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蘭
宮頸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多發(fā)于中老年女性,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發(fā)病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1]。宮頸癌的致死率較高,且非常容易發(fā)生浸潤和轉移,雖然近些年婦科普查的廣泛開展、水平提高和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得其發(fā)病率和致死率明顯下降,但其仍然是目前威脅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如何能在早期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尋找病變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標記物對宮頸癌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2-3]。有研究表明[4],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眾多癌基因、抑癌基因有關,其中腫瘤抑制基因(p53)、細胞凋亡信號受體蛋白(Fas)、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細胞凋亡因子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探討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與宮頸癌浸潤和轉移的相關性,本研究對宮頸癌患者和健康成年女性的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進行了分析比較,同時觀察了不同臨床病理特征患者以上指標之間的差異,以期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選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18周歲;(2)經病理診斷確診為宮頸癌者;(3)無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部位原發(fā)腫瘤者;(2)術前直腸功能和性功能障礙者;(3)不愿參與本項研究者。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宮頸癌患者80例,年齡37~68歲,平均(51.4±5.0)歲,鱗癌65例,非鱗癌15例,Ⅰ期35例,Ⅱ期32例,Ⅲ期13例;同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成年女性80例為對照組,年齡40~69歲,平均(51.5±6.4)歲。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項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評審通過,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2.檢測方法: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研究對象血清中p53、Fas和TNF-α的表達水平,具體方法如下:所有入試者抽取空腹靜脈血約10 ml,加抗凝劑后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層血清,以酶標儀(德國拜發(fā)儀器公司,型號為880)檢測p53、Fas和TNF-α的表達水平,各檢測試劑盒均購自北京中金杉生物公司,具體檢測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3.評價指標:觀察兩組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觀察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差異,分析影響宮頸癌患者浸潤和轉移的因素。
1.兩組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比較
宮頸癌組血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比較
臨床分期為Ⅲ期、組織學分級為中、低分化、有浸潤、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和合并HPV感染的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較低,而不同年齡的宮頸癌患者上述指標水平無差異,見表2。
項目例數(shù)p53(ng/L)Fas(ng/L)TNF?α(ng/L)年齡 ≥30歲5234±1041±1642±13 <30歲2835±0940±1541±11臨床分期 Ⅰ、Ⅱ期6741±12?42±13?42±14? Ⅲ期1328±0731±0933±11組織學分級 高分化4538±11?41±12?43±12? 中、低分化3529±1031±1038±11浸潤 有3228±08?29±09?36±10? 無4839±1140±1044±11淋巴結轉移 有3527±08?31±09?35±10? 無4539±1242±1345±12HPV感染 有3826±09?29±10?33±09? 無4241±1139±1145±11
注:因素內比較,*P<0.05
3.影響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因素
臨床分期、有無浸潤、有無淋巴結轉移和是否合并HPV感染是影響宮頸癌患者血清p53、Fas和TNF-α水平的因素,見表3。
表3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變量OR值95%CIp53 臨床分期465145?1496 有無浸潤690243?1963 有無淋巴結轉移415107?1227 是否合并HPV感染701143?2242Fas 臨床分期512100?1526 有無浸潤641205?2019 有無淋巴結轉移492156?1524 是否合并HPV感染625253?1598TNF?α 臨床分期475135?1468 有無浸潤516142?1535 有無淋巴結轉移425125?1352 是否合并HPV感染612212?1602
注:自變量賦值如下:臨床分期(0=Ⅰ、Ⅱ期,1=Ⅲ期)、組織學分級(0=高分化,1=中低分化)、浸潤(0=無,1=有)、淋巴結轉移(0=無,1=有)、合并HPV感染(0=無,1=有),各變量均以取值為“0”組為參照組。
宮頸癌也稱子宮頸癌,主要是指發(fā)生在子宮陰道部及宮頸管的惡性腫瘤,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宮頸癌的發(fā)病率較高,在發(fā)展中國家是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宮頸癌每年新發(fā)病例大約有50萬例,80%的病例在發(fā)展中國家,而我國就達13.15萬,約占世界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的28.8%。且致死率高,根據WHO數(shù)據顯示,每年有50萬新增宮頸癌病例,25萬人死于宮頸癌[6-7],但其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認為與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等有關,而高危型HPV感染、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Ⅱ型、滴蟲等病原體的感染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也有著密切的關系[8]。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多為陰道流血、陰道排液,而晚期患者可出現(xiàn)尿頻、尿急、便秘、下肢腫痛、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及尿毒癥等癥狀,甚至出現(xiàn)惡病質等全身衰竭癥狀危及生命[9]。
早期宮頸癌患者常無明顯癥狀和體征,宮頸可光滑或難于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區(qū)別,臨床上常常發(fā)生漏診或誤診,而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癌細胞可直接蔓延或經淋巴轉移至鄰近器官,進而導致各種癥狀的發(fā)生[10]。因此,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對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浸潤和轉移機制進行研究,將對宮頸癌的正確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已有研究表明[11-12],腫瘤的發(fā)生與細胞凋亡及其調控基因的異常有密切關系,p53、Fas、TNF-α等多種凋亡因子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Fas是一種膜蛋白,屬于腫瘤壞死因子/神經生長因子受體家族,可通過與Fas配體或抗Fas抗體結合并誘導細胞凋亡[13];而TNF-α是由巨噬細胞產生的一個多效性的細胞因子,在細胞的發(fā)熱、休克、組織損傷及腫瘤壞死等反應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能導其他細胞因子、免疫調節(jié)因子參與細胞的增生、分化與凋亡過程[14]。p53基因作為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其可抑制細胞繁殖并誘導細胞凋亡,進而發(fā)揮抗癌的作用[15]。
為了探討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與宮頸癌浸潤和轉移的相關性,本研究對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與健康成年女性的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進行了分析比較,同時還觀察了不同臨床病理特征的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的差異,并分析了影響宮頸癌患者浸潤和轉移的因素。
研究結果表明,宮頸癌組患者血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p53、Fas和TNF-α與宮頸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三種因子的下調可明顯促進細胞的增殖并抑制細胞的凋亡,進一步促進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同時發(fā)現(xiàn),臨床分期為Ⅲ期、組織學分級為中、低分化、有浸潤、發(fā)生淋巴結轉移和合并HPV感染的宮頸癌患者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較低,提示p53、Fas和TNF-α表達水平與宮頸癌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且與癌細胞的浸潤和轉移相關,而p53、Fas和TNF-α的下調可能參與了宮頸癌的浸潤和轉移過程。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臨床分期、有無浸潤、有無淋巴結轉移和是否合并HPV感染均影響宮頸癌患者血清p53、Fas和TNF-α水平的因素,進一步證實了p53、Fas和TNF-α與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浸潤和轉移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通過監(jiān)測三者的水平可成為宮頸癌判斷預后和治療用藥的重要指標。但本研究限于研究樣本的不足,對于p53、Fas和TNF-α水平影響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和轉移的機制仍需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p53、Fas和TNF-α在宮頸癌患者血清中水平較低,且與是否浸潤、轉移和合并HPV感染密切相關,而通過檢測三者水平可為宮頸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指標。
1 Li Z,Yang S,Liu L,et al.A comparison of concurrentchemoradi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rcinoma:a multi-center study.Radiat Oncol,2014,9:212.
2 Hompland T,Ellingsen C,Galappathi K,et al.Connective tissue of cervical carcinoma xenografts:associations with tumor hypoxia and 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 and its assessment by DCE-MRI and DW-MRI.Acta Oncol,2014,53:6-15.
3 馮碩.FOXC2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吉林大學,2014.
4 孫勤暖,李冬梅,吳罡,等.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血清、癌組織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表達及臨床意義.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30:1383-1387.
5 Wang Y,Weng Y,Shi Y,et al.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oll-like receptor 4 in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J Membr Biol,2014,247:591-599.
6 劉慧強.我國宮頸癌流行病學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258-1260.
7 陳萬青,鄭榮壽,曾紅梅,等.2011年中國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分析.中國腫瘤,2015,24:1-10.
8 林碧娟,張帆,吳儒,等.宮頸高危型HPV感染與生殖器感染相關性的臨床分析.中國醫(yī)學工程,2015:80-83.
9 李青梅,魏芳.年輕宮頸癌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Meta分析.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4,8:244-251.
10 李曉妍.自噬標記蛋白Beclin1、p62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
11 宮愛民,李鑫元,楊世忠,等.海南美登木提取物調節(jié)人肝癌細胞凋亡基因p53、Fas和bcl-2的表達.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70-2372.
12 于慧玲,李冬梅,孫勤暖,等.不同宮頸病變患者血清和宮頸病變組織中凋亡相關因子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41:129-134.
13 何春,全仁夫,陳榮良,等.芒針透刺對急性脊髓損傷兔脊髓細胞凋亡受體Fas及Caspase-3的影響.中醫(yī)雜志,2014,55:1588-1591.
14 勞曉潔,鄭志軍,盧偉,等.TNF-α介導骨髓細胞死亡及其在再障發(fā)病中的作用.臺州學院學報,2014,36:59-63.
15 關舒,曹彧,王玉穎,等.p53與MDM2基因多態(tài)性和東北女性乳腺癌發(fā)病風險的相關性研究.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3: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