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手工課與許多其他學科緊密相連,也與生活息息相關,這考驗著學生綜合的思維和探究實踐能力。作者通過在桂林市中華小學兩個月的實習經(jīng)歷,經(jīng)過多節(jié)手工活動課程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方式所達到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反思。文中主要從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和總結等方面進行探討。中華小學對于美術課程的教學極為重視,因此要求美術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到大自然中汲取經(jīng)驗,在生活中尋找美術。
中華小學位于桂林市中華路,授課對象多為城市孩子。家長重視孩子的美術教育,學生從小接受著良好的美術培養(yǎng),所以美術基礎較好,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對于手工課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且中華小學教室里的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完善,通過借助這些設備,課堂上的教學能給學生們展示相關的學習資料,拓寬其視野。
小學的美術教學應按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不同年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需求和特點,采取有效的授課方式,擬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極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內(nèi),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教學?!靶〗M合作”這一學習模式實際上就是學生通過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同時,可以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手工課上常會有學生忘帶工具的情況發(fā)生,這個時候實行小組合作制,能夠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團結。引發(fā)學生思考:自己沒帶工具時希望別人怎么做?組員沒帶工具的時候我能做些什么?這樣學生會學著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積極地去幫助他人。小組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為了完成小組面臨的共同的難題,為了集體的榮譽,學生將同心協(xié)力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去解決一個個難題。
1.教學情境的含義及特性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的情感氛圍,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教學情境具有的特性為:生活性、形象性、學科性、問題性、情感性。
本節(jié)授課內(nèi)容是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第4課《時間告訴我》的學習活動二:“利用舊物,小組合作制作一個創(chuàng)意時鐘”。上課時,以6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就坐,便于手工活動課的順利開展。本堂課我采用播放音頻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里并引出課題。
1.欣賞鐘
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欣賞到各種手工創(chuàng)意時鐘作品,然后播放動畫,讓學生回憶動畫里出現(xiàn)了哪些不同時鐘的形狀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搶答,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時鐘多樣的造型。
2.分析鐘
我從學生自己帶來的鬧鐘中,隨機挑選出2個拿上臺投影展示,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對比分析兩個鬧鐘的異同點,目的使學生清晰認識時鐘的特點。
3.學生掌握方法,合作制作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投影示范手工制作創(chuàng)意時鐘的步驟,引導學生如何把設計概念與現(xiàn)實操作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讓學生分工明確,更好的進行制作。
首先,讓學生仔細觀看老師的示范。第一步勾勒設計草圖,用廢舊紙盒、彩色紙剪出與草圖對應的圖形,第二步裝飾鐘面,最后根據(jù)作品整個畫面的需求,剪出裝飾其他部分的圖案進行粘貼。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導致有些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惰性,學生大多會模仿老師的作品來進行創(chuàng)作,不過這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示范的教學能起到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更容易理清創(chuàng)作思路。
4.評價鐘
為激發(fā)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我給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創(chuàng)意鬧鐘設計比賽,要求學生利用課前組內(nèi)收集的舊物,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制作一款創(chuàng)意時鐘,并以小組形式上臺展示介紹合作制作的作品。
手工課具有直觀性、形象性、靈活性的特點。中華小學平均每個班級在一周內(nèi)有兩節(jié)美術課,在這些時間里,學生在學習之余收獲快樂,學會合作,學會分享,是我覺得很開心的一件事情。我的教學設計雖然還不夠完善,但是能讓他們學到每節(jié)課相應的知識,這是讓我倍感欣慰的。學生在明確課堂的教學任務后,都很積極的投入到手工活動里邊,大部分學生能較快的掌握方法完成作品。但會有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分工不明確,就無法更好的完成合作制作的過程當中,像對于這些學生就需要教師的巡視,給予及時的指導。
在課堂上,學生們表現(xiàn)出對于手工合作制作的濃厚興趣,能與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手工的樂趣,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了各自的作品,在課堂上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向大家分享合作的成果。
美術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應要把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盡情的創(chuàng)作。為了每個同學都能動手在課堂上完成創(chuàng)作,我鼓勵學生小組合作,互幫互助。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使學生合作的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都得到了提升,在合作創(chuàng)作中,學生減輕了個人手作的壓力,加強了自信,獲得了參與的機會,因此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樣的更提高了學生美術方面自由個性的發(fā)展。身為美術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的主體性變強了。學生不再齊刷刷的望著黑板就坐,而是同學對同學圍桌而坐,著重合作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學生的美術學習任務不再是過去那樣的個體化,而是偏向于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過去的競爭關系,而是變成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傳統(tǒng)的評價和獎賞也不再是過去主要針對個體,而是針對以小組為主等等。教師可以積極地引導和組織教學活動,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在中華小學實習期間,學生對于手工課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小組合作,綜合組員的想法,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讓他們感到很自豪。在他們身上,我更是感受到了當教師的樂趣和滿足。在此次論文改寫中,專業(yè)指導老師和同學們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和幫助,也通過本次畢業(yè)論文使我對手工課的教學研究有更深的認識,對教師這個崗位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由衷的感謝指導老師和同學們在論文過程中給予的指導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