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伯芳
諸暨市馬劍鎮(zhèn)小學 浙江諸暨 311803
諸暨市雖然地處長三角發(fā)達地區(qū),但幾個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經(jīng)濟落后,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了留守孩子和祖輩生活。經(jīng)調查顯示,留守孩子的父母一年來僅在春節(jié)回家的占82.3%,還有17.7%兩到三年回來一次,長期的分離,使親子關系出現(xiàn)障礙。而95%的留守兒童和祖父母、外公外婆或其他親友在一起,所以普遍存在學業(yè)失教、心理失衡、親情失落、安全失保等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教師志愿者,已經(jīng)參加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四年,在用積極情感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方面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下面就用一個代表性案例以點帶面分享給大家,旨在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愛,改變了他。
小鄭是個11歲的男孩,父母離異,常年與爺爺相依為命。性格孤僻,不愛與人溝通,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學習成績?yōu)榘嗉壍箶?shù),總是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情緒偏激,時常會頂撞老師,也時常不回家吃飯、缺課。
通過詢問同學、家訪以及對其本人的簡單交流,了解到小鄭是一個很“可憐”的留守孩子。從出生開始便沒有媽媽的呵護,父親學年在外務工并且從不關心他的成長,更談不上家庭教育,也不曾有經(jīng)濟幫助家庭,家中僅靠爺爺?shù)摹拔灞簟笔杖肱c社會救助來維持生活。爺爺?shù)奈幕刭|較低,對孫子的學業(yè)與行為等各方面從來不過問,也無從管教,甚至于孫子沒有沒回家吃飯與就寢都不得知道。一年四季不管天寒地暖都只有一雙鞋子,三年級時的班主任師時??床贿^去會把他的衣服、鞋子等洗一洗,這就算是“母愛”了。他是同學們眼中的“慣偷”,同學們時常反映他有“偷”的不良習慣,以至于只要班上有某個同學的東西找不到了,便會一同指向他。
經(jīng)過多方了解,細心觀察,查閱資料與咨詢相關權威心理專家等??梢源_定這是一個典型的由于缺少關愛,沒有家庭溫暖而引起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個案。在諸多的不良行為習慣中,“偷”東西是平時同學們反映最多的問題。在多次家訪中得知,回到家中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情,而爺爺總是說“我已經(jīng)盡力了”,如此貧困的家庭背景促使他養(yǎng)成諸如“偷”等比較嚴重的不良行為習慣,更讓自卑心理充滿他的內心。而在班級里他又很愛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一旦得到肯定時,很有成就感。這是積極的一面,說明內心是積級向上的。因此,要做好小鄭的的心理輔導工作,主要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第一,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接受現(xiàn)實的家庭背景并積極面對生活。
第二,改善在班級這個小集體中的關系,給予他更多的關愛,讓他感受到有人關心如家般的溫暖。
幾次的接觸,我已經(jīng)取得了他的信任,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有時還會主動來找我溝通一些自己不良習慣的形成原因,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的行為。面對他的坦言,我便以一個大姐姐的身份告訴他,人不能選擇出生,不理想的家庭背景是暫時的。也正因為如此,你才要更加獨立和努力,男兒當自強,通過刻苦的學習掌握知識改變命運。積極聯(lián)系在外務工的父親及家中的爺爺,爭取他們多花點時間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學習問題。同時,幫助小鄭與父親建立定期“電話關愛”,從而改善親子關系和獲取父愛的溫暖。
對于他自卑的心理問題,我用尊重、平等、激勵的方式與其溝通。我?guī)退朴喠藢W習計劃,特意安排兩個品學兼優(yōu)的男生專門幫助小鄭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其中一個與他同桌,并叮囑兩人平時多與他談心,了解他的思想動態(tài),同時適當開導他。剛開始的時候小鄭并不合作,經(jīng)過大約四周時間的努力開始接受同學的幫助,并在接下來的課堂上有了明顯變化,開始舉手回答問題,課后作業(yè)也主動詢問同學。
為了鞏固取得的成果,我接著采用激勵機制。在閑聊時得知,小鄭曾經(jīng)拿過別人的東西(包括錢),原因是沒吃飯肚子實在是餓得不行,回家也是沒飯吃。在強調他這樣的行為不正確時,又告訴他,我可以幫助他可以暫時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但是有條件:第一,今后再遇到這種情況要首先要告訴我,可以向我借錢;第二,向我借去的錢等你有能力了后要還;第三,努力學習,爭取提高成績。他表示同意。事后我?guī)退朴喠藦土曈媱?,并監(jiān)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小鄭同學在學習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性比以前有了極大的提高
經(jīng)過近一個學期的輔導,小鄭在與同學的相處上有了信心。獨立意識、評價能力、學習能力和集體觀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班級里再沒有同學說他會“偷”東西的不良習慣,還全票通過推選他當衛(wèi)生委員。他變得愿意與老師、同學談心,還主動打電話給他父親,講述他在學校里的事情。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欣喜,但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不良行為習慣的改變并非朝夕之事。短期的良好表現(xiàn)能否持久并伴隨一生,仍需觀察、追蹤、指導。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復雜的重要的社會問題,關系著城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我們若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支撐,開展“愛心關懷”活動對于加快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