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葉(廣東省韶關市青少年宮,廣東 韶關 512026)
在我們校外美術小組活動中,10 歲以上的學員開始學習素描,在學習認識素描之前,孩子們都是零起點,也就是一張“白紙”。對素描的基本常識一概不知,要么是懂非懂。如果盲目性的教和學會將孩子引入素描認識的誤區(qū),造成學習方式方法混亂無章。那么正確引導青少年科學學習素描的過程是多么地重要。那么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科學學習素描的過程呢?筆者根據(jù)自己近十年的教學經(jīng)驗,最終總結如下:
根據(jù)校外教育的特點,學生參加美術學習活動普遍是帶有很強的自主性的,學員們大多熱愛美術繪畫,有著較強的求知欲。但我們深知傳統(tǒng)的素描學習方法會讓孩子們覺得枯燥無味,從而降低淡化了學習興趣。這一時期的孩子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崇拜意識。通過優(yōu)秀的事例給他們正確地引導,讓孩子們對學習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也明確了他們的學習目標。根據(jù)這一特點,從一開始就可以給孩子們內(nèi)心深處種下一顆良性的種子。
青少年學習基礎素描往往是一知半解,甚至包括家長在孩子引導上都有一些誤區(qū),認為美術是“小三門”,家長讓孩子來學著玩的,實際上想學好每一門學問都是非常講究的,對待學問要有一顆敬畏之心,要珍惜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知識。不可帶著有色眼鏡看知識,更不可小覷、兒戲。引導孩子更要慎思、慎言。
一開始先和學生們講故事,這可能會讓很多學生們感到意外,當然這種出乎意料之外的東西更容易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發(fā)現(xiàn)孩子都有一個特點,喜歡或崇拜某個人物或事物的時候,很容易將自己幻想成為喜歡或崇拜的偶像。
例1、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告訴我們(1)一個成功的人背后是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承受更多的寂寞和枯燥。(2)多角度去觀察和思考才能將事物了解的更加全面和到位。(3)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不能為了提高學習樂趣而改變了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溫柔鄉(xiāng)里長大的怎能馳騁沙場呢?所以從娃娃的時候就應該樹立一種堅強的韌性和吃苦的精神。
例2、“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辦成一件事,要講究方法,不一定要立即著手,而是先要進行一些籌劃、進行預判和步驟安排,做好充分準備,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這樣會大大提高辦事效率。引申到繪畫上面就是意在筆先,方可成竹在胸,一揮而就,從容不迫,一氣呵成。
通過事例告訴孩子們一些道理,引導孩子們樹立一種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目的。學習素描的方法不只是簡單如何畫畫,畫畫的過程也是育人的過程,教育是要從一種觀念和精神開始。
在學習素描之前,讓學生先觀賞各種不同風格的經(jīng)典素描作品,讓學生了解素描作品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初步開闊其眼界和思路。為今后能夠更全面的學習素描奠定基礎。經(jīng)典的作品是經(jīng)過時代考驗而傳承至今的,更是鳳毛菱角。要知道我們能有今天的“高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猶如疊羅漢,世世代代一個疊一個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深遠。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無所得?!币婚_始就向經(jīng)典學習,崇尚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的作品作為學習的方向標,那么時間久了學生勢必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和認識。
1)讓學生深入認識素描的作畫工具,如筆可按軟硬深淺分為:8B、7B…HB、2H…6H,即筆“B”值越大“H”值越小筆的質(zhì)地就越松軟越深,相反“B”值越小“H”值越大筆的質(zhì)地就越硬越淺;畫架要平穩(wěn)而且可以調(diào)節(jié)高低;橡皮也有軟硬之分,一般市面上有4 種規(guī)格型號:4B、2B、HB、橡皮泥。常用的是4B 和橡皮泥,4B 橡皮軟硬適中,即插得干凈又不容易“傷紙”,橡皮泥可塑性強、吸附性強用于深色塊的調(diào)整和細節(jié)刻畫。紙張大小以“開”為單位,可分為全開(78cm ×108cm)、對開、4 開、8 開。適合畫素描的紙張一般在120 克~180 克之間,粗紋、細紋亦可,勿用質(zhì)地光滑的紙張,因為炭筆和鉛筆需要有一定附著力的紙張。相對普通紙張要厚,更有韌性,多次擦拭不易損壞。只有深入了解工具才能去挑選最合適的工具,駕馭工具,才能將工具的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并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2)動筆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關系到整個繪畫過程的舒暢性;比如:角度的選擇,初學者盡量避免全受光和逆光角度,難度太大不好把握;紙張的固定,要求平整,充分利用畫板的四邊作為參考線,擺正畫紙;平整,不偏不倚的畫紙能夠讓作畫過程更加順暢。各種規(guī)格的筆要準備齊全,并且削尖;橡皮也要保持有棱角,便于修改和刻畫。
3)要有正確的作畫姿勢,做姿雙腳自然分開平放,腰直,眼睛的視線要垂直畫板,并與畫面保持一定距離,能夠舒適的看到整體畫面即可,站姿亦是。有了正確的作畫姿勢,眼可縱觀全局,把握整體,手腳便可收放自如、舒適。嚴格縝密的作畫的過程其實也是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一種一絲不茍的做事態(tài)度和方式。
第一、從我做起,為學生示范的時候做足充分的準備,并強調(diào)做好充分準備是畫畫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行為方式。在示范的過程中重點強調(diào)步驟方法,清代畫家石濤說的“從無法到有法,以有法貫眾法”。
第二、在學生動筆前要提前給學生打“預防針”,把之前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對應一一列出。在這過程為了加深學生們對問題的印象,擺出問題時要多用比喻手法,再通過老師的表情動作把問題加以夸張修飾,把問題幽默化、語言通俗化。這樣一來學生對問題的印象和理解都會更加深刻、也不會覺得無趣。從而在繪畫的過程中更有意識的去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減少重復錯誤,在學習進度的過程中效果顯著。
第三、總結,主要是在學生當中樹立“虎將”榜樣,營造學習氛圍,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學生當中有幾個畫的比較好的,學習認真的,哪怕只有一個。要及時給與肯定和表揚,樹立典范!加強了學生的優(yōu)越感、自信心和方向感。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無論在哪一方面學到什么程度,至少是學的正,今后就少走彎路。
三、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多種評價方式對自己的作品和他人作品進行客觀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他人作品及分析自己作品過程中學會總結及反思,在總結及反思中進步。
身為教師,我們不單應該教以學生掌握素描繪畫的技巧,還應該教以孩子評價分析、總結反思的能力,讓孩子能在這過程中進步得更加快,并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孩子們才不會盲目地去作畫而又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