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 陳玉珍
在英語教學中,常常面臨各種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資源所帶來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每一個英語教師不但要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素養(yǎng),還要針對課堂教學適時做出調整,做一名教學的創(chuàng)新者。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中,因此自英語教學初始,我便精心設計每堂課的教案,盡量讓學生身處當?shù)厝说恼Z言情境。如我在講授八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愚公移山》時,導課環(huán)節(jié)便從故事入手,層層鋪陳語言情境,一點一點地將學生帶入故事中。
我先用“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stories?”這個簡單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播放一段唯美的童話故事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再根據(jù)這段視頻分析人物的性格,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待學生熟悉課本第一部分內容后,引出本課時重點內容“愚公移山”的故事。
教學活動設計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第六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故事,所以我設計的教學活動圍繞猜故事、聽故事、讀故事和講故事進行。
在猜故事環(huán)節(jié)有圖片提示,在聽故事環(huán)節(jié)先做好內容預設。在講故事環(huán)節(jié),我先在黑板上一步步板書完整的框架,設置關鍵詞,利用小組合作讓學生們進行講述,降低難度的同時也教授給學生講故事的方法。
很多老師都會抱怨,不管怎么提問學生都毫無反應,其實可能是學生根本不知道從何答起。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
上課伊始,有一個問題:“How does the story begin?”這個問題是想讓學生回答“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的背景。如果直接提問,學生會感到一片茫然,所以我將問題進一步分解:“What happened to the old man and the mountains at first?”這樣學生就想到了前面我們討論過的問題,答案也就不言自明。
“創(chuàng)新有時需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這樣你肯定會發(fā)現(xiàn)前所未見的東西。”只有讓教學活動在創(chuàng)新中熠熠閃光,才能開啟英語學習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