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錫山
[摘要]隨著人民幣入籃、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逐步推進等事件的發(fā)生,中國越發(fā)開放,但國際的資金與風險并存。因此,合理地配置資產成為目前j}常重要的議題。在縱觀通脹、房地產、實體經濟形勢、利率、匯率以及比特幣等方面的情況后,本文對現金資產、房地產資產、銀行理財類資產、有價證券資產、保險和信托資產、黃金資產以及外匯資產的配置要點進行了整理。
[關鍵詞]經濟形勢 家庭資產組合和配置 家庭
俗話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誠不我欺。隨著人民幣入籃、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逐步推進、中美都開始減稅、比特幣價格嚴重波動、剛性兌付被打破以及房地產市場嚴厲調控等一系列的事件的發(fā)生,中國正在向越來越開放的方向邁進。都說開放是好事,但目前各類資產的價格波動也說明了開放帶來的不僅是國際上的資金,還有國際上的風險。因此,合理的資產組合與配置便成了我們更加關心的話題。資產合理的組合和配置的目的是實現長期、穩(wěn)定的資產保值增值,而討論資產組合和配置一定要先討論目前的經濟形勢。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大家很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通脹。2017年11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同比上漲1.7%,PPI則同比上漲5.8%。專家表示,受到食品價格下行的影響,CPI繼續(xù)低位運行,但由于非食品價格的推升作用超出預期,物價運行呈現穩(wěn)中略增的態(tài)勢。有學者認為,我們對PPI的承受能力是3%,但目前已經超出得比較多,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現在實體經濟成本的高企已經很嚴重,需要及時的引導和調整。
另一個回避不了的話題就是房地產。買房子分三種需求,剛性需求、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這三種需求在購房系統的比例就反映房價的泡沫大不大。2007年以前,75%的買房是剛性需求。但是到2016年末,情況發(fā)生了變化,75%的買房是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既然買房不是為了住,最后就可能會產生巨大泡沫。針對這些問題,政府坐不住了,這一輪的樓市新政除了歷次常用的限購限貸之外還增加了限售,對房地產市場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3月、4月全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huán)比增幅都僅0.7%,一二線城市價格都已連續(xù)幾個月回落,熱點逐步轉向了三線城市。房子慢慢地在回歸住的功能。
第三個話題是實體經濟。目前實業(yè)的壓力非常大,破產倒閉的壓力非常大。實業(yè)壓力大的原因更多的是產能過剩。既要去產能,還要能穩(wěn)住才行。除了產能過剩之外還有互聯網+的影響,技術的進步讓更多的人員被閑置出來,加劇了就業(yè)和實業(yè)的競爭。再有就是剛才提到的PPI指數過高,意味著實業(yè)成本的高企。再加上實業(yè)投資周期長、見效慢、回報率低、風險高,很多企業(yè)家轉型去做金融了,實體經濟真正進入了優(yōu)勝劣汰的殘酷模式,而脫實入虛不僅會沖擊還未完全成熟的利率市場化,更會形成資產泡沫,無益于經濟的可持續(xù)性。
第四個話題是利率。2015年10月24日降息、2016年3月1日降準后,目前國內的基準利率水平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且2017年內流動性明顯收緊和利率顯著上升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在目前物價僅僅是穩(wěn)中略增的態(tài)勢下,政策制定不慎可能引發(fā)通縮;另一方面,實體經濟成本已然高企,同時國內又存在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政策調整必有一害,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反而能讓市場更好地進行自我調整。
第五個話題是匯率。隨著美聯儲2016年12月及2017年3月、6月、12月共四次加息,美元的波動進一步加大。2016年12月,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達到自2016年4月以來的高點,最高時為1:6.9633,但進入2017年,隨著特朗普上臺,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增加,美元持續(xù)地波動,截至12月底更是跌至1:6.5023。這樣的變化對國家的外匯儲備是有好處的,但卻不利于進出口。一季度雖然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1.8%,但貿易順差收窄35.7%。雖然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概念,但是歐盟、美國及東盟仍然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41.4%。這種趨勢一直持續(xù)到年末,截至2017年11月,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收窄20.86%。波動的匯率,尤其是人民幣的短期大幅升值仍可能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的轉型。除了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在2017年的波動也在加劇,總體上互有漲跌,有投資意向的需要謹慎。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比特幣。這種在8年前才被發(fā)明出來的虛擬貨幣由于勒索病毒的全球廣泛攻擊而在第二季度一路飆升。僅2017年5月,比特幣價格就由低位的8600元飆升到高位的18850元。然而,瘋狂并沒有結束。至2017年12月中旬,比特幣突破19000美元大關,漲幅超過了1500%!在大家都在亢奮的時候,比特幣又大幅回落至12500美元一線。這種難以監(jiān)管的虛擬貨幣由于其創(chuàng)造和交易方式而有著極高的投機性,無法判斷其價值,并以其自己的方式沖擊著國際金融市場。
那么,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應該如何調整我國家庭的資產組合和配置呢?
首先,應適當配置人民幣現金資產。一方面,基于美國良好的市場數據,美聯儲在2017年內三次加息,預計明年還有三次加息。雖然今年人民幣對美元有所升值,但是再加息意味著美元的走強和人民幣貶值壓力變大。另一方面,為了推進去產能以及保證外匯儲備,適當貶值勢在必行。雖然我國的外匯儲備使央行有充足的能力進行維護穩(wěn)定的調控,央行為維護宏觀經濟、市場情緒的相關調控會控制人民幣貶值,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未來人民幣還存在貶值的壓力。
其次,應降低國內房地產資產的配置量。一方面,目前房地產庫存,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庫存高居不下,高庫存使得開放商的投資意愿降低,同時二三十歲人口的比重經過2015年的拐點后開始向下,未來房地產的需求放緩已經成為必然。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房地產資產就縮水。一則匯率上有損失,二則投資者出于擔心而撤出資金,這兩個原因將助推房地產資產價格漲幅有限。還有一方面,上文有提及到2016年末,75%的買房是投資性需求和投機性需求。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的下行壓力和房地產的嚴重過剩,若房地產泡沫破裂,無論是對我國經濟,還是對增加國內房地產資產配置量的家庭,都將是嚴重的損失。國家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正合其時。配合限購限貸限售,若能在五至十年間逐步實現房地產行業(yè)軟著陸和產業(yè)結構升級,幸莫大焉。作為替代方案,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高凈值家庭選擇海外置業(y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因為其房地產永久產權與合理的投資回報倍受中國家庭歡迎。
第三,應適當調整銀行理財產品資產的配置量。過去大家買理財直接到銀行柜臺,選擇單一,收益穩(wěn)定,但現在產品極大地豐富了,風險程度不同,理財收益也不同,理財本身作為穩(wěn)健保值的工具也在變得越來越多元化。這時我們就要對理財的資金進行分配,在不同風險的產品之間進行搭配,拓展投資方向的同時向市場波動要收益,以期優(yōu)化自己的風險收益,構建一個更合理的投資組合。雖然政府是剛剛提出要打破剛性兌付,但就目前來看對市場的影響仍然有限,真正打破剛性兌付還需要一輪新的投資者學習過程。另外,針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可以購買一些外幣比如美元的理財產品,普遍收益雖然僅2%-3%,相對人民幣理財產品要低,但可以適當抵御匯率風險。
第四,應適當調整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資產的配置量。2015年年中和2016年年初的股災仍歷歷在目,以目前的經濟環(huán)境,股市仍是問題重重。滬市自去年2月股災結束后2700點起步,至目前一直在3200-3400點上下震蕩,雖然指數有所上升,但整體沒有太大的好轉跡象。一方面,人民幣與A股走勢高度相關,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金融地產等板塊走弱,大盤受到拖累,A股的流動性環(huán)境會迅速趨緊,這對一般家庭的資產來說是兩次傷害。另一方面,過高的無風險收益,包括理財產品、信托產品、互聯網金融、第三方理財等,是中國股市不景氣的根源,但目前金融體系仍在調整且未見成效。因此,個人對家庭資產進入股市持謹慎態(tài)度,且不建議投入的比例過高。而基金、債券等,則需要看其投資方向與穩(wěn)定程度。以債券或貨幣市場為投資方向的基金雖然普遍收益率相比股票型基金低,但相對來說收益穩(wěn)定,高信用評級的債券與之類似,收益更穩(wěn)定,且目前基準利率較穩(wěn)定,不失為與理財產品相近的相對穩(wěn)健的投資方向。
第五,可以適當增加保險、信托資產的配置量。保險投資本身風險小、周期長、收益不高,但由于其法律屬性,可以作為防御性資產以備不時之需。而信托投資目前起點高,適合高端人士作為轉移資產、規(guī)避債務稅務的同時獲得較高收益的工具,也可以作為防御性資產。在國人日益富足的現在,適當增加這部分資產的配置勢在必行。
第六,可以適當調整黃金資產的配置量。黃金由2015年的低位逐步上升至目前每盎司1300美元以上,且今年波動在加大。盡管如此,在世界政治環(huán)境日益復雜的今天,黃金仍是最有效的避險資產。以黃金作為家庭資產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脹。但是,黃金的價格往往與美元呈負相關,在近期美元與黃金都處于震蕩調整,并且美元有較高加息預期的時期,購買黃金的時機就需要投資的家庭自行判斷了。
第七,可以適當增加外匯資產的配置量。明年美元很可能三次加息,極可能帶動新一輪美元升值,這一階段可以考慮找準時機增持美元;另外,英鎊、歐元、澳元、加元等今年都有所升值,日元、瑞士法郎則有所貶值,若有留學或移民需要或是看好某種外幣可以考慮增持,一則抵御未來的匯率風險,二則可以對沖持有美元的風險。
總之,在當前通脹不足、房地產泡沫化、實體經濟壓力大、利率政策制定困難、匯率波動加大、投機性產品增加的經濟形勢下,可供我國家庭選擇的投資方向仍然不足。在實體經濟不景氣、金融改革推進和人民幣貶值壓力的背景下,未來我國家庭應減少目前過多的人民幣現金資產和房地產資產的配置量,調整理財、證券、保險、信托、黃金和外匯的配置量,力求金融資產投資種類的多元化,以期降低風險的同時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