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羚
(常州市文化館,江蘇 常州 213003)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數字文化館成為當前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同時更是未來文化館發(fā)展的方向。傳統(tǒng)文化館的建設、服務供給形式比較單一,打造出來的文化氛圍很少能吸引到受眾。而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建設數字化、信息化的平臺,能夠拓寬服務的范圍,形式更加的豐富,更能滿足大眾需求,在提高服務質量的同時,促進社會的文化發(fā)展的同時做好全民藝術普及。
數字文化館建設是社會資源共享共建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需要我國相關部門重視,并納入國家和社會資源建設的計劃中。與相關部門進行分工協作,確保文化館建設的高質量、高效率。整體化原則是數字文化館建設中需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它可以避免出現資源的浪費,即人員、財力浪費。統(tǒng)一性的國家管理機構來管理和協調各數字文化館,可以有效地使他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提高。
在進行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時候,還要遵循特色化的原則??梢愿鶕约寒數氐奶厣蛘呓洕幕瘉磉M行設計,建立自己獨有的文化服務需求,有效的突出自身數字文化館的特點,更好地吸引大眾,促進經濟發(fā)展。同時也能避免雷同的建設而造成的資源浪費。
數字文化館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服務好受眾,對大眾的文化需求予以滿足,如果不能滿足大眾的建設,那么它建設得再有特色、再完美、再高大上,那么也只是一個擺設而已。所以,為了讓數字文化館能夠發(fā)揮其本身的作用,在建立的時候,應該先面向大眾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各種需求,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建設,才能更好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
數字文化館也具有傳播網絡化的特點。數字文化館的建立依托于互聯網絡,它的信息資源傳輸都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大眾可以通過網絡登錄數字文化館服務器去搜索自己想要的內容,文化館不再是陳列產品做展覽,需要大眾花費很多時間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此外,數字圖文化館還具備應用的多媒體化。數字文化館信息資源不僅可以為大眾提供文本信息,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大眾提供圖片、音頻、圖形等形式的信息資源,使信息資源變得豐富多彩,有效地為大眾提供更多的信息,幫助他們更好、更快地獲取相關內容。
文化館在建立資源庫時,為了避免資源數據的重復建設,就需要加強與各個文化館之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以此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同時,一個文化館的資源是有限的,想要更好地服務于大眾,就必須聯合其他文化館,以此為大眾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資源服務,實現數字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滿足大眾的各種信息資源需求,從而擴大文化館服務的人群,從而建設“沒有圍墻的文化館”。此外,各個數字文化館在進行信息資源建設時,還需要重視其特色資源的建設。要集中當地特色與優(yōu)勢,根據自己當地的特色文化或者經濟文化來進行設計,建立新穎和獨特的信息資源系統(tǒng),讓自己在某種信息資源上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從而促進文化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數字文化館服務的主要人群就是人民群眾,只有給群眾提供與實際需求相符合的服務才能夠真正推動文化館的發(fā)展。所以,在互聯網時代,文化館還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交互式服務系統(tǒng),以便隨時收集受眾提出的各種問題與意見,并能夠及時地給予答復,為受眾提供一個良好的服務體系,提高群眾參與文化館活動的活躍度。當活動結束后,在該系統(tǒng)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然后文化館客觀的進行評價,不斷改進,讓文化館發(fā)展得更好。
隨著文化館數字化,其工作更具挑戰(zhàn)性和專業(yè)性,需要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與專業(yè)素質。要以受眾的需求為前提,將文化館的職能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高效高質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民間文化傳承等工作。因此,想要做好數字文化館建設,就必須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專業(yè),定期開展專業(yè)的培訓工作,認真落實文化館管理人員業(yè)務水平的培養(yǎng),做好基礎文化工作者的培訓和考核,保證文化館工作人員能夠勝任當前的工作崗位,并為廣大受眾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數字文化館建設已經成為了傳統(tǒng)文化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趨勢。因此,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利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技術,根據數字文化館的特點進行建設,為搭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提供新的方式,滿足廣大受眾文化需求,讓文化館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