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萍
江蘇省吳中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蘇州 215104
班級是學生個體學習和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按照教育社會學的理論,班集體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對在班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有直接的制約和影響作用。中職班級學生普遍年紀小,思想單純,眼界不寬,對個人未來生活缺乏思考,對本專業(yè)的認同度較低,容易盲從,大部分學生受班級整體風氣和氛圍的影響較多。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直接管理者,往往以團隊學習目標的完成率、班級常規(guī)紀律的執(zhí)行率、班級在校評比中的獲獎率等外顯化的特征衡量自己班級管理和團隊建設的成敗,經常要求學生個體對班集體的服從和支持,卻比較容易忽視學生個體對班集體的接納、認可,更容易忽視班集體對學生個體本身的接納、認可和支持,沒有高考指揮棒的中職班級尤其如此。學校社會工作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全人成長的理念和由內而外的工作思路能有效彌補目前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缺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適合班主任在班級團隊建設中借鑒。
傳統(tǒng)思維下的班級團隊建設目的往往是為了維護學校的紀律和師生關系為出發(fā)點,通過活動灌輸班集體規(guī)則以期控制和約束學生行為。盡管形式上以主題班會課、品德教育、文體活動等為主,但指導思想還是習慣于訓導式、管束式、權威式,對學生的人格獨立和個性需求以及主體能動性沒有足夠重視。班級團隊這樣自上而下的服從建設,是一種應急式教育,在班集體新建初期,確實能發(fā)揮很好的約束作用,但隨著學生學習生活的不斷深入,卻容易造成教育對象的“定勢思維”、“老實聽話”、“機械模仿”,也容易造成班主任在工作中忽略學生個性發(fā)展,“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學校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全人教育”,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班級團隊建設應該是從樹木到森林的整體規(guī)劃培養(yǎng),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背景,對每個學生的利益和訴求有全面的維護作用,關心到每棵樹木的發(fā)展需求和生存價值,讓每棵樹木在森林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和位置。
因此中職班主任作為班級建設的核心引導者,應充分認識到,班級是每個同學組成的,班級團隊建設應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真正關心(符合)每個人的成長需求;應充分轉變班級學生的團體意識,從為團體而團建改變成為團隊中的每個成員而團建,讓每個人都能在團隊建設中獲得好的精神體驗。在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礎上注入班級管理,以便班級形成良好的秩序和學習氛圍。
若只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fā),中職班級對于學生來講往往只是行為和能力培養(yǎng)的流水線,強調學生個體在紀律行為上的步調統(tǒng)一和頻率一致,所以團隊建設內容經常是各類規(guī)范和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為主,學生在接納、認可班集體的層面上比較被動,甚至有時因為個人生活和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出現(xiàn)偏差行為。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是學校社會工作中比較突出的理念之一,強調學生個體嵌套于家庭、社會等一系列相互影響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之中,系統(tǒng)與個體相互作用且相互影響。團隊建設也不能只局限于學校,要聯(lián)系學生個體的教育、生活環(huán)境,亦要接觸學生家庭和社區(qū)。團隊建設應該是拓展開放的、有時代特色的、順應環(huán)境發(fā)展的和多方參與的。每個學生遇到的各種情況,諸如人文關懷、情緒管理、理想目標、對社會新生事物的態(tài)度、伙伴關系、社會工作體驗等等都應盡可能成為團隊建設的一個主題,家長、學長、師長都應成為班級團隊建設中的一份輔助力量,用集體的力量理解和接納學生的不同行為,包容且有立場,分擔傷痛、分享喜樂,有意識地施加意識形態(tài)影響,注重對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的養(yǎng)成教育,讓每一次團建都能為學生參加社會生活和處理社會關系提供學習平臺和機會,為學生打造寬松、愉悅的集體環(huán)境。
(1)為每個學生建立成長發(fā)展檔案
中職班級團隊建設不僅僅是班級宏觀層面的某時間、某地點的集體活動,班主任在團建中對每個人報以平等對待的態(tài)度、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關懷和督促、讓每個人都能跟上團隊的發(fā)展也是班級團隊建設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社會工作中的個案工作法在班級團建中的嵌入應用,能讓班主任的日常關懷更具針對性。以學生為本,以學校和社會外在要求為本,班主任為每個班級成員建立成長檔案,收集每個成員相關的資料,了解每個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了解他們所遇到的成長問題,評估班級團隊建設對他們的影響。對每個團隊成員做到心中有數,減少誤解,增加共情,利用團隊的力量幫助每個學生自我開發(fā)。從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看,建立檔案還可以縱向觀察個體行為的變化,相信每個成員的自我控制、自我修復、自我理解能力,并能據此確定下一步團隊建設的主題和方案,及時和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學生成長。
(2)團隊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班干部的培養(yǎng)是中職班級團隊建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如果僅從人才選拔的角度挑選、培養(yǎng)班干,也就意味著對其他非班干學生個人的忽視?,F(xiàn)代社會要求班主任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獨立的個體,從個案的角度對每個人都傾注關心和引導,因此為每個同學建立成長檔案要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個體、要相信即使是最頑皮的學生也有他的可取之處。所以班干的培養(yǎng)可以擴展成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優(yōu)勢項目,成立專門的體育、電游、詩歌、動漫、攝影等各種興趣小組,也可仿照社會機構在班級內部開設紀檢、服務、環(huán)保、建設等各種部門,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班級管理和班級建設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盡管大家從事的工作可以不同,但自我管理和自我組織的大方向不變,相信他們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們發(fā)揮,也讓學生們能放手發(fā)揮。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懷抱對學生自我管理的希望,接受開放管理的代價和過程,通過各種方式把班集體活動變成學生自我培養(yǎng)的練兵場。
小組工作方法是學校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小組的活動過程及組員之間的互動和經驗分享,幫助小組組員改善其社會功能,促進其轉變和成長。團建活動可借力于每個主題小組類型的構建,通過游戲、情景模擬、任務達成、討論分享等活動,促進小組成員間有目的的互動互助,例如:主題為學習時將全班分成幾個教育小組,助力成員學習新方法新知識;主題為自我接納時可將全班分成成長小組,幫助成員了解、認識、探索自我;主題為社會支持時可將全班分成支持小組,提供信息、建議、鼓勵和情感支持等。盡管學生的人生目標各有千秋,對于整個集體來講出發(fā)點和現(xiàn)有需要學習的路徑是相同,集體目標是使得每個成員都能實現(xiàn)自我成長,有路可走。班主任將團隊目標結合實際生活,塑造平等意識和歸屬感,提供自我改變及“被肯定”的社會場景,創(chuàng)造相互幫助,共同成長的學習機會,打造社會支持網絡,從原來用團體活動影響學生,到用生命影響生命。組員間橫向上結合每個人的理想,縱向上規(guī)范每個學生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熱情、學習方法的指導,最終班級團隊形成正向學習和生活認知,協(xié)助學生個體準備面對現(xiàn)在及未來生活,養(yǎng)成健康人格。
良好運轉的團體,具有吸引各個成員的凝聚力,這種力量來自成員們對團體內部建立起來的一定的規(guī)范和價值的遵從,它使得個體動機需求與團體目標緊密相連,使得團體行為深深地影響個體行為。團體輔導是學校社會工作中運用普遍而又頗有成效的方法,主要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為基礎,關注學生個體心理成長和健康,正好可以彌補以教育為目的的團隊建設忽視學生內在心理狀態(tài)的缺失。團隊輔導是心理輔導層級的,輔助是助人自助,形式是平等的、協(xié)作的、啟發(fā)的,以學生講述為主,重視學生的個別需求,不否定感覺,覺察他人的感受,是非指導性的教學模式。團隊建設可仿照團體輔導,建立好真誠而又溫暖的團體氣氛,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做好內部的及時評價,引導學生及時反思,并將團體意見和社會意見反饋給個體。強調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主動參與、體驗、觀察、學習,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激發(fā)潛能,增強適應能力。讓學生個體在相互關心和幫助中克服恐懼、焦慮心理,建立安全感;讓學生個體能認識和接納班集體,以班級為榮,以班級規(guī)范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獲得更多的環(huán)境正能量的帶動,自發(fā)形成團隊能力,協(xié)助團體能力和團隊精神的提升。
綜上所述,用系統(tǒng)的眼光來看,學校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對中職班級團隊建設有良好的啟發(fā)和借鑒作用,在以生為本的理念指導下,班級團隊建設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