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隨州日報社
新媒體時代使新聞傳播呈現(xiàn)出碎片化的特點,那些年紀較小階段的讀者不樂于閱讀篇幅比較長的報道,而是傾向于更簡短和零碎的新聞,因為年輕人的生活內容和工作任務比較繁雜,只能利用自己零散的時間來做新聞閱讀,認識世界。伴隨著傳統(tǒng)媒體向新媒體轉型,尤其是移動應用的普及程度更加明顯,一些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借助移動媒體。
在新媒體時代的迭代更新下,出現(xiàn)了大量的像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利用這些自媒體,用戶有足夠的便利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新聞信息進行分享和轉載。所以,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內容的制作不再是傳統(tǒng)媒體的專利,已經轉變成任何人都有機會、有能力制作的了。新媒體時代下,專業(yè)從業(yè)者和受眾的溝通和分享所產生的新聞觀點和新聞內容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新聞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引起新聞寫作的風格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過去傳統(tǒng)的新聞風格單一、篇幅寫作要求死板、題材呆板,這無法滿足現(xiàn)代媒體時代日益變化的要求。目前的新聞寫作篇幅沒有十分固定的要求,靈活性更強,能夠針對受眾不同的職業(yè)、年齡、階層來選擇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新聞報道進行切換。和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采寫相比,網絡媒體對新聞提出了更多特殊的要求:新聞的意義要更多層次化、寫作應該易于理解、能夠快速傳播。在采寫時多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使讀者更容易接受,以便能夠在短時間內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新聞的形式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字,漫畫、音頻、圖片、視頻等形式通過組合呈現(xiàn)給讀者,使新聞受眾更主動地發(fā)生閱讀行為。
新媒體時代,用戶已經改變了他們訪問新聞信息的方式,網頁和移動客戶端已成為主要的信息來源。這種網絡新聞具有靈活、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因此需要新聞作者在采寫過程中加入寫作技巧的使用。關注新聞寫作的實時性就是對于傳統(tǒng)的截止日期不再那樣看重,而是實時為信息平臺上的用戶提供新聞報道;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度,能夠對當今社會熱點及時發(fā)掘,培養(yǎng)新聞寫作能力以便將散亂的新聞信息轉化為有價值的新聞報道;為新聞報道提供大容量,圖畫文字融合為一的渠道,加入生動的語言風格因素,并用個性化的寫作方法將有價值的信息準確傳達。新聞作者要有足夠的意識網站標題新聞要素的引導作用,應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寫作能力,及時學習和利用網絡詞匯在傳播過程中的表意功能。積極健康的網絡語言使讀者群眾更加容易接受,能夠將新變化的嚴重性準確地表達出來,也使新聞語言更加準確和完善,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將新聞事件表述清楚,使新聞主題明確。新聞寫作絕不再是僅僅局限于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形式,在今天還出現(xiàn)了Flash繪畫、超鏈接等傳達方式,這樣,新聞傳播的效果更加優(yōu)異,反過來也促進了新媒體的發(fā)展。
在新媒體時代,即使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新媒體,但是也需要與傳統(tǒng)媒體相互配合和協(xié)作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對新聞的傳播,針對不同的平臺要體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首先,在采訪中,記者需要收集盡可能多的新聞資料,并對新聞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其次,記者要對新聞事件做篩選,不同平臺選擇不同的新聞視角來創(chuàng)作適合這個平臺的新聞,以形成一次收集實現(xiàn)多渠道不同特點的傳播。新媒體新聞的受眾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年齡段,為了符合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新聞文章要盡可能短小、幽默趣味性強。
對于一名新聞編輯記者來說,積累有深刻、靈活的知識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沒有專業(yè)知識的他們寸步難行,同時這些知識積淀也會幫助他們迅速形成個人的魅力。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編輯記者要有比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個人的思想應該達到一定的深度,這樣寫出的新聞報道不會過于膚淺和空虛,他們對新聞事件的理解也會比旁人有新意,更加透徹和高效,才能迅速把握住新聞事件的關鍵信息,也能夠使新聞的質量更有保障。在有能力編輯出一條涵蓋基本信息的新聞以后,新聞編輯者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能夠恰當?shù)貙π侣剝热葸M行豐富和潤滑,更加清晰準確地傳達給觀眾自己所表達的想法,這樣新聞報道才能夠更加完美和充分地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形勢,新聞采寫要關注受眾的需求才能夠做得更好。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內容制作為主要原則,客戶體驗為輔助原則。新聞采寫人員要抓住新聞采寫的原則,主動學習專業(yè)知識以及培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時刻不忘自身的職責,為新聞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證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讓人民群眾更加信賴新聞工作者,使得新聞行業(yè)在未來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