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姝鈴(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边@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對琵琶藝術的經(jīng)典描寫。琵琶的歷史在我國源遠流長。秦朝時在《呂氏春秋》中就提到:“帝嚳(公元前2436年)名有倕作為鼙鼓、鐘、磬、吹苓管、塤、鼗、椎鐘?!逼渲胸痪褪桥玫那吧怼E贸趺涟?。東漢時期,劉熙在《釋名·釋樂器》中講:“枇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笨梢娝且赃@兩種主要的彈奏動作得名的。到晉時,由于阮咸善彈此器,因而又稱為“阮咸”,簡稱“阮” 。這就是我們后來說的直徑琵琶。公元前350年前后,發(fā)源于波斯的一種曲項琵琶通過印度傳入我國北方,在流傳過程中,曲項琵琶與我國本土的直項琵琶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從而使琵琶這一樂器成為我國一件重要的民族樂器。
從演奏技法看,琵琶在最初傳入我國時是用撥子彈奏的,在新出土的一些壁畫中,幸存了撥子彈奏的樣子。但最晚到公元七世紀前后.已經(jīng)有人放棄了撥子,而改用手指來直接彈奏了。隋唐時期,琵琶舞蹈關系密切。在舞蹈音樂流行的時期和地方,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的地位往往十分重要。因為.舞蹈音樂要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到宋元時期,隨著說唱藝術的日益繁榮,大量的戲曲伴奏和琵琶獨奏,便自然產(chǎn)生了擴大音域和變化音色的耍求,這樣,也就要求琵琶增加音柱的柱位,同時更加講求以手彈奏的技法。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戲曲中伴奏帶有普遍性的特點:其一,就是以唱腔旋律為主題,或從唱腔旋律中引伸的音樂材料在過門中加花、變奏,從而給唱腔以補充、烘托。其二,在戲曲伴奏中,琵琶應使用多種演奏技巧來取得音樂層次和感情起伏的變化,做到情感鋪墊和渲染的需要。其三,在戲曲間奏音樂中,常常會出現(xiàn)樂句或樂段頻繁反復的情形,為使這種反復取得變化,琵琶利用不同音區(qū)的對比以及指法:彈挑、長輪、劃弦、揉弦的運用。
豫劇旋律的主音、骨干音往往有上方三度和上方五度的裝飾音;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跨度的上滑音和下滑音;豫劇獨有的偏音似,實際音高比協(xié)略高,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極不穩(wěn)定的顫音和揉音,演奏員很不易掌握。這些因素構成了豫劇音樂的獨特風格。這就促使琵琶的演奏技法要突破某些固有的技術規(guī)范,用創(chuàng)新的技法去表現(xiàn)劇種音樂風格,去實現(xiàn)劇種化、戲曲化。
對唱腔曲譜,若用傳統(tǒng)技法彈奏,顯然很單調乏味,后經(jīng)切磋琢磨,除了采用清冷柔和的彈、挑、分、輪、推、拉技巧之外,特意使用了“注”的技法。即左手用“注”摹仿婦人的哭泣聲,右手配以滾指,且按劇種音樂風格要求,調整技術動作的幅度、速度和力度,伶俐而大跨度地完成從高音向低音的滑動。此種奏法既發(fā)揮了琵琶自身的技巧優(yōu)勢,也向戲曲化、風格化大大靠近,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筆者觀看過一些戲曲演出,也接觸過一些戲曲音樂總譜,不論是編制齊全的西洋單管編制樂隊或編制齊全的民族樂隊,作曲者對琵琶的使用是既頻繁又別具匠心的:獨奏、領奏、重奏、合奏、加花填空等,常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尤其是在唱腔伴奏中,琵琶每每以最少的筆墨,取得新穎巧妙的藝術效果。一般情況下,樂隊只設一個琵琶,它不能成群出現(xiàn),因而對它的演奏效果也提出了更高。
首先,琵琶在豫劇伴奏中體現(xiàn)出角色的多樣化,既可以擔當主奏的樂器,又可以擔當獨奏的樂器。做主奏樂器時,琵琶所發(fā)出的顆粒性的悅耳的音色使它與別的樂器區(qū)分開來。因此很多作曲家都愿意把琵琶作為主旋律和內聲部的伴奏。不過,由于琵琶的演奏技巧是十分復雜的,尤其在與其它的樂器伴奏時,如果不能與別的樂器協(xié)調一致,那么就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會影響整個演出的質量。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比如加強集體的排練、協(xié)調與其它樂器間的配合,也可以因自己而定,在樂譜上標記符號、表明演奏速度、力度、強度等方法,盡量要求在表演中表現(xiàn)的完美。在獨奏角色中,琵琶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琵琶在豫劇伴奏中重要性還表現(xiàn)在它有豐富的情感表現(xiàn)力。在戲曲的舞臺上,演員的臺詞非常簡練,在表現(xiàn)形式上,我國戲曲大部分都是一人一事為主的,注重對人物的刻畫,如果要想表現(xiàn)好這些人物就必須要演員與樂隊之間的好好配合,尤其是離不開琵琶的曲調音色。琵琶要協(xié)同整個樂隊演奏,特別是在利用一些快節(jié)奏的音樂表現(xiàn)人物情感時,琵琶演奏者更要根據(jù)劇情收放有質,不能拘泥于死板,充分發(fā)揮琵琶的藝術表現(xiàn)力,起到為表演者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及其缺乏優(yōu)秀琵琶人才準備的情況下,想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進駐戲曲樂隊,就帶來了一些至今仍未解決好的問題。如,基本功不夠扎實,演奏的技術與技巧不夠規(guī)范,演奏出來的效果不符合戲曲風格。他們彈奏動作太過于隨意,動作違反了生理的機能,缺乏科學性。并且缺乏了對該劇種音樂、速度、旋律、潤腔以及表現(xiàn)風格的藝術感受。使之不能恰當?shù)剡\用相應于本劇種音樂風格的演奏技法,忽視了劇種的音樂風格。為了能夠解決好上述的問題,特別是演奏中的技術規(guī)范問題,根據(jù)筆者的實踐,提出以下補救辦法:
(l)在教師的指導下要刻苦地堅持綜合性的、正確的基本功訓練;
(2)要不斷地堅持練習本劇種音樂之外的經(jīng)典琵琶曲目,包括文曲與武曲,用以保持扎實正確的基本功和鞏固技術技巧規(guī)范。戲曲的演奏應遵循的原則是:以文曲為風格基調,活用武曲演奏手法;
(3)對不論是板腔體或曲牌體的不同戲曲劇種音樂曲譜,在演奏之前標訂好指法和特定技法,對不同板式、節(jié)奏、速度的技法處理,都有基本的技巧規(guī)范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