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消防支隊武侯區(qū)大隊, 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下,高層建筑的數量和規(guī)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長,其在解決人們不斷增長的建筑需求的同時,本身的消防安全性能也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重點。通過分析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了解其在消防安全當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有助于高層建筑有效調整現(xiàn)有的消防安全策略,進一步落實好消防安全工作,從而有效保障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般高層建筑的結構都比較復雜,如某高層建筑塔樓高度超過440m,建筑樓層共計100層,其中地上98層,地下兩層,并且為了有效滿足業(yè)主的使用需求,建筑被分為酒店大堂、辦公區(qū)、酒店區(qū)等眾多功能區(qū)域,并且在每一個功能區(qū)域當中還根據建筑需要分設了包括餐廳、會議室等在內的若干子功能區(qū),而復雜的建筑結構和眾多的功能區(qū)域,也使得消防員難以直接鋪設上下垂直的水帶,并且在其開展救援工作時容易出現(xiàn)許多其他的干擾因素,增加高層建筑火災防控等工作的難度。
通過筆者了解到的資料數據顯示,當前世界上最高的救援云梯高度也只有130m,而通常情況下高壓水槍的噴射距離只有 30m左右,因此如果在超過160m的地點發(fā)生火災,則位于高層建筑以及超高層建筑上部及頂層位置的人群將難以迅速實現(xiàn)安全逃生。一般其只能經由建筑內部的消防安全通道或是消防樓梯,穿越發(fā)生火災的樓層才能成功疏散至安全地點,而在此過程中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將極有可能遭到威脅[1]。不僅如此,對于部分高層建筑,其給水壓力或是給水方式如果無法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在火災等特殊情況發(fā)生時將嚴重影響高層建筑的消防給水,不利于救援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現(xiàn)如今我國的眾多高層建筑中,多樣化的結構形式以及龐大的體積也使得建筑消防安全審核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劇增。特別是高層建筑往往具有居住人群密集的特點,建筑當中擁有眾多用電設備,加之密集排列設置的管道豎井和其他雜物不僅使得高層建筑消防巡檢的時間被迫延長,不利于其審核效率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在火災發(fā)生時人員的安全疏散時間也相對比較長,而迅速蔓延的火勢及其帶來的煙囪效應也使得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工作難上加難。
針對高層建筑自身的特殊性,單純的一種疏散策略顯然難以滿足各樓層高度中的人員逃生需求。因此在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當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安排多種疏散策略。譬如在前文給出的高層建筑當中,一旦某一樓層內發(fā)生火災,安裝在樓層當中的火災探測器和自動報警裝置將迅速發(fā)出警報,此后失火樓層以及相鄰樓層當中的人員將經過專用的消防安全樓梯有秩序地疏散至避難層當中,而后再逐一向下進行人員疏散直至其全部被疏散至室外安全位置。此時樓層當中的探測裝置和警報裝置將再次對火災情況進行監(jiān)測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火災的危險程度進行判斷,而后直接將判斷結果發(fā)送至建筑的消防控制中心。如果災情較大需要進行建筑內全部人員的疏散,則需要同時使用建筑當中的疏散樓梯和穿梭電梯,方便不同樓層的住戶進行安全疏散[2]。在該高層建筑當中,穿梭電梯在負責疏散人員時只停留在建筑的避難層,而處于高層建筑上部位置處的人員將先通過消防樓梯疏散至避難層,而后再利用穿梭電梯完成全部疏散。有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相關試驗,在只使用樓梯進行消防疏散時,從疏散開始后的一個半小時內可以完成建筑中99%以上人員的疏散,但還有大約1%行動相對比較遲緩的人員未能有效疏散至室外。如果搭配使用穿梭電梯,則在76分鐘左右時建筑中全部人員均可以實現(xiàn)成功疏散。
高層建筑中的消防給水系統(tǒng)對于其消防安全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筆者在對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廣州塔等高層建筑的給水系統(tǒng)以及按供水設備等進行調研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高層建筑當中選擇使用串聯(lián)的技術系統(tǒng)方式和以高位水箱為主的按供水設備。雖然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高層建筑順利提供消防用水,輔助完成滅火救援工作,但由于此種消防給水系統(tǒng)往往需要安裝水泵,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加壓設備的數量。而通過運用當前最新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可以在高層建筑當中使用場常高壓和臨時高壓相互結合的串聯(lián)式重力消防給水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將在高層建筑的屋頂位置處設置一個高位消防水池,在火災延續(xù)期間,消防水池將負責儲存充足的消防用水。不僅如此,該種新型重力消防給水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獨立性,不會受到停電等問題的干擾。系統(tǒng)利用水自身的重力便可以在無需安裝專用水泵的情況下為各個消防水管進行輸送水,因此可以有效提升消防用水的安全可靠性。
前文提及目前最高的消防云梯加上消防水槍也只能完成高度在 160m以下的消防撲救工作,如果著火點過高或是樓內沒有穩(wěn)定充足的消防水源則很難有效完成滅火救援工作。因此通過運用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一方面需要在設計高層建筑結構的過程中,保障其各個單元相互獨立,并設計建設防火墻、堵料等用于有效避免在高層建筑出現(xiàn)火災之后迅速出現(xiàn)煙囪效應,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同時還需要在高層建筑的結構單元當中使用新型的防火涂料,并設置包括接火斗等在內的相關隔離裝置,以此有效提升高層建筑的安全消防性能。另外雖然目前在提升消防云梯高度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但為了有效彌補其高度不足的缺陷,還可以在高層建筑當中運用超高層分布式滅火技術,譬如說安裝脈沖水槍、自動水噴淋滅火系統(tǒng)等等,并將其與火災探測裝置進行統(tǒng)一連接,一旦檢測到高層建筑當中出現(xiàn)火災情況,通過利用脈沖式滅火技術和高高層分布式滅火技術以及相關滅火裝配,搭配消防云梯等其他救援措施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控制火情,避免災情的惡化[3]。而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工作人員在平時也需要加強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審核與巡視力度,通過組織專人成立相應的檢查小組,定期檢查建筑內消防設備等是否完好無損可以直接使用,建筑消防通道等位置處是否有雜物堆積,建筑當中是否存在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等,以此有效排除建筑中的消防安全隱患。
結束語:由于高層建筑本身的結構相對比較復雜,且樓層相對較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難度。而為了有效避免在高層建筑中出現(xiàn)火災,并使得人員能夠在突發(fā)狀況下可以及時得到安全疏散,還需要通過結合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多樣的疏散策略,并運用重力消防給水系統(tǒng)以及其他智能消防系統(tǒng),進而有效提升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建筑環(huán)境。
[1]況凱騫. 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解決策略與典型案例分析[A]. 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yè)技術研究院.2015 超高層建筑火災安全及綜合防災技術國際論壇論文集[C].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yè)技術研究院:,2015:13.
[2]馮妙琴.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探究[J]. 科技經濟導刊,2017,33(04):108-109.
[3]趙文仙. 消防安全技術在高層建筑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9(03):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