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妮
(合山市廣播電視新聞中心,廣西 合山 546500)
電視專題片主要指的是利用紀實性拍攝手法,集中且深入地報道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的影片。就拍攝題材而言,電視專題片可以分為歷史文化專題片、人物專題片、人文社會專題片等多種類型。在拍攝電視專題片時,需要保證其內(nèi)容的真實可靠性,采用合理的拍攝技巧與制作技巧可以保證專題片出片效果。
現(xiàn)階段,紀實性專題片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個較為成熟的階段,無論什么類型,均有較為優(yōu)秀的電視專題片問世,此類專題片可以供現(xiàn)當前拍攝者、編輯者借鑒。但是就我國國內(nèi)的電視專題片而言,其拍攝技巧和后期制作上依然和其他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當前我國國內(nèi)電視專題片拍攝對象主要為人物百態(tài)與社會現(xiàn)象,此類專題片具有較高的拍攝技巧要求,具有較高的鏡頭切入及細節(jié)設計要求,只有做好結構統(tǒng)籌、鏡頭選擇、影片剪輯等基本工作,才能保證其主題思想可以得到展現(xiàn),才能保證電視專題片具有較高的美感和藝術性。
1.結構統(tǒng)籌
在紀實性電視專題片中,作品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評判標準是其結構是否合理,能否將故事主題講述清楚,能否做到層次分明。因此,在拍攝之前需要對電視專題片整體結構予以統(tǒng)籌處理,需要對專題片主題與內(nèi)在內(nèi)容的密切聯(lián)系予以理清,并對敘述過程進行科學安排。在此過程中,可以從電視專題片整體著手,對多方面因素進行全面考慮,然后可以對電視專題片拍攝風格進行確認,對鏡頭選取計劃予以制訂,防止有拍攝鏡頭棄用情況產(chǎn)生,有效節(jié)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就目前來看,紀實性電視專題片的拍攝結構多為復合式拍攝結構,在拍攝過程中,主要采用層層遞進的方法來深入專題片的主題,讓觀眾感受到專題片主題的循序漸進,從而充分觀眾注意力。同時,還需要在結構統(tǒng)籌中充分考慮觀眾情感的引發(fā)因素,保證專題片可以和觀眾情感產(chǎn)生共鳴,如利用空間順序、時間順序的適當打亂可以讓專題片情感表達變得更為明顯,而利用切換鏡頭順序的方法可以讓專題片中的人物情感變化得到直觀展現(xiàn)。
2.鏡頭選取
在電視專題片的拍攝中,鏡頭選取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在選取過程中,需要保證其鏡頭角度具有真、深、美、情這四個特點。首先,需要保證鏡頭選取可以給人以真實性和邏輯性;其次,需要保證鏡頭選取可以充分挖掘故事的價值與深度,可以引發(fā)觀眾思考;然后,需要保證鏡頭的美感,在紀實性電視專題片中,可以適當加入藝術特色,利用鏡頭角度的選取來讓整體畫面美感得到體現(xiàn),讓觀眾在專題片的觀看中獲得美的享受;最后,需要保證鏡頭選取展現(xiàn)事物可以讓觀眾情感產(chǎn)生共鳴,需要考慮觀眾想要看到的鏡頭,考慮觀眾想要看到的畫面。
在同一場景時間允許條件下,依照鏡頭選取方法可以將拍攝手法分為三種類型,即長鏡頭拍攝、固定鏡頭拍攝和特寫鏡頭拍攝三種方法。以長鏡頭拍攝手法為例,長鏡頭是一種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鏡頭,在具體拍攝中,需要利用推、拉、搖、移等拍攝方法來連續(xù)拍攝一組鏡頭或一個工作場景,讓畫面在速度、方向、力度與節(jié)奏上可以體現(xiàn)出明顯運動狀態(tài),保證空間完整性與時間完整性。而在應用特寫鏡頭拍攝手法時,需要對其進行近距離拍攝,突出人與物的局部狀態(tài),讓專題片中枯燥的人與事物變得更為鮮活,同時,可以在拍攝過程中拍些空景。
3.基層群眾同期聲拍攝
群眾同期聲是一種具有紀實意義的拍攝手法,主要是拍攝人物訪談,讓群眾人物將其所聞、所見、所感進行陳述,讓事件原貌得到還原。這種拍攝手法具有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敘事斷點局面得到根本改變,在紀實性電視專題片中,其人物身份具有真實性,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基層群眾同期聲的拍攝手法可以讓專題片更具說服力,可以讓觀眾感到專題片真實性。也就是說,這是一種最為接地氣的拍攝方法,在拍攝過程中,可以以聊家常的方法和群眾閑談,讓群眾邊做邊說,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無論采訪者陳述所用語言如何,都不能對其陳述予以打斷,以此來保證拍攝同期聲的自然性、真實性,保證鏡頭具備干擾力。在拍攝過程中,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與貼近基層為基本原則,需要對其進行如實拍攝,利用推拉搖移等多種方法來抓拍人民群眾的神情及動作。
1.制作解說字幕
在解說字幕的制作中,可以將其制作方法分為兩種類型:①視解說詞自然段為單位對解說字幕進行制作;②利用解說詞的總分總結構對解說字幕進行制作。筆者認為,在解說詞字幕的制作中,利用總分總結構可以對解說詞與解說聲音是否存在出入進行核驗,同時,可以更好地把握電視專題片的節(jié)奏及總體架構。值得注意的是,在解說詞初稿完成之后,編輯人員需要和用戶單位進行審稿,做好解說詞大局性、政治性以及內(nèi)容的把關工作,保證后期制作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解說詞頻繁變動情況。
2.剪輯工作
在電視專題片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做好剪輯工作,具體包含三個方面:①有神的開篇。在電視專題片制作中,需要保證開篇的神韻,保證電視專題片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讓觀眾產(chǎn)生觀看熱情,對此,視頻剪輯人員需要積累好前期素材,保證視頻剪輯的得心應手。②有魂的全篇。無論解說詞采用如實寫法還是意象寫法,都需要保證電視專題片全面的欣賞性及流暢性。在電視專題片中,人口、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jīng)濟、交通等圖像視頻為常用素材,在紀實性電視專題片的制作中,需要緊扣專題中各個小標題,讓場景和標題融合,在剪輯過程中,需要在不同場景中利用不同剪輯的節(jié)奏,利用景別的變換、鏡頭長短、鏡頭運動、組接切換速度可以對剪輯節(jié)奏予以改變,在后期剪輯中,依照視頻當中的事件、實時畫面、人物情緒變化與情節(jié)可以對剪輯節(jié)奏進行確認,全面展現(xiàn)視頻內(nèi)容。同時,需要保證紀實電視專題片層次的鮮明性,可以在紀實性工作電視中塑造多個記憶點。③恢宏的結尾。在紀實性電視專題片中,選用設計恢宏的結尾,需要在專題片中充分體現(xiàn)單位、地方及部門的展望,需要對未來篇章進行展現(xiàn),提升紀實性電視專題片整篇的激情,讓結尾部分成為觀眾觀看電視專題片的最強記憶點。
3.配樂工作
在電視專題片的制作中,利用起伏的配樂可以起到營造主題氣氛的作用,可以讓電視專題片整體意境得到提升。如在國畫中,畫家就會利用留白的手法來對畫面結構進行有效協(xié)調(diào),因此,在電視專題片制作過程中,也可以結合專題片實際情況對其配以間歇、起伏的音樂,讓音樂可以服務于電視專題片主題畫面。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jīng)驗,在配樂工作中,需要保證音樂和畫面可以形成緊密配合,具有開始、間歇、高潮與結尾。同時,需要嚴格控制背景音樂音量,一般情況下,背景音樂音量應該適當小于解說配音音量,二者比例通常為1︰4或1︰3。除此之外,需要結合專題片實際情況安排多種背景音樂,不能將一首背景音樂從開始用到結尾。
4.整體包裝
在電視專題片制作的整體包裝上,需要后期制作人對AdobeAfterEffects、AdobePhotoshopCS2等軟件進行熟練運用,需要對多種解說、畫面、字幕、音效與特技等多種電視元素進行充分調(diào)用,保證音樂和畫面具有相同的基調(diào),保證字體全部經(jīng)過精心設計,確保片頭、片尾與整體專題片的設計風格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在電視專題片的拍攝中,需要針對拍攝對象及具體拍攝情況,做好結構統(tǒng)籌、鏡頭選取等工作,同時可以選擇基層群眾同期聲拍攝的方法,在電視專題片制作過程中,需要做好解說字幕制作、視頻剪輯、配樂工作及整體包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