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主張關注被害人的權利,是刑事司法理論研究和實踐的一種全新的理念,本文對公訴案件刑事和解制度進行了概述,并為構建中國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適用的范圍和條件、實施的程序以及對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展望,以期進一步實現(xiàn)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詞:刑事和解;公訴
眾所周知,刑事和解制度是在近幾年來中國司法實踐中興起并成長的一種新型司法制度。2013年3月《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的出臺以及實施,標志著我國正式用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公訴案件刑事和解的適用的范圍。自立法確認后施行至今,制度實施的社會功能整體較好,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為加害人回歸社會提供了可能。
一、公訴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的概述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及其遵循的原則
和解是雙方當事人在進行協(xié)商時,互相體諒、互相謙讓后對糾紛解決達成的一種協(xié)議。和解具有及時解決糾紛、節(jié)約辦案成本和保護合作關系等優(yōu)點。運用和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歷史淵源。
刑事和解,是指通過調解使得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直接交談、共同協(xié)商達成經濟賠償和解協(xié)議后,司法機關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處置的訴訟活動。在和解過程中,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雙方可以充分闡述犯罪給他們的影響及對刑事責任的意見等方面的內容。對于被害人來說,在處理的過程中獲得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補償,而對于犯罪嫌疑人來說,獲得了改過自新及盡快回歸社會的雙重機會。
由于在公訴案件處理中沒有《刑事訴訟法》條文和司法條文的參考,所以必須遵循的原則有:依法和解原則、訴訟經濟原則和符合社會和諧要求的原則。
(二)刑事和解適用的理論基礎
(1)恢復性正義理論的興起?;謴托哉x理論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國家公權力機構能夠暫時拋開對加害人道德上的非難,讓沖突各方的關系在平等的狀態(tài)下得以恢復,而這恰好與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相呼應。
(2)被害人權利保障日益被重視。在立案起訴到審判執(zhí)行的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國家完全替代了被害人,被害人毫無話語權可言,更談不上權利的保障。其實,在刑事犯罪案件中,被害人才是直接的利益受害者,他們應及時得到救濟,被害人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們的權益理應得到保障。在國際社會被害人權利保障興起的背景下,被害人在刑事法律關系中的重新定位已不可避免。
(3)罪行相適應原則的理論演進。隨著相對罪行法定原則的興起,刑罰個別化原則也開始被廣泛實行。刑罰個別化要求,法官在進行司法裁判時,應當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惡性、認知能力、悔罪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判斷。將懲罰犯罪與教育改造犯罪人相結合,以實現(xiàn)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之目的。而在刑事犯罪中,允許被害人與犯罪人之間進行刑事和解既是義務向權利本位轉變的體現(xiàn),也是刑罰個別化思想的體現(xiàn)。
(4)契約精神在刑事司法領域的延伸。契約是指,以公民個人經濟自由為基礎,建立尊重公民個體私人權利的制度體系。契約精神即是契約自由,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演進,契約思想開始日漸融入到近現(xiàn)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中。按照契約精神的觀點,刑事和解實際上是被害人與犯罪人之間簽訂的契約,而且雙方簽訂這種契約的權利還是一項自然權利。13雙方通過簽訂這種“刑事契約”以達到發(fā)生、改變或消滅刑事制裁關系的目的。這種尊重雙方意思自治的精神與恢復被害人利益的宗旨,正是契約精神“自由民主”在刑事司法領域的體現(xiàn)。
二、中國特色刑事和解制度的構建
(一)刑事和解適用的必要性
從司法理論上來看,刑事和解制度與當事人的私權處分相關,并且刑事和解體現(xiàn)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從司法機關方面來看,允許當事人雙方進行協(xié)商和解,不僅尊重了雙方的私權利,也提高了訴訟效率。同時,由于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財產權利,給予公民更大的自由處分權,有利于修復被犯罪人所破壞的社會關系,顯然具有合理I生。
(二)刑事和解的適用范圍與條件
在現(xiàn)階段我國的刑事和解范圍主要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適用的條件是:①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充分;②加害人作有罪答辯;③雙方當事人自愿進行和解;④不違反法律,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與他人利益。
(三)刑事和解的適用程序
第一階段:刑事和解案件的提出和受理階段。刑事和解的提出,可由被害人方、加害人方或檢察機關提出,如果檢察機關認為案件具備了刑事和解的必要和可能,通過和解能夠產生符合雙方當事人利益的結果,即可受理案件。
第二階段:刑事和解的準備階段。刑事和解案件受理后,檢察機關即應征求雙方當事人意見,隨后將案件相關材料移送到相關人員或調解機構,開始刑事和解的準備工作。
第三階段:正式刑事和解階段。包括和解協(xié)議的達成以及審查、批準、備案。
第四階段:后續(xù)階段。檢察院在公訴階段要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相對不起訴、暫緩起訴、起訴并向法院提出輕緩量刑建議等不同的決定。
三、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與建議
(一)樹立民眾正確的刑事和解觀念
“花錢買刑”這一思想觀念一直是民眾對于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解的誤區(qū),主要體現(xiàn)在和解協(xié)議的內容上。和解協(xié)議簽署內容、形式的合法性以及和解觀念的轉變均會使民眾更好地樹立刑事和解的正確觀念。
(二)時時關注公訴案件和解后當事人實際履行協(xié)議的情況
對于“刑事和解”協(xié)議效力確認之后當事人出現(xiàn)反悔的情形時,檢察機關應依法作出批準逮捕或提起公訴的行為。但如果是被害人一方反悔時,檢察機關應該按照原來的處罰決定執(zhí)行。樹立正確合理的刑事和解觀念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對推進我國刑事和解制度不斷向前發(fā)展也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四、結語
刑事和解作為一種新型刑事案件解決機制,以恢復正義和保障被害人權益為宗旨,在中國本土化構建過程中,與我國傳統(tǒng)的寬嚴相濟、和諧司法理念相契合,最大限度的避免雙方的對抗與仇視,化解彼此間的矛盾,充分保障被害人權益和促進犯罪人積極地回歸社會。隨著我國刑事法治的日漸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必將獲得普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