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智
[摘要]歌唱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感受、體驗審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幼兒由于受到年齡、生活經(jīng)驗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種必要的感性經(jīng)驗,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也尚處在直覺形象階段,這些局限使得他們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維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復雜的音樂材料。利用圖譜能將復雜的音樂材料簡單化、具象化,在歌唱活動中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作為幼兒園老師,要正視圖譜在歌唱活動中的有效作用,并能合理運用,讓其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有效性。
[關鍵詞]圖譜 幼兒園 歌唱活動 有效教法
一、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的有效作用
(1)圖譜能幫助幼兒有效的理解、記憶歌詞。理解是學習的鑰匙,所以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更是要讓幼兒理解學習的內容,才能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快樂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特別在歌唱教學活動中,喜歡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是關鍵所在。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詞的含義比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經(jīng)常接觸的語言,因此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歌詞、有效識記歌詞顯得非常重要。而圖譜的運用能夠及時的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了解所要學習的歌曲內容及教學要求。
(2)圖譜能幫助幼兒有效的控制節(jié)奏。相對來講,節(jié)奏是比較抽象的,怎樣讓孩子理解不同的節(jié)奏并且唱準節(jié)奏,是我們老師感覺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常常會通過機械枯燥的反復練習來進行訓練,從而使教學顯得枯燥、沒有生氣。而運用圖譜,則能很形象地將摸不著的抽象概念演變成形象的圖示。
如,在一次觀摩活動中,看到了《秋天里來》這個教學活動。歌曲中“浪里格朗里格……”這一部分的節(jié)奏型變化強,甚至對我們成人來說學習起來都有很大的困難,很難想象孩子將如何能學習。只見在活動中老師運用了兩種不同的鼓槌,使孩子們很快感受到不同的圖示所表達的不一樣的含義:浪里格和郎,通過圖示,將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達出來了。就這樣,復雜的節(jié)奏變得簡單化、形象化、生動化了,孩子們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這部分的節(jié)奏。課后,聽課的老師們無不感嘆于圖譜在活動的“魔術”效應。
(3)圖譜能幫助幼兒有效的控制聲音。聲音的強弱變化,也是年幼的孩子很難掌握的。對于這種感受的強化,能夠提高孩子們的聽辨能力和音樂素質。如在《大貓和小貓》中,老師運用大大的波浪線表示大貓的很響很粗的聲音,用細細的波浪線表達小貓細細軟軟的聲音,形象的聲音曲線,將孩子們的情緒調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得很有藝術的味道。同樣在創(chuàng)編《大狗和小狗》、《大羊和小羊》中,孩子們都能夠演繹得很好。
(4)圖譜能幫助幼兒有效的表現(xiàn)歌曲的獨特演唱風格。不同的歌曲,它內在的性質和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著不同的性質。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么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聲音來表達,而有的是輕快活潑的,歌唱時則要強調歡快、跳躍、而且有節(jié)奏感。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以單調講解記憶和說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學引導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內容。這樣的學習不僅老師累,孩子更累。而如果以具體形象的圖譜形式呈現(xiàn)給幼兒,看到圖譜幼兒可以馬上反應出歌曲所要表現(xiàn)的情感。如:在《老鼠畫貓》活動中,這首歌曲中有一個很特殊的音樂符號,就是滑音。于是設計小老鼠圖譜時,我們把小老鼠的尾巴夸張地往上翹,活動時孩子們一看到翹翹地尾巴等圖譜就開心的笑了,有的還笑得捂住了嘴巴??梢娡ㄟ^圖譜,孩子已經(jīng)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詼諧幽默的曲風了,而翹翹地尾巴同時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時,聲音要往上滑,也就是這樣孩子們輕松地演繹了詼諧、幽默。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單調的講解記憶有趣的多,幼兒能創(chuàng)造性的通過自己直觀形象的觀察圖譜理解感情、處理感情。
二、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1)有效的圖譜應該是科學的、準確的。有效的圖譜首先是科學的,圖譜設計時必須符合音樂材料的結構、內容和情緒,有一定的意義。以我們小班組教研活動的“老母雞”為例:在活動準備時,為了幼兒幫助理解、記憶歌詞,我們決定采用圖譜的方式。在設計圖譜時,我們用可愛的雞腦袋圖譜來表示“咕噠咕噠”的叫聲,一個“咕噠”用一個腦袋表示,而在最后一句“咕噠咕噠咕咕噠”的圖譜設計時,為了方便,我們用大小一樣的雞腦袋來表示。在活動后的講評活動時,聽課老師為我們指出最后一句的圖譜節(jié)奏不準的這一缺點。雖然在活動中孩子們根據(jù)老師的引導還是唱準了最后的節(jié)奏,但是,最后的圖譜就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容易誤導幼兒。我們說利用圖譜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幼兒自主學習,小班是打基礎的時候,尤其應該給與他們正確的認識,所以在設計圖譜時老師一定要符合音樂材料的結構、內容和情緒。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是不同的。設計圖譜時還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征。小班幼兒以直觀形象為主,在設計圖譜時,應該以具體形象為主,中大班幼兒抽象思維開始萌芽,設計時可以采用具體形象和象征性的符號形式。如,遇到象聲詞的地方可以用一些與聲音相匹配的線條符號來表示。這樣每一階段的孩子都能有機會在自己的原有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圖譜也才顯得有價值,才能發(fā)揮其有效性。
(2)運用圖譜時應把握呈現(xiàn)的有效時機。圖譜的運用過程中還要注意所呈現(xiàn)的時機,這樣才能讓圖譜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圖譜呈現(xiàn)的時機不同,所發(fā)揮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如,在歌唱活動《變形金剛》中,我們采取了分組活動的方式,嘗試在不同的時期出示圖譜。第一次活動,在還沒有讓幼兒欣賞、感受歌曲時,我就把圖譜呈現(xiàn)出來,活動中孩子們根據(jù)圖譜很快學會了歌曲,但總覺得活動中少了些什么。而第二次活動時,先讓幼兒聆聽欣賞歌曲,說說自己對歌曲的初步感受,再讓幼兒說說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并根據(jù)幼兒的講述逐個出示相應地圖譜,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很高,參與的欲望很強。第一次活動中的圖譜只是作為圖譜簡單的出示,只是幫助孩子學會唱歌曲;而第二次活動中,圖譜帶動了整個活動的發(fā)展,調動了孩子的思維,讓孩子在活動中覺得有挑戰(zhàn)性,需要他們全身心地去關注歌曲。這樣,活動不僅調動了孩子的聽覺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同樣的圖譜,老師有效呈現(xiàn)和無效呈現(xiàn)卻有著如此不同的效果,可見,有效呈現(xiàn)圖譜的重要性。
(3)圖譜要發(fā)揮幼兒自由探索的主動性,有利于幼兒的自主學習。利用圖譜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老師的不教。如果教師在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中,利用圖譜完全是老師來教,那么意義也就不大了。利用圖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意義是有效的圖譜能夠讓老師“退位”,能夠幫助幼兒的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能夠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在利用圖譜時要合理恰當,這樣圖譜才能發(fā)揮其有效作用,才能為教學所服務,才能提高幼兒的音樂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