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滕啟躍
鹽城纖檢所楊勇,今年42歲,已經和纖檢打了23年交道,在鹽城所棉花檢驗科負責棉花檢驗工作。1995年參加工作的他,今年是他第六年來到新疆參加監(jiān)管棉入庫公檢。
記者采訪到楊勇的時候,正值他完成室外的測水工作,回屋進行數據處理的間隙。由于2017棉花年度已經接近尾聲,一部分同志已經返回內地,像楊勇這樣有經驗的同志在這里站最后一班崗,常常要身兼數職。
談到自己當初從事纖檢工作的原因,楊勇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陰差陽錯”。
“先是陰差陽錯上了中專,那時候家里認為中專能走一些捷徑,能解決戶口問題,并且盡早工作。我們的以前模式和現在不一樣,我們初中三年之后參加中考。中考先是錄取中專,后錄取高中,那時候中專的分數線遠高于高中的分數線,但是后來差距的就大了?!?/p>
談到后來上高中大學的同學,楊勇用了因禍得福這四個字,雖然形容未必準確,但是楊勇的艷羨之情,溢于言表。這也是現在楊勇對女兒的學業(yè)這么看重的原因,但因為工作,在女兒現在高中的關鍵階段,楊勇并不能陪在女兒身邊。
1995年7月,楊勇中專畢業(yè),當時他學習的專業(yè)是建筑與民用工業(yè),本想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有一番作為的他怎么又轉而從事了纖檢工作呢?
“父母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人家認為建筑行業(yè)比較辛苦,常年在外,風吹日曬。而纖檢部門作為棉花檢測機構,在父母的印象中比較處于產業(yè)前端,相對不會那么累?!睏钣抡f。當時他的內心掙扎了一段時間,從7月份中專畢業(yè),到12月份進入纖檢機構工作,他整整用了5個月的時間說服自己。
其實楊勇心里明白,當時父母給他的建議并非沒有道理。1995年,江蘇還是內地的產棉大省,尤其是鹽城,還有幾十萬噸的棉花產量,整個產業(yè)欣欣向榮。也是因為這個基礎,在棉花質檢體制改革伊始,面積1000多平方米、坐擁5臺HVI的鹽城實驗室成了內地最大的棉花檢驗實驗室。
“而且雖然我是學建筑專業(yè)的,但是對棉花并非完全不了解,其實我是在‘棉花堆’里長大的。”楊勇說。
楊勇的父母都是從事棉花有關的工作,父親是一位國營軋花廠的員工,母親在絮棉廠工作。楊勇從小就在軋花廠的家屬院長大,從小到大見得最多的就是堆積成山的棉垛,隨風飛舞的棉絮。
畢竟從小在棉花相關氛圍中長大,耳濡目染,楊勇對從事與棉花相關的工作也不是非常排斥。在最初的慪氣期過去之后,楊勇聽從父母意見進入了纖檢機構,同時也成了單位里年齡最小的新兵蛋子,這一待就是23年。
“現在想想,也不知道是陰差陽錯還是冥冥注定,我們這一家子都干了和棉花有關的行業(yè)。”楊勇說。
楊勇回憶,剛進入鹽城纖檢所的時候,還沒有專門的棉花檢驗科室,也沒有公證檢驗。單位16個人,分成監(jiān)督一室和監(jiān)督二室,檢驗鹽城不同地區(qū)的棉花。當時19歲的楊勇,是單位最小的一個。
“當時心里有點打鼓,雖然從小接觸棉花,但是從來沒有涉及過棉花檢驗,不知道能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楊勇說。
他介紹,那時候的棉花檢驗和現在差別很大。在國家開啟棉花質檢體制改革之前,都是沿用老的棉花檢驗標準,主要以感官檢驗來判斷品級,對經驗要求較高,十分考驗人員的素質。好在鹽城纖檢所十分注重對新人的業(yè)務培訓,進單位報到后,轉年的上半年,楊勇和另一位同事被派到南通培訓了半年,專門學習棉花檢驗。
雖然經過了培訓,但是當時還是感覺到壓力很大。最初的時候,他跟著老同事去軋花廠檢驗的時候,都是做一些輔助工作,例如寫文字資料、登記表格之類。年輕的楊勇并不甘心,但是他也知道,這是他必經的鍛煉過程,也是一個“偷師學藝”的好機會。
“早些年棉花檢驗以感官判斷為主。主要的檢測項目是品級和長度。假設這個棉花是三級,那就會有一個相應的文字上的標準介紹,但是實際應用中怎么做這個判斷。這就要考眼力和經驗了。”楊勇說。為了解決這方面的薄弱,他經常和前輩溝通,私下也下了不少功夫,閱讀了很多相關書籍。
范偉在小品《送水工》中有句著名臺詞,3000年的木乃伊一眼能看出真假,楊勇知道,真正經驗老到的檢驗人員,只要用手一抓,就會對棉花的品級有個初步判斷。
“那時候對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可以說是非常羨慕吧,同時也作為一個自己追趕的目標。我沒事的時候,一般都會去實驗室拔棉花長度。練這個東西比較枯燥,非??简炄说哪托院蜎Q心。”楊勇說。當時的鹽城棉花資源豐富,最多的時候,大中小軋花廠超過200家,纖檢所在這中間監(jiān)督檢查或提供服務,業(yè)務量不小,也給了楊勇多學、多看、多做的機會。
大概一年多以后,楊勇已經成長為一個技術嫻熟的檢驗員。1999年,鹽城所根據相關政策,開始對經營棉,也就是紡織廠所進的棉花原料進行公檢,楊勇和單位另一名同事做起了駐廠公檢。兩個人是直接住在了廠里。每天棉花拉來的時候,進行現場檢驗,然后抽取樣品,用自行車拉到所里實驗室檢驗。駐廠工作要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廠子里待著,是個比較辛苦的工作。
這時候的楊勇,已經成為年輕一輩骨干中的一員。
2004年,國家開始了棉花質檢體制改革,我國纖檢事業(yè)進入了一個新篇章,時代的大潮對楊勇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影響。
2004年春節(jié)以后,鹽城纖檢所接到中纖局的規(guī)劃任務,建設一個中國棉花公證檢驗鹽城基地。買地,規(guī)劃,建房子,等到10月中旬,實驗室已經開始投入運轉。而楊勇在這個過程中也沒閑著,從設備的購買、安裝、調試,都參與其中,還參加了中纖局組織的對HVI 操作的培訓、信息系統培訓和HVI維修培訓。
而后,自從2011年國家開始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以后,楊勇每年都在外地進行儲備棉入庫公檢。鹽城纖檢所每次來新疆,基本都是承擔著主檢機構的任務。作為主檢機構,自然有著更大的責任。因此,每次派到新疆的都是業(yè)務骨干,而這時的楊勇作為正值壯年且經驗豐富的同志,自然成了入疆工作的首選。
“從我個人來說,當然是一切聽從單位的安排,但是家里有時候不理解,對常年在外出差會有一些怨言?!睏钣禄貞洠钭屗荒芡鼞训氖?012年臨時收儲期間,楊勇的母親因患腫瘤去世。在病危期間,他因為在外工作,未能照顧。在母親去世前不久,楊勇才回到家。未能在母親病床前多盡孝道,一直是楊勇的遺憾。
對女兒的愧疚是楊勇的另一塊心病,就在記者采訪楊勇的當天,他還和孩子通了個電話,叮囑她期末考試要好好學習。每當女兒問到歸期,楊勇經常對小孩說的就是“下個星期”,這個“下個星期”從12月說到了1月底,眼看就要過年了,卻依然沒有兌現承諾。
“作為一個老纖檢人,這么多年來纖檢工作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局面,我差不多每一步都參與其中。從事纖檢工作,有收獲,也有失去,但是從沒有后悔?!睏钣抡f。
記者年前去江蘇采訪的時候,已經是北方農歷小年前后,包括鹽城所在內的江蘇大多數機構還沒有返回江蘇。記者想起了離開新疆以前,問楊勇的最后一個問題,今年春節(jié)回家準備怎么過?“看看老人,走走親戚,陪陪老婆孩子?!睏钣抡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