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寧夏廣播電視臺
電視媒體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平臺,其國際影響力直接代表著中國傳媒行業(yè)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近兩年國際形勢不斷激化,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多次受到其他國家的挑釁,為了更好地應對紛繁錯雜的,提升中國電視媒體的傳播能力,讓世界聽到更多的中國聲音,已經成為中國傳媒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需求。
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廣播電視人員首先應加強文化自信,并不斷增強對我國當前經濟實力的認可。不可否認,現階段我國的傳媒市場中,存在很多的電視傳媒媒體不敢在國際的舞臺上發(fā)生,缺乏對自身傳播能力的信心?,F階段,我國擁有國際電視臺的電視傳媒主要有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湖南衛(wèi)視國際頻道、山東衛(wèi)視國籍頻道等,在省級衛(wèi)視中,依舊存在很多尚未開拓國際媒體板塊。增強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首先要求有更多的電視媒體能夠走出國門,只有不斷提升對自身傳播文化與傳播方式的自信心,才能夠滿足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的最基礎條件。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期待能夠聽到中國的聲音,感受中國的魅力,漢語和中華美食先后走出國門,越來越多的人期待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廣播電視媒體增加文化自信,勇敢的開拓海外板塊,在國際舞臺上,向越來越多的人展示中國魅力是值得提倡的。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設置了多檔文化傳播節(jié)目與新聞節(jié)目,如:《華人世界》、《走遍中國》、《新聞聯(lián)播》等等,通過借助文化與新聞結合的形式,越來越多的人被中國文化吸引,逐漸關注中國媒體的新聞報道,越來越了解中國,廣播電視的國際傳播能力也逐漸提升。
在當今的國際傳媒平臺中,外媒廣播電視依舊占據主導地位,我國的廣播電視傳媒想要提升其國際傳播能力,搶占在國際平臺中的話語權要求提升廣播電視的國際吸引力。在我國廣播電視媒體進行新聞內容編輯的過程中,更應學習和參考外媒的表達方式,增強自身表達的國際化程度,更加適應國際新聞平臺的播報習慣。學習外媒的表達方式更多側重的是對其視頻畫面設置以及播報稿件的編撰風格的學習,在報道內容方面,我國的廣播電視從業(yè)人員更多地還是應該遵循自身觀念,傳遞中國聲音,展示中國力量。
在國際平臺中,電視新聞受眾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新聞的傳播范圍突破的國門的限制,各國的國體以及政治體制、政策、思想各不相同,為了提升廣播電視的國際傳播能力,我國廣播電視媒體在進行國際新聞展示時,要擺脫宣傳思維,不能說教與灌輸,要用充分且可信的事實說理,在自身觀點的表達與新聞事件的介紹之間形成分明的界限,最大程度地還原新聞真相,把真實的中國傳遞給國際社會。客觀的描述新聞本身能夠增強在國際平臺中我國廣播電視的公信力,進而提升其影響力,也就在無形之中,讓更多的人愿意在國際傳媒眾多的平臺之中選擇中國的廣播電視,達到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的目的。
增強國際視角是要求廣播電視從業(yè)人員增加對國際新聞的敏感性,及時掌握國際動態(tài),確定播報方向。俗語有云:“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增加國際視角,提升新聞傳播速度,才能夠更好地搶占國際新聞報道先機,獲取國際新聞話語權。如在近期華為CFO于加拿大被拘留扣押的事件為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率先在平臺中播報,并加入了我國政府對要求加拿大給予扣押合理性的解釋的看法,第一時間占領了新聞輿論高地,獲取了新聞播報的主動權,也因其時效性更強,獲取了更多人的關注,提升了傳播能力。
電視媒體更多的是依賴電視信號完成信息傳遞的,然而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電視信號支持,成本過高。在移動互聯(lián)網平臺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借助網絡,能夠實現電視節(jié)目更快的傳播,而且更適應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習慣,降低廣播電視信息的傳播成本,提升廣播電視的傳播效率,是提升其國際傳播能力的好方法。在網絡版的國際頻道中,每年的重要節(jié)日期間,電視節(jié)目都會對國內的節(jié)日氛圍進行轉播,讓眾多的國際網友了解中國,也是提升中國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力有效途徑。
在風起云涌的國際發(fā)展新形勢下,提升我國廣播電視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形式。想要提升廣播電視國際傳播能力,首先電視媒體要樹立文化自信,敢于踏上國際舞臺,開創(chuàng)國際業(yè)務新版塊,其次電視媒體應適應網絡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學習現階段占據主流的外網媒體表達方式,更好地融入國際傳媒舞臺,并尊重事實,依靠自身的魅力,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代表中國發(fā)聲,展示中國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