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珍 浙江省樂清市廣播電視臺
新聞編輯仍然堅持僅以記者獲取的信息為唯一素材來源,很可能會被快節(jié)奏的新時代新聞傳播所淘汰。
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對產業(yè)界、學術界、教育界等各界各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廣播新聞編輯工作也同樣面臨著大數據時代的挑戰(zhàn)和機遇。隨著當前媒體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聞業(yè)面臨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需要。廣播新聞編輯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在改革浪潮中獲得生存與發(fā)展的空間,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編輯理念,探索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
“大數據”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9月《自然》(Nature)雜志刊登的名為“Big Data”的專題,繼而迅速得到了各領域專家的響應。其中,美國著名大數據研究專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把大數據看成一種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的方法。
被譽為“大數據時代的預言家”的維克托教授,提出大數據的核心就是預測,并拋出了大數據時代處理數據理念上的三大轉變:要全體不要抽樣,要效率不要絕對精確,要相關不要因果。上述理念的轉變顛覆了部分在傳統(tǒng)的廣播新聞編輯中或多或少存在的傳統(tǒng)觀念。
從根本上來說,廣播新聞的傳播是一種數據的匯總及傳遞,新聞媒體及編輯通過記者收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后匯編成新聞報道等形式予以刊發(fā)。大數據的出現(xiàn),使新聞編輯的信息來源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相比較一線記者所獲取的數據信息,自媒體及廣大民眾所獲取并上傳至網絡、客戶端的信息可謂之海量,如果廣播
此外,新聞素材呈指數型增長,但大部分信息具有真?zhèn)坞y辨、魚龍混雜等特點,而人力資源有限,有可能導致虛假新聞、夸大新聞的產生。我國數據專家涂子沛先生也認為大數據之“大”,并不在于其表面的“大容量”,而在于其潛在的“大價值”。因此,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下抓住新聞“大價值”這一核心理念成為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筆者通過前文論述認識到必須要對傳統(tǒng)的編輯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現(xiàn)狀。
隨著網絡新聞和手機客戶端新聞的興起,新聞傳播進入了一個高效快捷的階段,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及受眾對此的要求均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廣播新聞編輯應當正視傳統(tǒng)傳媒形式的不足,積極借鑒新的新聞形式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努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新聞素材是廣播新聞的基礎所在。首先廣播新聞編輯應當積極適應當前大數據、信息化的形勢,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和自媒體資源,以時效性為第一要求,主動借助網絡進行有價值的新聞素材收集和積累。其次,可以通過有獎征稿的形式,發(fā)動廣大民眾作為兼職信息員和特約評論員,使新聞素材來源的渠道更加的廣闊和多樣。此外也可與部分優(yōu)秀自媒體、各平臺合作,達成素材資源共享雙贏的局面。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新聞編輯除順應其要求外,還可借助其管理模式,對海量的新聞素材進行初步加工整理,將政治熱點新聞、社會娛樂新聞等進行細致的分類,有針對性地進行跟蹤報道或者連續(xù)報道。在此基礎上,還可將相關類型的新聞整合為一個代表性專題進行統(tǒng)一報道,更加吸引受眾的關注。此外,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對微博、百度等網站的實時熱搜榜、搜索詞頻率等信息的研究,針對一定時間與地域條件下受眾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新聞素材進行相應的整理與編輯,迎合受眾興趣。
大數據時代,社會公眾已不再滿足于單方面地獲取新聞信息,而產生了表達自己對新聞事件的觀點與看法的需求,更加追求參與度,即新聞的互動性,這也是網絡新聞的優(yōu)勢所在。比如,現(xiàn)在許多網絡電視直播視頻軟件都為用戶開通了彈幕功能,用戶可將其言論以彈幕形式輸出,這種新形式廣受年輕受眾的歡迎。因此,廣播新聞編輯要緊跟時代形勢,探索將傳統(tǒng)新聞與網絡新聞相結合的方。首先,可增設彈幕區(qū)、優(yōu)化評論區(qū)、開設相關新聞的反饋與交流論壇等,讓廣播新聞實現(xiàn)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其次,可由新聞編輯開通官方及個人微博、微信公眾號,實現(xiàn)與受眾的實時在線互動交流,使新聞信息獲得更加廣泛的傳播。此外,還可舉辦新聞編輯、評論相關的比賽或體驗會,讓受眾實時參與到新聞素材的收集、編輯等環(huán)節(jié)中,增加互動性的同時也吸引了關注度。
新聞的真實性與時效性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對于社會公眾的引導和媒體的品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數據時代新聞素材良莠不齊,“標題黨”、“新瓶裝舊酒”、假新聞等負面問題充斥,造成不良影響。廣播新聞媒體作為正規(guī)新聞媒體,必須要牢記自身的社會使命,要堅決杜絕虛假新聞,更要認真審核每一篇擬發(fā)表的新聞稿件,確保新聞信息符合真實情況。在借鑒網絡新聞信息時,絕不能盲目順從時效要求或者為吸引受眾眼球而制造虛假或夸大新聞,要嚴格把關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從而保證新聞媒體的長久生命力。
大數據時代,各行各業(yè)都遭受著全新的挑戰(zhàn),也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廣播新聞編輯必須要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轉變工作模式,積極適應新媒體形式,從而使新聞行業(yè)在新時代下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