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恬 馬麗 朱亞平
為提升地市黨報政務報道的效果,從而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就必須保證地市黨報政務報道質量,加強對政務報道的改進。為此,政務報道工作人員須重視政務報道的改進工作,利用高效手段促使政務報道的實效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擴大地市黨報政務報道的影響力。本文以地市黨報為例,對如何改進政務報道進行了簡要分析。
在地市黨報中,會議報道是政務報道中重要的一環(huán),這主要是因為會議是各級政府部門發(fā)布、商議、布置相關工作的有效手段。但一直以來,會議報道程式化嚴重,對讀者的吸引力較弱,讀者很少愿意主動去看。許多政務新聞記者在進行有關會議的政務報道時,只是機械記錄會議流程。因此,讀者看到的政務會議報道多是千篇一律:何地、何時、何事召開、參加的領導與會議流程等,很少突出重點。長此以往,讀者會對政務報道產生厭倦心理,使得地市黨報的政務報道不能真正發(fā)揮其價值。
對讀者而言,有價值的會議報道和程式化的會議報道有極大差異。程式化的會議報道的中心是會議本身內容的報道,展現(xiàn)的是會議舉辦人員的主觀意識;而有價值的會議報道其中心為新聞,挖掘會議內容中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在傳達會議主旨基礎上切實滿足社會公眾實際需求。優(yōu)化會議報道的一個的重點工作就是突出新聞價值、尊重新聞規(guī)律、深挖會議內容,為了喚起讀者對政務報道的熱情,政務新聞記者一定要注意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與報道方式,以多元化的報道方式有效傳播會議信息,讓讀者讀后能快速理解并愿意繼續(xù)關注。
領導活動、各類會議、各地區(qū)或部門的政務工作是黨報的重要新聞源。為此,政務報道工作人員要想做好政務報道,必須第一時間從各種官方渠道獲取社會公眾所關注的素材,制作出與社會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如此,地方黨報的政務報道就貼近了實際、貼近了生活、貼近了群眾,還能將黨報的影響力與嚴肅性充分發(fā)揮。因此,提升政務報道效果需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想群眾之所想,找準社會大眾最關心的內容。如物價不斷上漲,政府相關部門對加大市場供應與抑制物價上漲有哪些方法?盜竊案件頻頻出現(xiàn),群眾對公安部門有哪些期望?公安部門又有哪些有效手段?政務新聞記者首先也是社會中的一員,需以普通群眾的視角審視社會熱點問題,并在已開展的工作中探尋答案,找出政務報道同社會公眾需求的聯(lián)系點讓報道更加貼近群眾生活。
一直以來,政府相關部門政務報道存在僵化、總結化及模式化的情況,可讀性與新聞性不強。政務新聞記者要善于在繁雜的政務信息中找到與社會大眾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主題。例如城市改造會給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帶來的便利和不便有哪些等等都需要政務新聞記者高度重視并深入挖掘。一項新政務法規(guī)、政策的制定與落實,地市黨報應第一時間告之給社會大眾,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擴大地市黨報政務報道的影響力。
為保證政務報道效果,需轉變傳統(tǒng)的報道模式,將政務新聞做深、做透、做強,以深度報道為主并結合網絡、新媒體等擴大地市黨報政務報道的傳播范圍。深度報道以其深刻、豐富的資料為主分析各項政務的內涵及影響,能夠為讀者提供較為詳細的信息,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需要。
綜上所述,政務報道是地方黨報核心內容,但長期以來程式化的表述、僵化的報道模式使得地方黨報的政務報道缺乏了應有的活力,因此,相關媒體工作者應改進政務報道,加強地市黨報政務報道效果,真正讓地市黨報政務報道滿足讀者、滿足時代的要求,從而實現(xiàn)地市黨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