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細英
摘要:教學主題可以分成整體活動——分化活動——統(tǒng)整活動三個階段進行。教學主題設計的流程包括“選定教學主題,敘寫主題名稱”、“分析教學主題,確定目標、活動”和“安排教學主題順序”三個步驟:第一,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IEP、學校相關活動、節(jié)日和季節(jié)來選定教學主題,并以“動詞+名詞”的格式敘寫生活化、具有功能性的主題名稱。第二,教師需要確定教學主題的一般性目標和單元主題里學生的學習目標,還需要確定單元主題活動及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第三,教師可以依據(jù)主題的急迫性、學校的大事記、事情發(fā)生的合理順序等,用一條線索把彼此獨立的主題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以便于教學主題間的銜接。
關鍵詞:培智學校 ;教學主題;設計
一、培智學校的主題教學
培智學校的主題教學活動可以理解為在一段時間內圍繞一個中心內容(即主題)來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其特點是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將各種學習內容圍繞一個中心有機連接起來,讓學習者通過該單元的活動,獲得與“中心”有關的較為完整的經(jīng)驗。每一個目標都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活動,而每一種活動都可以同時完成不同領域的不同目標。
參考臺灣地區(qū)的做法,依據(jù)完形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我們將每個教學主題分成整體活動——分化活動——統(tǒng)整活動三個階段進行。
其中,整體活動是一個教學主題的開始活動,具有預告、引起動機的作用,通常會用預告統(tǒng)整活動的吸引力來引起學生對本主題的學習興趣,并播放以往開展過的活動相片、錄像幫助學生憶往事、激興趣,起到開題作用。例如教學主題“新年慶祝會”,整體活動就是跟學生預告:2017年12月29日在開心之家,與爸爸媽媽一起舉行新年慶祝會活動,并播放他們在2年級時候慶祝新年活動的相片和錄像,激發(fā)學生后續(xù)參與學習的興趣。
分化活動一般會有幾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一部分一部分的學習主題中經(jīng)過教材分析精選的內容。學習時要運用到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活動階段,會有分組學習的設計: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學習相同或不同的教材內容。例如教學主題“好玩的秋天”分化活動中的秋游活動就分為1.找秋天,2.點心時間,3.練習郊游。在“找秋天”中能力好的學生可以用語言描述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以用秋天的素材做出什么?能力稍弱的學生直接用秋天的黃樹葉貼畫。
統(tǒng)整活動是整個主題的結束與整理,有統(tǒng)整、應用的功能,利用一個生活的情境或有特別意義的情境,讓學生來表現(xiàn)在分化活動階段所學的技能。是整個教學主題的高潮,設計得越接近真實情境越好。例如教學主題 “去做客”的設計,統(tǒng)整活動就帶著全班學生走進班上其中一名同學的家中做客,讓學生在真實的做客情境中體驗做客的快樂,應用與發(fā)揮所學知識與技能,使受訪的學生在接待禮儀上得到改善。
二、 教學主題設計的流程
1.選定主題,敘寫名稱
(1)選定主題。
1)依學生IEP選擇。個別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ized Educational Program)簡稱IEP。教學主題一般來源于學生的IEP目標。把班上學生的IEP目標進行統(tǒng)整、分類,看能否歸納出幾個生活問題出來,也就會形成幾個主題。然后把一個學期的教學主題及其順序協(xié)調出來后,在單元主題一覽表上呈現(xiàn)出來。例如:學生的IEP目標中包括有11能用抹布清洗碗筷;22能在別人準備開水有沖泡物品;33能搓出簡單的形狀;44能遵守活動規(guī)則;55眼睛能注視指定物體30秒以上;66能用抹布清洗自己的杯子;77能在田字本描寫新字;88能寫出自己的姓名和年齡……學生的IEP目標有幾項都是傾向于生活中的動手技能,所以該學期的教學主題就會側重于生活自理方面,以生活為核心,安排該學期的單元教學主題有 “我會介紹”,“衣服濕了怎么辦?”,“我愛媽媽”,“我的夢想”。
2)依學校相關活動選擇。學校的相關活動會左右班級教學活動,在教學主題選定的時候首先也要了解學校近期的活動,結合而定教學主題。如學校開展慶六一活動,那么,在班級的教學主題中就會設計與六一活動相關的主題,讓學生接受主題教學后能很好地參加學?;顒?,或者在參加六一活動中有良好表現(xiàn)。
3)依節(jié)日和季節(jié)選擇。教學主題也可以依據(jù)節(jié)日或季節(jié)來選擇,特殊學校與一般幼兒教育的主題教學不同的地方在于其目的。特殊學校里注重的是在這個節(jié)日、季節(jié)中,學生應該有什么表現(xiàn),而不是只針對這個節(jié)日、季節(jié)的認識。如教學主題“我們一起慶中秋”、“開心之家過大年”、“我們一起搓湯圓”、“我為媽媽做件事”等都是以節(jié)日為主,是在相應的節(jié)日時間段開展的教學主題,以訓練學生的某項技能為主,而不是單純認識中秋節(jié)、認識春節(jié)等節(jié)日的時間和習俗。
(2) 敘寫教學主題名稱。教學主題的敘寫要生活化,又具有功能性,是一個生活上會面臨的問題或情境。一般會以動詞+名詞的格式敘寫,或者用“會…”,“去…”,“我如何….”的形式敘寫,又可以用“…怎么辦?”的方式敘寫主題名稱。教學主題的名稱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好的主題名稱學生看了就知道自己在該主題里要學習什么,要做什么。例如:教學主題“我會介紹”,學生就知道要學習自我介紹,或者要練習介紹他人。
2. 分析教學主題,確定目標、活動
(1)確定主題目標
1)分析一般性目標。將教學主題敘寫出具有功能性的單元目標,也就是主題的一般性目標。指的是:本單元結束時,學生能解決什么生活問題?在分析一般性目標時,通常會采用網(wǎng)狀分析圖,把目標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如圖1的教學主題分析圖,主題目標是能做好自身隱私部位的護理,找出關鍵詞:做好、自身、隱私部位、護理。找出關鍵詞后,再進一步的分析,關鍵詞“做好”包括獨立完成、肢體輔助下完成、在語言提示下完成;關鍵詞“自身”包括男生和女生;關鍵詞“隱私部位”包括女生的胸部、女生的陰部或男生的陰莖、男女生的屁股;關鍵詞“護理”包括清潔和選用物品。對清潔和選用物品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清潔包括清洗隱私部位、男生刮胡子、女生處理月經(jīng);選用物品包括男生選擇剃須刀、女生選擇衛(wèi)生巾。
2)列出學生學習目標。單元主題里學生的學習目標包括有行為目標和其他的學習目標。
行為目標是由學生IEP列表中選出適合本教學主題教的目標,是相關評量時針對學生的評量結果所訂定的目標,具有個別化。例如教學主題“去做客”的行為目標是:11(潔、毫、東、聆)能進行立正、稍息、列隊行走、跑等活動。22(東、聆、毫、樂)能聽指令做事情。33(晉、彥潔、聆)能了解基本的游戲及其規(guī)則。44(彥)在接待中能有對應的表現(xiàn),如開門后會打招呼。55(彥)在與人相處中愿意用語言表達需求。
其他的學習目標是在單元教材分析時,其他學科訂定的,是以組為單位的學科學習目標評鑒表,把學生在該教學主題需要達成的目標列出來,待教學主題學習結束后,老師結合學生對學習的掌握情況進行評鑒。如表1是教學主題“去做客”的學習目標,根據(jù)學生能力分A、B兩組不同的目標。兩組的目標內容大致相同,區(qū)別在于A組的目標要求高一些,獨立完成的居多,B組的目標大部分是在輔助下完成。
(2) 確定教學活動
1)確定單元主題活動。單元主題活動就如前文所說的整體活動、分化活動和統(tǒng)整活動。整體活動和統(tǒng)整活動一般都是比較簡單,是主題活動的預告與結束。這個環(huán)節(jié)確定的教學活動就是指分化活動,是教材分析時精選出來的內容,讓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如教學主題“去做客”的單元主題活動安排為11建立時間概念22學習查看預告信息33學習做客的禮儀和行為。
2)確定學科教學活動。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視主題的需要來配合設計活動,如教學主題“去做客”的活動安排:(1)生活語數(shù)——11認讀詞組:禮貌、衛(wèi)生、主人,22認識/書寫簡體字:月、門、十,33會背誦課文《去做客》,44會書寫數(shù)字10,5510以內數(shù)物品的點數(shù),66初步認識人民幣。(2)音樂活動——11欣賞兒歌《做客歌》,22配樂唱讀自編課文《去做客》,33課間熱身操《巧虎歌》。(3)知動訓練——11鞏固隊列:立正、稍息動作,22養(yǎng)成列隊行走的好習慣,33學會跑的技能,44進行上肢申拉活動提高上肢力量。(4)美工——11做禮物(房子涂色),22串珠子活動提高學生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5)生活適應——11加強洗漱清潔能力,22能進行自我整理儀表,保持個人衛(wèi)生,33撕包裝袋提高手指精細能力,44吃硬的食物增強口肌能力(如堅果)。(6)課間——11上廁所后提拉褲子,22去喝水時能做到不玩水。
假如教學主題不需要學科配合完成的話,那學科就走自己的學科體系進行教學,畢竟每一個學科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學系統(tǒng)。
3.安排教學主題順序 如前所說,在教學主題的設計會考慮生活中的特別節(jié)日或季節(jié),所以在施教的順序安排上,也會依據(jù)節(jié)日或季節(jié)的順序決定。盡管這樣,在教學主題安排順序時還是需要依據(jù)以下幾個原則:主題的急迫性;學校的大事記;事情發(fā)生的合理順序等??傊?,用一條線索,把這些彼此獨立的主題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以便于教學主題間的銜接。例如:教學主題“我們的新家”,是結合學生新學期搬入新教室的客觀因素,為使學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而定的學期大主題。分成了幾個單元主題開展教學,有“新鄰居聚會”、“我會過中秋”、“我要去郊游”、“我要參加慶祝會”。第一個單元首先安排新鄰居聚會,讓學生在開心的情境下認識新鄰居、適應新環(huán)境,能在新的環(huán)境中安心學習;接著就安排“新家”的相關活動,有郊游、慶祝會等,使學生更喜歡他們的“新家”,愿意在“新家”里學習和生活。
三、 結論
總之,在當下的培智學校,不同年齡、不同障礙類別與程度的學生在一起共同學習,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是趨向,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必須了解并掌握教學主題的設計,才能更好服務于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李寶珍等. 第十四期弱智教育咨詢教師工作營資料. 2010
[2 ]李寶珍. 廣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學主管行政與IEP骨干教師研修班學習資料. 2012,03
[3] 林寶貴等. 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第4版)【M】. 臺北:心理出版社,2013:08
[4] 辛偉豪,劉春玲. 倫理規(guī)范與行為準則:培智學校教師個別化教育計劃專業(yè)倫理調查研究【J】. 中國特殊教育,2017,1:34-42
[5]Kathleen Teague Holowah著. 李淑貞譯. 中、重度障礙者有效教學法:個別化重要技能模式(ICSM)【M】.臺北:心理出版社,1997
[6] 李寶珍. 受評群演講資料. 2017,11
[7] 邱上真. 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第二版)【M】. 臺北:心理出版社,2004:11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qū)培智學校 511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