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王 瑋,秦 睿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禁毒系,遼寧 沈陽 110035)
隨著制造毒品犯罪案件(以下簡稱“制毒案件”)種類、數量的日益增多,司法機關對制毒案件現場勘驗檢查(以下簡稱"勘查")所獲取的證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制毒案件現場好比一個小型的化工廠,各種揮發(fā)性、腐蝕性的化學試劑,未經質量檢測的制毒設備等,使其比其他毒品犯罪現場有更大的危險性[1-3]。2010年公安部禁毒局制定的《公安機關勘驗檢查及處置制造毒品案件現場規(guī)定》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制定的《辦理毒品犯罪案件毒品提取、扣押、稱量、取樣和送檢程序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為公安機關偵查破獲制毒案件提出了規(guī)范性要求,本文綜合這兩份文件,總結出制毒案件現場的特點和勘查的方法,以期為公安禁毒人員的現場勘查提供一定的參考。
由制毒的方法可看出,絕大多數的毒品是犯罪分子根據化學工藝、原理,運用化學方法制造而成,制毒案件的現場類似于制藥廠或化工廠。無論是從毒品原植物中提煉,還是用化學方法半合成或合成,亦或是用物理方法制造毒品,都會用到大量的易制毒化學品和反應裝置、加熱裝置、衡器等各種各樣的生產設備。例如制造氯胺酮(K粉)的現場,可能會發(fā)現合法醫(yī)療用途的鹽酸氯胺酮注射液和微波爐或其他加熱設備,也可能會發(fā)現大量被列管的易制毒化學品如比鹽酸羥亞胺、鄰酮等化學試劑及反應器皿,目的是用作化學方法合成氯胺酮。
首先,制毒案件現場存在化學品的危險。制造毒品需要大量的化學品,制毒案件現場不乏各種危險的易制毒化學品?;瘜W品按危險屬性分為有毒的、有害的、有腐蝕性的、可燃的和易爆炸的,危險級別逐漸升級。其次,生產過程中存在潛在的危險,比如缺乏通風設備、空氣質量不達標,勘察人員易吸入有毒氣體的危險、私自改造電路產生的電力危險、缺乏質量控制的制度設備產生的危險,不穩(wěn)定或易燃易爆的化學反應產生的危險等。
隨著我國對毒品前體物的易制毒化學品列管的范圍越來越大,制毒分子絞盡腦汁地想盡各種辦法制造出已被列管的前體物,其化學合成的原理和工藝日益復雜化、多樣化。例如,為了躲避公安機關的查處,近年來我國出現了用苯乙腈(芐基腈)為原料先合成P2P再制造甲基苯丙胺(冰毒)的案件,其工藝的復雜程度已經比最原始的從原植物中提取麻黃堿制造冰毒要大很多。
不管是簡陋的小規(guī)模手工作坊亦或是復雜的毒品加工廠,生產過程都用到大量的化學品,為逃避公安機關的檢查,都會偽裝成化工廠、制藥廠或在極其偏遠的山區(qū)進行生產,毒販分子的出入也會極其小心翼翼,易制毒化學品及毒品等都會選擇深夜進行搬運,毒犯分子的反偵察意識越高,制毒現場偽裝、隱蔽得就越完好,這對緝毒人員的偵查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阻力。
不同的毒品制造工藝、原理、設備、流程都不盡相同,緝毒民警可以從現場所發(fā)現的易制毒化學品和生產設備來快速判斷犯罪分子所制造的毒品,本文以禁毒部門接觸較多的幾種毒品為例對毒品犯罪現場所查獲的化學品做一介紹。
制造冰毒的現場,即合成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其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麻黃素為前體;另一類是以1-苯基-2-丙酮為前體。因此,若制毒現場發(fā)現麻黃素、1-苯基-2-丙
酮或合成這兩者的苯乙酸、苯乙腈及其反應試劑醋酸酐等,可初步判定該現場為制造冰毒的制毒現場。
制造搖頭丸的現場,即主要成分為MDMA,其合成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以MDP-2-P(3,4-亞甲二氧基苯丙酮,胡椒基甲基酮)為原料;一類是以黃樟素和異黃樟素為原料。因此,若制毒現場發(fā)現黃樟素、異黃樟素、胡椒醛及其反應試劑硝基乙烷等,可初步判定該現場為制造搖頭丸的制毒現場。
制造氯胺酮(K粉)的現場,其合成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從醫(yī)藥部門非法騙購的鹽酸氯胺酮注射液采用微波爐加熱等方式制取;另一種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原料主要為鹽酸羥亞胺,產率可以達到50%以上。因此,若制毒現場發(fā)現鹽酸羥亞胺、鄰酮及鄰酮前提鄰氯苯腈等,可初步判定該現場為制造氯胺酮的制毒現場。
制造海洛因的現場,其主要以嗎啡為原料與乙酸酐等乙?;噭┓磻铣啥?。因此,若制毒現場發(fā)現嗎啡、乙酸酐及為得到高純度嗎啡堿的處理試劑丙酮、鹽酸、乙醚、活性炭等,可初步判定該現場為制造海洛因的制毒現場。
發(fā)現制毒現場,首先進行保護,統(tǒng)一部署,劃定保護的范圍,設置警示標志,無關人員不得進入現場。待勘查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詳細勘查現場,發(fā)現、固定、記錄和提取毒品、毒品半成品、制毒物品、制毒文字圖像資料、制毒設備和相關犯罪工具、痕跡等,對現場各功能區(qū)發(fā)現的物品進行統(tǒng)一編號。通過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現場快速檢驗、生產設備的檢驗等,來識別判斷是否為制毒現場,制造何種毒品的制毒現場,分析制毒工藝流程,制毒過程記錄等。
現場安全員應配備必要的專用安全防護裝備,現場安全評估應當由現場指揮員、化學物證技術員和現場安全員共同進行,重點考慮水、電、氣和危險化學品等因素,防止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或者腐蝕性物質對人身造成傷害?,F場勘查人員應嚴禁私自觸動電源、水源、氣源開關,嚴禁靠近打開的化學品容器聞吸,嚴禁將化學品接近熱源或者火源,嚴禁品嘗可疑或者未知化學品,嚴禁吸煙、飲水和進食,嚴禁直接接觸化學品。
首先,在做好現場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現場實地勘查和現場實驗,研究制毒設備、制毒物品;其次,由化學物證技術員一起對制造毒品的種類、方法、工藝流程、制毒設備、生產規(guī)模和周期等進行分析;現場勘查結束后,現場指揮員決定是否整體或局部保留現場,對周圍環(huán)境已經或者可能造成污染的現場,應當采取封閉、隔離、清洗、消毒等措施進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