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蔚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山西太原 030000)
從美學的觀點來看美與丑,“丑”在古典美學中,一直被看作是與美相對立、相對峙的概念,處于被拋棄和規(guī)避的地位,“丑”的問題實際上是被否定了?!俺蟆钡恼嬲鰣鍪窃谖乃噺团d以后,直至1857年波德萊爾的《惡之花》的發(fā)表,“丑”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美學范疇登上了藝術舞臺,并隨西方社會的發(fā)展?jié)B透于文學、繪畫等各個藝術領域?!俺蟆辈辉購膶儆诿?,甚至取而代之,成為西方現代藝術的中心。丑在美學中不是一種消極而是一種積極的范疇。
20 世紀后半期,后工業(yè)化社會的成熟與進步醞釀了后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人們對舊有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產生了厭倦與懷疑,人們不再愿意承擔責任、維持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寧愿置身于隨心所欲、紛亂無序的狀態(tài)之中。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化,另類文化、邊緣文化被迅速吸收,貼近自然、返璞歸真成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20 世紀20年代,現代主義設計觀念逐漸形成,并成為當代設計藝術審美的標尺。設計語言趨于簡單化,多以構成的方式,選用抽象、單純的幾何形體來表達。然而,這種高效、統(tǒng)一、精簡和正確的法則,造成了對視覺個性化、趣味化的忽視,形成了僵化的視覺模式。平庸、千篇一律抹煞了設計師們的個性,限制了設計師才能的發(fā)揮,也導致了大眾欣賞品味的單調。
生活中存在著不同種類的美,如果我們都試圖用同樣的方式去表達,那將呈現出一個反面效果?!俺舐钡脑O計是一種實驗性的嘗試,設計師試圖尋找適合的概念和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獨特,也許不符合主流,但卻凸顯了個性的存在。
對于企業(yè)而言,重要的不僅是貨幣資本與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大眾對某種信息或產品的注意力。因此,企業(yè)間的競爭從產品質量、價格的競爭轉向視覺上的爭奪。新產品的出現不再是默不作聲,而是大張旗鼓,轟轟烈烈地登場。“丑陋”的設計實則是為了激發(fā)大眾注意力而采取的營銷策略,它所引起的爭議、制造的話題,為它所服務的產品和企業(yè)賺足了人氣。
注意力經濟為“丑陋”的設計創(chuàng)造了平臺。但是“丑陋”并不意味著無所顧忌,在一定度的范圍內它也需要受到約束。首先,它不能與現實的倫理法則和積極的人生信仰相沖突;其次,它也不能引起受眾的生理惡感。
再從美學觀點出發(fā),形式丑是指形式因素如大小、比例及其組合違反形式美的規(guī)律而導致的外在的不均衡不和諧,包括畸形、毀損、雜亂、粗陋、怪誕等。古希臘人衡量美丑的標準就是:凡是在形式上和諧并能夠表現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力的對象或者人的實踐行為,就是美的;反之,則是丑的。如畢達哥拉斯學派將“秩序”和“勻稱”看作美的本質,反之,“無秩序”、“不勻稱”和不符合尺度的則是丑的。
傳統(tǒng)設計之美是基于功能的等級象征性工藝與裝飾。對于裝飾,它固然有客觀的標準,如形式的完整性、線條的流暢性、色彩的協(xié)調性或統(tǒng)一性、結構的規(guī)范性等,這是比較容易分出高下的。但由于裝飾在技術上很早就成熟,而真正成為裝飾的首要問題是風格,風格的新穎獨特而又能被人普遍接受是某個裝飾性工藝品將其同類“比”下去的關鍵,所以它的“美”面臨著雙重標準的評價:既要新鮮感,不同于其他同類產品;又要有歷史的繼承性,不至于完全失去與歷史的聯系。
直至今日,對于設計的美與丑仍沒有爭議出結論。古今中外,人們對于這話題也是各有各自的看法和理解,但有一點它們是共同的,就是美和丑雖是兩個對立的面但是并不絕對矛盾?!懊馈迸c“丑”并不重要,在漫長的歷史凝練中人類的精神需要多元化的表達,“丑陋”的設計只是這眾多表達方式中的一種。
藝術更多的時候是處在“美”與“丑”之間。在看似雜亂無章的設計中實際上顯示著大小、虛實、疏密的對比之美。大眾對“丑”也有一定的忍受限度,一方面不能正面沖擊現實倫理法則與積極的人生信仰;另一方面不能引起人的生理惡感。因此我們不應將“美”和“丑”對立起來,而是應給予各自足夠的空間,使其和諧相處。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2]吳炫著.否定主義美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李琦.丑·審丑·丑學——文藝史上的“丑”的概念演變.2006
[4]王軒 MODERN PUBLISHING.現代出版
[5]張黔 創(chuàng)意與設計 總第三十一期|2014.2
[6]王洪岳.西方現代審丑思潮與中國先鋒小說丑學觀念[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
[7]朱光潛 著.談美書簡[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