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元
廣西來賓市第四中學 廣西來賓 546100
互動式教學法指的是通過營造多邊的互動教學環(huán)境,在雙方的平等交流中交融彼此的觀點,進而激發(fā)教學雙方的探索性以及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從互動式教學法的參與主體來看,在教學的活動過程當中,學生之間與學生之間通過交流與合作,使對方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營造出一個輕松、真誠的互動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
所謂的“互動課堂”,指的就是老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老師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的紐帶,他們在實際意義上是相等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老師與群體的互動;第二種是老師與個體的互動。老師與群體的互動指的老師面對學生群體時,因為參與互動的學生比較多,靈活性高,老師必須先提前進行分組,或是根據教學內容指定學生參與互動;老師與個體的互動指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提問。
例如,在授課《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時,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先通過老師的簡短介紹讓學生們熟悉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過程,然后將班里學生均等分為幾個小組,讓每組學生走上講臺進行水循環(huán)表演,每組扮演一種水資源,最后一組學生負責水循環(huán)表演,然后老師再分別與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先讓學生充當表演者,然后再充當老師,由臺下的學生們對每一種水資源進行提問,臺上的“老師”負責給其他同學解答并補充。通過這樣的方式,除了能夠提供給學生們表現(xiàn)自己的平臺,更熟悉教學內容,又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表達能力,發(fā)散他們的學習思維。
搶答比賽式教學是指老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以及章節(jié)內容的知識結構來相應地設置一些具有啟發(fā)性、遞進性和針對性的問題,然后將學生們均等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小組間的搶答比賽并計分,得分最多的小組可得到適當?shù)莫剟?,同時允許學生們在討論時針對不懂的地方向老師請教,老師可適當引導,詮釋問題的中心意思。比如在授課《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一內容時,老師可以這樣適當?shù)牧信e問題:“什么原因導致了自然中的地理環(huán)境具有整體性和差異性?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原理具體是什么?運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來談談開礦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通過這樣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慢慢地了解、掌握這一章節(jié)的重難點內容。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領會知識和吸收知識。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既調動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提升了學生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自然實踐式教學指的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離開教學課堂,參與到自然的地理實踐中來獲得知識。因此,老師可以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們到課外的自然場地中來觀察,加強對理論知識的認識。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在節(jié)假日時到廣西桂林龍勝進行野外考察和理論實踐,龍勝作為具有“天下一絕”的國家一級景點龍脊梯田的景觀,還有堪稱“華南第一泉”的溫泉,更好地了解該地的氣候特點、交通、地貌形態(tài)等,并組織學生們進行社會調查、交流、錄像觀摩、撰寫地理小論文等等,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們消化課上的教學內容,拉進師生距離,另一方面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此外,老師要注意在進行野外活動時學生們的安全。
除了上述的三種主要教學法之外,還有一種案例分析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指的是老師以重點的內容作為依據,通過舉例分析,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該知識點。但是,在地理課程中所采用的案例分析式教學并非單純的案例分析,地理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所以地理舉例的教學方法實踐地并不局限于課本上的例子。例如在講授《地球表面形態(tài)》時,老師可以通過導入喜馬拉雅山脈的地質構造變化動圖,讓學生們直觀地感受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壯闊以及地質構造變化的奇妙,并將喜馬拉雅山脈所處的地理位置告訴學生們,讓學生們提高對本章節(jié)內容的興趣,從而更樂意地去根據課堂上所學的地質構造和地表形態(tài)來深入地剖析喜馬拉雅山脈的具體形成原因。
之所以大力推崇互動式教學法,是因為互動式教學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對該學科更有興趣。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容易導致對教學法把握不準,而且有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在課上也不愿意和老師同學們互動,這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應針對本班級的同學情況來適當?shù)剡x擇一種方式,使互動教學法能真正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