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豪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20 世紀初,歐美國家正發(fā)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1920年1月,美國頒布禁酒令,使得飲酒成為違法的行為,這對于剛剛結束一戰(zhàn)的美國人民是一種極大的限制,限制了人們渴望在戰(zhàn)后放縱享受的思想。隨之而來的是黑幫組織的走私販酒,面對這樣的違法行為,人們沒有厭惡,反而心生向往,這種叛逆的思想也被淋漓盡致的表現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緊接著在1920年8月,美國女性贏得了選舉權,使得女性地位大大提高,更是宣誓著女性主義的到來。年輕女性在發(fā)型,著裝上,都開始變得干練簡潔,中性風格的獨立女性形象成為了時尚主流。對比鮮明的顏色搭配,簡潔的線條,幾何的紋樣這些設計元素被充分運用到各個領域。
裝飾藝術的鼎盛時期,實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在歐美國家各個領域的設計中都有所涉及,可見裝飾藝術風格并不是單一的藝術設計風格,而是在世界發(fā)展和歷史沉淀下形成的多元化藝術風格。在巴洛克時期,歐洲的藝術設計極盡奢華,藝術服務于皇室,以奢華的風格來彰顯皇室身份的尊貴。隨著新藝術運動的到來和皇室的沒落,設計師開始反對這種極盡奢華的風格,并尋找一種簡約自然的設計風格來反對奢華的藝術風格。最初的裝飾藝術風格僅僅體現在單一的簡練線條的運用。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各種文化特征被融入到裝飾藝術的風格元素中,豐富的色彩,東方韻味的圖騰以及幾何變化的立體結構等逐漸形成了裝飾藝術的綜合特征。最早的裝飾藝術風格被表現在服裝設計領域,1909年《春之祭》的舞蹈服飾引來了巨大的關注。隨后圖坦卡蒙的墓的發(fā)現,是的古埃及元是藝術紋樣被運用到了裝飾藝術風格中,對稱的圖騰紋樣對后來的首飾,器皿的設計有著巨大影響。裝飾藝術在建筑上的表現也很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美國可口可樂大樓,運用了流暢的幾何線條,表面用金屬作為裝飾,是的大廈的縱深感極強同時也擁有金屬光澤的外表。
在裝飾藝術風格鼎盛的近三十年中,一直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喜愛,因為它既能滿足新資產階級對于奢華裝飾的追求,又能夠滿足平民大眾的消費水平,工業(yè)革命帶來的機械化生產和裝飾藝術風格的簡練風格的完美配合,促使了這一現象的產生。20世紀初在裝飾藝術風格流行的30年中,裝飾藝術風格被運用到各個鄰域上,珠寶首飾的設計風格也受到了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各種設計元素被融入到裝飾藝術風格的珠寶設計中,以下是裝飾藝術風格珠寶主要特點。
幾何圖案的運用,與傳統(tǒng)的珠寶相比,裝飾藝術風格的珠寶具有一種硬朗干練的風格。矩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以直線構成的圖案紋樣被大量運用,這和當時女性社會地位變化是分不開的。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喜歡裝飾藝術風格的干練,硬朗。除了珠寶配飾上的風格轉變,衣著風格也在朝著干練簡潔的方向發(fā)展,首飾與衣著統(tǒng)一了風格,相得益彰,使裝飾藝術風格流行于各個階層。
機械化的對稱性,幾何化紋樣的運用也帶來了對稱性的機械美,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迅速從英國蔓延到法國甚至整個歐洲。裝飾藝術在去除了新藝術時期的委婉繁復的曲線線條,添加了對稱簡約的機械美。機械在人們心目中越來越重要,簡單直接的機械美也受到了大眾的歡迎。這一點在珠寶上的表現更為直接,裝飾藝術風格的珠寶運用硬朗的線條來描繪機械美的穩(wěn)重和嚴謹,這與新藝術時期繁復奢華的首飾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立體構成元素的應用要說到20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是誰,我想畢加索當之無愧。作為立體主義誕生的引領者,在西方世界還在通過二維來表現三維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用二維的平面透視結構來表現現實世界的立體結構。畢加索對于20世紀藝術的影響也體現在了當時的珠寶設計當中。在卡地亞,香奈兒還有巴黎世家的珠寶設計中,你都可以看到立體構成主義在裝飾藝術風格珠寶中的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1920年時尚詩人讓·考多位為卡地亞設計的第一枚純k金戒指,三個指環(huán)相互交錯,同時三個指環(huán)也可輕巧的轉動,充分表現了立體構成注意在珠寶設計方面的運用。
色彩的多樣性,20世紀之前的珠寶在色彩搭配上比較單一傳統(tǒng),在20世紀20年代,巴黎站在世界的最高峰,成為全世界的中心,各種文化相聚巴黎。那個時代的上流社會一定會體驗來自俄羅斯的魚子醬和芭蕾舞劇。在香榭麗大劇院上演的俄羅斯芭蕾舞劇《春之祭》一炮而紅,與傳統(tǒng)法國芭蕾舞劇的不同在于對內容、布景、服裝搭配等內容上都做了修改。其中,在舞臺及服裝配色方面改變巨大,明亮的藍綠色搭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裝飾藝術風格珠寶也吸收了明亮色彩的元素。中國色彩的運用也是當時裝飾藝術風格珠寶的一大特點,20世紀以前,很少有歐洲人來到神秘的東方國度,他們對中國的認識主要來源于中國的藝術品,陶瓷、漆器、刺繡、絲綢等都是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渠道。黑色、紅色、金色是中國藝術品的主要顏色構成,同時具有東方特色的紋樣和表現手法,也影響到了當時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思路,中國風格被運用到了各個領域。在1925年的巴黎舉辦的裝飾藝術博覽會上,有大量的中國的漆器家具,激發(fā)了歐洲皇室貴族們對中國藝術品的收藏。
工藝的革新在裝飾藝術時期,珠寶工藝有很大突破。寶石切工方面,除了傳統(tǒng)的圓形切割、梨形切割、馬眼形切割和水滴形切割外,出現了梯形切割、半月形切割和三角形切割。有了新的切割方式,設計師在設計思路上也有了新的變化。與裝飾藝術風格一致的摒棄了曲線元素,大量的使用干練的直線設計元素,中性化的幾何切工方式使得珠寶鑲嵌更加緊湊,新型寶石切工工藝也帶來了新型的鑲嵌工藝-隱秘式鑲嵌工藝。它顛覆了傳統(tǒng)的爪式鑲嵌和包裹式鑲嵌,使得從正面看上去是由珠寶覆蓋在金屬上。具體的方法是:在用于鑲嵌的寶石底面上刻一道凹槽,這一條凹槽是用于將寶石固定在底座上。底座的制作更為復雜,用金線或者鉑金線制作成一個一個的方格作為鑲嵌底托,每個方格邊長不超過2毫米,將打磨好的寶石凹槽沿著方格邊一一排列,將每個寶石固定在它固有的位置上。的梵克雅寶腕表紫色花瓣上的工藝便是隱秘式鑲嵌。這種高級復雜的工藝,直至今日也無法被機器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