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蓓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常州 213032)
《亮劍》是作家、退伍軍人都梁的處女作。而后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主旋律題材電視劇《亮劍》,是一部表現(xiàn)軍人戎馬生涯的軍旅題材作品,一部氣勢恢宏、充滿著傳奇色彩的英雄史詩。它講述的是我軍優(yōu)秀將領李云龍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在電視劇中時間跨度從李云龍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1955年授銜為止。而在小說原著中一直講到了文革動亂時期。雖然講述的是戰(zhàn)爭歲月的故事,但它塑造的中心人物——李云龍,已成為大家眼中的經(jīng)典形象?!读羷Α冯娨晞≡谥醒腚娨暸_播出時,創(chuàng)造了中央電視臺2005年電視劇收視率的新高,重播時仍然取得較好的收視率。[1]后又在各大地方臺熱播。隨著電視劇的走紅,都梁的小說原著也跟著熱賣。一時間,在文藝舞臺上出現(xiàn)了引人注目的“亮劍現(xiàn)象”。觀眾和讀者都非常喜歡李去龍。
李云龍為大別山人,年輕的時候學習過編制竹筐等,進私塾學習過一兩年,參加革命很早,資歷非常深,是徐向前元帥的老部下,曾任紅四軍主力團長,因為個性猛撞,曾經(jīng)歷過上下多次。到了抗日戰(zhàn)爭后,他還只是一個團長;解放戰(zhàn)爭時,因為他的軍事奇才被粟裕將軍發(fā)現(xiàn)了,沒有當過副師長,破格提拔為師長。新中國成立以后,先后當了副軍長、代軍長和軍長。在文革時,受到迫害,他用自己的手槍體面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1、上級眼中的李云龍
在小說中,八路軍的總部副總指揮曾說:“我承認,這小子是塊打仗的料,使起來也很順手”。可是李云龍也很難駕馭的,是一匹烈馬,一不留神就會給人鬧出亂子來。所以八路軍總部領導對他的評價,是既喜歡又頭疼。陳賡旅長就說過:“趁早斃了他,也好給我省省心?!彼頌榘寺奋姫毩F的團長,但在戰(zhàn)爭中,卻經(jīng)常不服從組織上的安排,擅自做主改變行動計劃,領導實在拿他很頭疼。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上級對他是又愛又恨的。
2、友軍眼中的李云龍
在《亮劍》中,友軍中和李云龍打交道最多的是閻錫山的晉綏軍中的358團團隊楚云飛。楚云飛是國民黨軍隊中比較正面的一個英雄人物。那么在夢云飛看來,李云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夢云飛眼中李云龍既是一個能戰(zhàn)善戰(zhàn)、有勇有謀、膽大包天、一身土氣、不按規(guī)矩出牌的戰(zhàn)將,又是一個值得交往、有血性的硬漢子,同時楚云飛認為李云龍有些無賴、有些難纏,只能占便宜不能吃虧。
3、敵人眼中的李云龍
在日軍眼中,李云龍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們認為李云龍是一個詭計多端、不遵循常規(guī)、無法猜測的十分可怕的對手。一開始,他們根本瞧不起李云龍,但是在與之交戰(zhàn)幾次、次次慘敗后,他們發(fā)動情況部門去調查研究李云龍。情報部門得出的結果是:在個性方面,李云龍性格桀驁不馴,膽識過人,意志堅毅,思維方式靈活多變,多采用逆向思維;處事從來不拘泥于形式,是個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者;紀律性差,善做離經(jīng)叛道之事,不是個守規(guī)矩的人。在軍事上,他有極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在戰(zhàn)斗中心理素質極好;他受過格斗訓練和刀術訓練,精通射擊術,可雙手使用手槍,首發(fā)命中。
李云龍是一個有些另類的英雄。在他的性格中有“虎性”,同時也有“狐性”,而且他還有一顆“豪膽”。
他的“虎性”體現(xiàn)在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痛恨敵人,以及他的政治覺悟與階級意識上。在戰(zhàn)場上,他巧妙采用戰(zhàn)術,勇猛殺敵,所向披靡,戰(zhàn)斗中他頑強、亢奮、爭強好勝,在平時的練兵中,他鼓勵戰(zhàn)士使用真刀真槍練習,在練習中獲得勝利的人吃肉,而失敗的人則只能喝湯。
他除了具有勇猛的“虎性”外,還具有滑得很的“狐性”,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他從不做虧本買賣。比如殲滅坂田聯(lián)隊的戰(zhàn)斗中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別的部隊正面攻擊敵人,強攻不下,而且傷亡非常大,換到李云龍打的時候,在他心里沒把敵人放在眼里,但是他承認敵人的戰(zhàn)斗力,他采用先巧打、然后猛打的戰(zhàn)術,他一個團隊殲滅了坂田聯(lián)隊,以少勝多,可謂打過癮。
他身上還有一顆“豪膽”。他在攻打敵人的時候膽大包天,豪氣沖天。比如當他得知日本憲兵隊長平田一郎過生日,要在聚仙樓擺酒慶祝,他竟然帶著自己的警衛(wèi)員混入了聚仙樓。在宴會開始時平田一郎講話,鬼子們都附和,他卻在大吃大喝,而且還因為吃相十分不雅,爭吵起來,驚動了平田一郎。在他看來,平田一郎不過是他槍下的酒菜。他還曾攻打鬼子占領的縣城,開了八路軍攻城的先例,只因為給鄉(xiāng)親報仇并救出自己的新婚妻子。他明知楚云飛設下了“鴻門宴”,卻只帶一個警衛(wèi)員單刀赴會。
1、突破了類型化與臉譜化的軍人形象,具有個性化
大部分的文學作品中,總是把軍人的某一性格特征突出,具有類型化。比如,一個好人,就是一個徹底的好人,一次做壞事的時候都沒有,甚至一次壞的想法都沒有。類型化通常讓人感覺是單一,不真實。而且軍人通常還有臉譜化、格式化,即好人就一定是好人,壞人就一定是壞人。如文學作品中通常塑造的軍人英雄總是高大威猛、勇敢智慧、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遵紀守規(guī)、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等,對于這類英雄,人們更多的是景仰,感覺高不可攀。而李云龍卻是一個勇猛、重情義、狡黠、粗獷等個性鮮明的軍人,人們會覺得他很真實、很親切,他就是一個普通的人,而不是高不可及的人。
2、突破了理想主義,更加真實
在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中,通常都是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正義力量一定勝利,但是真實的歷史中,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中,正義力量是怎樣以弱勝強,遭受過怎樣的挫折,經(jīng)歷過怎樣的失敗,這是歷史不可回避的真實。而《亮劍》中既表現(xiàn)了李云龍敢打硬仗,絕處逢生,有這樣一種傳奇般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但同時也不回避他的失敗甚至慘敗。這里悲壯、慘烈的失敗,使李云龍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英雄也有失敗的時候,并沒有抹煞主人公李云龍的英雄形象?!读羷Α分械睦钤讫堃詡髌姘愕膽?zhàn)神形象和悲壯、慘烈的戰(zhàn)爭場面,來再現(xiàn)歷史的真實的情境,形成了一種真實性與傳奇性的美妙結合,這也是一種突破。
3、突破了傳統(tǒng)的完美型英雄的神話,更接地氣
文學作品中的英雄往往是完美無瑕的,而李云龍身上卻有很多明顯的缺陷。比如,李云龍雖然勇敢、善戰(zhàn),身先士卒,有很高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是他不安分,喜歡惹事,喜歡占便宜,沒有文化修養(yǎng),喜歡說臟話,愛喝酒吹牛等。
與以往那種完美的英雄相比,李云龍這個形象是有缺陷的,恐怕缺陷還比較明顯。他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物,是個不安分的惹事精,而且臟話連篇、好酒吹牛、缺乏文化修養(yǎng)。我們回顧一下過去的文學作品中的軍人形象,比如說《烏龍山剿匪記》中外號“東北虎”的解決軍三連連長劉玉堂,《上甘嶺》中的張忠發(fā),還有《英雄兒女》里的王成等都是十分完美、智勇雙全的軍人,近乎完人。這些軍人從不犯錯,全民崇拜他們這樣的英雄。這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而忽視了軍人自身的個性特征,軍人英雄是英雄,但同時也是人,是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個性。而《亮劍》中的李云龍是一種缺陷型的英雄形象,他樹立起一種平民化的新英雄觀,這類英雄更接地氣,更容易讓人們所接受。
文學作品中的“高大、完美”的英雄人物在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而現(xiàn)實中的人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因而文學作品也應該尊重現(xiàn)實,尊重人格的發(fā)展與個性的張揚,而不必總是按照“文藝標準”[3]的那一套路子來欺騙觀眾、欺騙自己?!读羷Α分兴茉斓睦钤讫埑藘?yōu)點外,還有一些無法遮蓋的缺點,但是這些缺點并沒有影響他身上熠熠生輝的中國軍人之勇猛智慧愛國的光芒。
李云龍沒讀過多少書,缺少文化修養(yǎng),會說臟話,對上級喊綽號,對同級總是自稱“老子”,對下級總是叫“弟兄們”,不懂琴畫,可是這并不是他自己的錯,只是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造成的。李云龍這一人物形象體現(xiàn)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作者都梁在塑造李云龍這種另類英雄時找到了接近歷史和人物的有效表達方法,將傳統(tǒng)的英雄主義表達得更加真實。
當《亮劍》一書出版后,尤其是電視劇《亮劍》播出后受到了人們的熱議,人們十分喜愛李云龍。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從李云龍這一英雄形象中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人一種新的文藝審美觀[4]。
李云龍這一人物形象符合讀者和觀眾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需求。在現(xiàn)代社會普遍尊重個性,張揚個性。個性這個詞慢慢變得不是貶義,人們接受個性,喜歡有個性的人。而不像過去,都隱藏自己的個性,認為個性是不好的。因而老百姓都認可和接受李云龍鮮明的個性,甚至會從李去龍身上找到普通人的影子。
李云龍這一人物形象也滿足老百姓的“喜新厭舊,因時而變”的欣賞口味,符合老百姓的受眾心理。我們這個時代也是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當人們在書上、屏幕上看到貧富不均、為政不廉、拜金、宮廷暗斗、親人相斗、領里不和等等負面的信息過多時,自然會期盼小說與熒屏上能吹來一陣清新之風,帶來一股陽剛之氣[5]。《亮劍》便應運而生,李云龍敢戰(zhàn)敢拼、熱愛祖國等正能量使人們喜歡他,接受他,而不會過多地去糾結于他身上的不足。
《亮劍》中塑造的李云龍這一另類英雄的最為重要的意義是找到了接近歷史和人物的有效表達方式,同時將英雄主義演繹得更加真實。李云龍式的英雄形象,他帶給我們的是民族的志氣,是威武不屈的力量、堅定不移的信仰,他使我們看到了民族文化復興的曙光[6]。
【參考文獻】
[1]吳真真.《亮劍》:壯美的英雄之歌[J].電視研究,2006,(3).
[2]劉賦,鄒茜.從《亮劍》熱播看英雄人物的塑造[J].學習學刊,2006,(2).
[3]黃會林,周星.影視文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4-276.
[4]張玉能.美學教程 [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47-210.
[5]劉之杰.影視文學中的“狼文化”與“狼精神”[J].電影評介,2008,(2).
[6]豐曉流.論九十年代軍旅英雄塑造的新突破[J].電影評介,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