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俊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注重“內圣外王”,而修身則是由內圣轉向外王的關鍵,是人之為人的途徑,更是實現理想人格的基石??鬃有奚硭枷?,是儒家修身觀念的重要闡發(fā)與完善,是在六經基礎上發(fā)展出的修身理論,對此后兩千年來儒家修齊治平的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對當下中學生成長也有著重要啟示。
一、“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子修身思想的產生背景
任何有價值的思想理論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有影響其形成的社會根源。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這是中國歷史上社會大變革的時期,是古代中國由奴隸制轉向封建制度的關鍵節(jié)點,這正是雅思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的歷史“軸心時代”。社會的巨變首先體現在經濟方面,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對生產關系提出新的要求,土地私有制逐漸取代井田制。新型經濟關系加劇了政治動亂,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連年征戰(zhàn),春秋五霸逐鹿中原,底層百姓因為戰(zhàn)亂流離失所,社會結構支離破碎。政治與經濟的動蕩引發(fā)思想文化上百家爭鳴的局面,舊有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已經無法滿足新的社會形勢,諸子百家紛紛走上政治舞臺,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抱負?!墩撜Z·八佾》云:“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闭窃诙Y崩樂壞的社會背景之下,孔子提出以仁為核心的儒學思想,主張“克己復禮”,把周代禮樂制度作為政治典范,“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在仁與禮的基礎上,孔子建構起關于個人與社會的一整套規(guī)范,通過個人的修身實現社會的大同,從而建立起孔子理想中的禮樂社會。
除社會背景外,孔子修身思想的形成與其對人性的認識也有密切關系。古今中外對關于人性的學說主要有孟子“性善論”、荀子“性惡論”、洛克“白板說”等,孔子關于人性的論述是中國古代人性論的重要發(fā)端??鬃诱J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之初生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的陶染是人各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孔子尤其強調后天個人的修習與教育。春秋時期,私學大興,孔子于杏壇傳授自己的思想理念,秉承“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對于人性的認識,決定了孔子對人的發(fā)展的基礎認識,只要加強自我修養(yǎng),不斷提升個人品德,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一樣的圣人。由此,孔子提出了達到理想人格的從修身目標到修身方法的具體要求。
二、“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孔子修身思想的內涵
孔子建立的以人為核心的儒家學說中,修身是齊家之本、治國之本、齊天下之本??鬃有奚硭枷氲膬群饕梢詮男奚淼膬热?、修身的目標以及修身的方法途徑三個方面考察。
(一)修身的內容
孔子以“仁、義、禮、智、信”為綱,構建起修身的道德內容。孔子一以貫之的“道”,其最核心的價值就是“仁”。在《論語》中孔子在多個不同場合都解讀過仁的意義??鬃拥茏臃t向他請教何者為仁,孔子只回他兩個字“愛人”。仁者愛人,存有一顆愛人之心,能夠無差別愛護他人,這是孔子對仁所做的最樸素的注解?!胺蛉收撸河⒍⑷?,己欲達而達人”,能夠以同理心與他人換位思考、先人后己,仁是個人修身、為人處世的出發(fā)點與歸宿。義者宜也,義就是一個人應該做什么不應做什么的標準??鬃釉唬骸熬恿x以為質,禮以行之?!绷x是個人修身的規(guī)范,時刻提醒自身以義的標準處理個人與外界的關系。內在的道德標準是仁和義,仁義體現為外在行為即是禮,“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言行舉止以禮為規(guī)范,方能恢復禮樂秩序,建成理想社會。關于智,孔子認為其一方面表現為對自身有清醒的認識,“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另一方面表現為對他人、對仁有深刻的理解,“知也,知人”,了解他人才能在自己修身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不足,理解仁才能明確如何達到仁。誠信既是對自己真誠,也是對他人誠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是個人修身的關鍵一環(huán)。
(二)修身的目標
“仁、義、禮、智、信”從五個方面全面地規(guī)定了修身的道德內容,通過個人精神境界和道德品格的不斷提升,孔子認為人最終達到君子乃至圣人的境界。君子是“仁、義、禮、智、信”的忠實踐行者,是孔子樹立的道德典范,“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本右云渥陨硗晟频娜烁瘛⒏呱械钠返鲁蔀槭廊吮砺???鬃映0丫优c小人對比,來突出君子的德行,“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同時,君子背負著治國平天下的使命,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更要“兼濟天下”,促進社會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圣人寄寓了孔子對實現理想人格的美好愿景,無論是圣人,還是君子,都需要個人通過修身上下求索。
(三)修身的方法途徑
根據修身的內容和目標,結合生活與教育實踐,孔子提出了如何修身的系統(tǒng)方法。《中庸》中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篤志,修身首先要有修身的意愿與志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正所謂“志于道”,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敝鞠蚴侵我粋€人前進的動力,是錘煉人格以趨至善的引擎。修身更重要的是博學,要廣博地學習各種知識,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如果沒有終身的學習,也就不可能有博大精微的孔子儒學。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是君子的必修課。不僅要學習知識與技藝,更要學習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還要學習反躬內省。反省自身是孔子修身的重要方法,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強調:“吾日三省吾身?!币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反省中檢查自我、督促自我??鬃有奚碜罱K的落腳點在于踐行,修身歸根結底是方法論的指導。博學篤行,要做到知行合一,正如孔子所說:“聽其言而觀其行?!毙奚碇卦谯`行,對于仁義禮智信的理解再精深,如果不去實踐,也是紙上談兵,要想成為真正的君子,就必須把意識變成行為、身體力行。
三、“士不可以不弘毅”:孔子修身思想對中學生成長的啟示
孔子儒學思想經過兩千年風雨的洗禮,在當下社會依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修身作為孔子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們中學生的成長也有著積極的啟示??鬃有奚硭枷雽χ袑W生成長的啟示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F代課堂上,功利主義盛行,“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一切以成績?yōu)槌霭l(fā)點,學校教育變得機械死板。而這樣教育出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往往因為道德人格不健全而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承擔社會責任。我們要秉承孔子的修身理念,提升道德素養(yǎng),既重視智育,也重視德育。二是要知行合一、重視實踐?!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修身不是理論而是實踐,中學生的成長是在行動中尋找方向總結經驗。一方面要加強對知識的實踐,將自己所學知識真正轉化為應用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道德的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良好行動來實現自我價值。三是要形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君子人格。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少年:“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毙聲r代呼喚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國家建設中,我們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孤芳自賞,而要以君子的行為品德標準要求自己,敢為人先,承擔自己的時代使命,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我們青少年的奮斗中變?yōu)楝F實。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李澤厚.論語今讀[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8.
[3]檀傳寶.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