針對廣場舞,交誼舞、陀螺等相對追求聲音韻律的運動項目,我們應該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擾民效應。如給廣場舞大媽配備耳機,讓喜愛陀螺的愛好者盡量不要在晚上進行,或者從設備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力求減少音樂噪音的干擾。
引導城市居民轉變生活方式,樹立現(xiàn)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新理念,培養(yǎng)廣大居民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體育意識,積極引導城市居民全面認識體育的價值, 使城市居民意識到體育鍛煉行為是一種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認識到體育運動愉悅身心,完善個性的獨特魅力,積極貫徹運動是良醫(yī)的生活理念,認識到體育運動在預防心血管等基本當中的積極作用。相關部門應采用廣播、電視、板報、警示牌、網絡多方位多角度對生態(tài)體育的知識和方法進行宣傳;通過富有特色的廣場體育生態(tài)化健身知識講座、生態(tài)廣場體育設施、生態(tài)廣場體育活動比賽等活動普及生態(tài)體育,并把它納入到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議程中[7]。
4.1長株潭城市群廣場體育的空間布局各有其特點,布局較為合理,場地基礎配置較好,體育器材設施較為充足,但器材擺放不規(guī)范,存在安全隱患的空間。
4.2參與者參與廣場體育活動時間長、頻率高,項目豐富,主要類別是散步類、廣場舞類、武術類,主要方式為“集簇型”和“個體型。
4.3提出了廣場體育休閑公共空間、廣場體育場館設施、廣場體育擾民、廣場體育意識和價值觀四個方面的生態(tài)化修復措施。
[1]潘哲浩.城市廣場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制約因素與對策剖析[J]. 科教文匯, 2016(4):191-192.
[2]吳斗雷, 田祖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與廣場文化的建設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0(1):28-31.
[3]劉麗.全民健身視野下城市廣場體育文化研究——以長株潭為例[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17.
[4]李協(xié)吉.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廣場舞運動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科技,2014,35(6):17-19.
[5] 咸宇鵬.城市公園綠地中體育休閑空間的設計與營造[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
[6]韓天琪.廣場舞糾結的公共空間難題[N].中國科學報,2014-4-28.
[7]鄧羅平,雷慧,張鐵雄.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體育生態(tài)化服務體系建構[J].體育科學研究, 2009,13(4):18-20.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Sports Culture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Chang-zhu-tan Urban Agglomeration Square
LI Xieji, et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Hunan, China)
湖南省教育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XJK011CTM013)。
李協(xié)吉(1979—),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排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