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慧 白城廣播電視臺
對于廣播電臺編輯而言,其主要的工作職責,便是對每天的工作稿件進行收集和處理,對相關事實、價值觀、思想、政治等進行精準評估,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篩選之后,精準無誤的傳遞給觀眾。廣播電臺是黨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重要紐帶,是黨新聞事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廣播電臺一定要做到貼近民生與實際,如此才能為自身的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保障。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新聞信息傳播途徑逐漸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征,新聞節(jié)目、報紙等是最常見的媒體傳播途徑。在新聞報道中,新聞編輯發(fā)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廣播新聞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獨特優(yōu)勢,就必須要提升編輯人員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報道風格。新時期背景下,新聞編輯在對稿件進行選擇時,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則: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十分迅速,信息傳播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在此情況下,要求新人編輯具備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同時還應在工作實踐中,提升個人政治素養(yǎng)和洞察能力,從小事中窺探人生大道理,精準把握新聞編輯方向以及正確的輿論導向,這些都要引起廣播編輯的高度重視。廣播電臺是黨新聞事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更應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實踐中,要以人民群眾和黨的基本事業(yè)為重,顧全大局,生動、鮮明、無條件的宣傳好黨和國家的基本政策方針,及時反映民生問題,要真正做到“一切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如此才更加有利于國家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1]。
此外,廣播電臺還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導向作用,要用健康、積極的輿論引導社會公眾,從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便利。廣播電臺編輯在選稿、審稿的過程中,也要將政治標準和新聞標準作為重點考慮的內容,把握整體輿論方向,明確新聞主次,如“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一帶一路”等,便是當前社會發(fā)展中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故在選稿過程中,新聞編輯可側重對這方面內容的篩選,從而使新聞信息更加容易被大眾接受和認可。
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帶動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在此情況下,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欣賞水平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播電臺也應結合實際,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作為廣播電臺編輯,更要善于貼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大到人民群眾的所處環(huán)境,小到衣食住行,如此才能提供出符合人民群眾發(fā)展實際的新聞信息。
聲音是廣播電臺最根本、最直接的表現(xiàn)方式,由于其具備這一獨特性質,因此也對編輯人員提出較高要求,其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文字編排和寫作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聽”和“說”的能力,要熟練掌握各種聲音符號。在實踐工作中,編輯人員要善于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并將其融入新聞稿件,在對這些稿件進行修改時,應注意文字的通俗易懂,如此更加有助于群眾接受和了解。在稿件中盡量不使用同義詞、簡稱或代詞,同時也包括一些套話、空話等等,刪除其中不合理或多余的解釋,以此提升稿件的通俗性和針對性[2]。
若想提升廣播電臺的吸引力,強化聽眾對于廣播電臺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使之成為廣播電臺的忠實聽眾,作為廣播編輯人員,在對新聞內容進行報道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面向社會、面向實際,貼近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并以此為基礎,對相關節(jié)目內容進行策劃和編排。例如,在廣播編排工作中,編輯人員首先要對節(jié)目頭題進行重點篩選,這一工作可充分體現(xiàn)編輯人員把握主體新聞的能力,且頭題更是激發(fā)群眾收聽欲望的關鍵性要素,應引起編輯人員的高度重視。在以往的編輯和選題工作中,通常都是將一些領導活動、政治會議等作為新聞頭題,但從實踐效果上來看卻并不理想。在此之后,還有很多編輯人員將一些具有新聞價值的、新穎創(chuàng)新的內容作為頭題,獲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梢?,在對頭題進行選擇時,廣播編輯人員,要盡可能將一些具有指導性、高價值的新聞作為頭題,同時還要確保文字的生動新穎和通俗易懂,如此才能達到理想化的宣傳效果。
綜上所述,廣播電臺若想實現(xiàn)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就應該從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融入新聞。在稿件編排工作中,作為編輯人員,要適當增加新聞量,但同時還要確保新聞質量,它不僅要具有正確的輿論導向性,同時還要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要具備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此外,在稿件編排過程中,頭題的選擇也至關重要,編輯人員要盡可能的選擇具有較高價值的新聞內容作為頭題,確保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如此才能有效吸引觀眾注意力,提升廣播新聞質量,促進廣播新聞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