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生
通江縣龍鳳場鎮(zhèn)中心小學 四川巴中 636734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點尤為關鍵,確保學生逐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由于小學生思維非常單一與呆板。通常很難開展獨立思考活動,需要教師加強對他們的引導,讓學生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去探索與發(fā)現數學知識,提升學習的效率,教師也能順利完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任務。
數學思維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的特定思維模式,有利于學生輕松理解到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讓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具體與形象,確保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通過空間想象能力推理、總結和歸納數學知識,從而讓學生發(fā)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提升。為了促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去解決實際數學問題,讓學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實現提升。
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質疑,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相關數學情境,讓學生變得敢于質疑,思維也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1]。例如: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中,讓學生將單個物體看作單位“1”,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即要求學生對折2次提前準備好的線繩,并與其他同學比較長短,這樣學生會提出如下質疑:“為什么按照一樣的方法進行對折,而線繩的長度卻不同呢?”學生不僅可以找出問題的所在,也在活動中積極思考,逐步實現了思維能力與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應考慮到教學內容,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在質疑中獲取牢固的數學知識,也提升了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完整敘述思考過程,將解題思路清晰的說出來,在語言表述上做到規(guī)范、簡潔,讓其思維更具邏輯性與條理性。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中,教師先進行板書,并提出如下問題:“什么是表面積?表面積有幾維?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后,都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并主動進行思考,結合教材內容說出自己的答案。接下來教師應該幫助學生認真梳理、歸類以上的問題,讓學生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并對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牢固掌握了其表面積計算公式。教師運用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達到思維能力發(fā)展的目的,尤其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好數學打牢了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工具具備更加強大的互動功能,且教學資源也非常豐富,教師要注重利用先進教學工具,與學生加強互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發(fā)展。例如:在“圓柱與圓錐”的教學中,教師要將電子白板利用起來,將互動教學資源展示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課堂上學生自己將圓柱與圓錐拖入對應圓圈內,只有正確操作才能讓圓圈吸收圖片,這樣學生必須思考自己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確,不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也實現了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投影儀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指導學生自己畫圓,利用投影儀展示出來,既幫助學生建立了學習的信息,也獲取了更多數學知識,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思維內驅力得到激發(fā),能夠在思維上保持活躍性,小學生有著較強的求知欲望,在新鮮事物上好奇新很強,教師應考慮學生這種特點,在課堂上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2]。例如:在“圓柱的側面積”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直觀演示法與獨立操作法等,讓學生按照圓柱體模型,了解側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展開圓柱學具,同時在觀察、討論等過程中,認真思考如下問題,即:“圓柱體側面積展開后是什么形狀?”這樣就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獲得了啟迪,他們通過思考知道了若是圓柱體底面周長與高一樣,則側面積為正方形。通過教師的演示與學生的操作,不僅對數學知識了解更加深入,也實現了求知欲望的增強,也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積極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思維的碰撞與交流中達到掌握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師應該將實際生活問題用于課堂教學中,由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在解決問題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也形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實現了數學思維能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