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要:小學語文不但具有工具性,還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教育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是發(fā)揮教學功能,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因此,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作為新時期的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加深堂教學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從提高教學藝術,優(yōu)化課堂結構人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練合素質,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關鍵詞:語文課堂;結構;點滴
小學語文不但具有工具性,還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教育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是發(fā)揮教學功能,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因此,在整個學習活動中,作為新時期的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加深堂教學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從提高教學藝術,優(yōu)化課堂結構人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練合素質,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
一、把教與學有機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受到教育。
教學是一種手段,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結構是教學過程建構的第一位。是推動教字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最佳展現。因此,我們應當根據教學現狀和素質教育和需要,模索一些切合實際的,操作性強的,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以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握整體基調,優(yōu)化教學目標,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的組成應包括課堂的鉆研教材,制定教學目標這個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目標,即是“教”與“學”的具體要求和努力方向,也是課堂教學、內容深化、質量評價的根本依據。優(yōu)化教學目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良好開端。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導向調控、評價、激勵和功能,它規(guī)定了課堂教學過程的總體基調。我們在擬定教學目標時,要從素質教育的視角出發(fā),依據大綱要求,緊扣教材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著眼。知識方面,掌握字、詞、名、篇的新知;能力方面,突出聽、說、讀寫的訓練;情感方面,培養(yǎng)知、情、意、行的品質。根據以上三方面的要求,抓住該教材的內在聯系,突出訓練項目,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要求高低適度,操作性強,具備達標的可能性和訓練的實效性。需要指出的是,語文教材的語言工具性、知識性、思想性在以往的教學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關注,而教材的情感性這一因素似乎重視不夠,情感因素是語文學習形成興趣和動機的力量,因此,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引發(fā)師生間的情感活動。教師在鉆研教材,制定教學目標時自己應先受到教材的感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教材反映出來的情緒和情景,并把這種最初的感覺和沖動保持下來,成為教學中的一種潛在力量,影響整個教學過程。情感的感受、激發(fā)、交流是教學藝術化的具體表現,應引起我們充分的重視。
二、堅持課堂主渠道,優(yōu)化課堂結構。
在課堂教學中,課前的自學預習,課堂的導學精讀,課后的綜合練習,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統(tǒng)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從整體入手,把握課堂主渠道,著眼于能力培養(yǎng)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可以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形成課堂教學過程。
(一)自學預習,整體感知。
明確單元“導讀”和課文“預習”的要求,了解訓練重點。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了解段落主要內容,聯系課后“思考、練習”題,學會提出疑難問題。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劃分段落層次,了解段落大意,抓住重點句段,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點撥導學,精讀深思,精讀課文,明確各段聯系,質疑問難,借助“思考、練習”題,進行語言文學訓練,深人理解主要內容,歸納課文的中心思想。
(四)總結升學,整體深化。熟讀課文,品嘗精彩片段,練習有寫的綜合練習,介紹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總結讀寫方法,交流學習感受。
(五)綜合訓練,課后延伸。依據單元讀寫的訓練重點,通過讀寫的綜合練習,介紹閱讀相關的材料,博覽增廣見聞,自讀形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文與道的結合,情與知的并行,兩者互為滲透、互為促進。
(一)教學新知時,講究學習策略,力求新穎、獨特、有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導盡快進人情境,增強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如新課的導人,可采用審題激趣法,直奔中心去.懸念設置法,由果溯因法等。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文章的內在聯系,緊扣知識的重難點,教師作適當的點撥通過自己的讀、劃、思、議、問、答等方法學習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的學習,自主地發(fā)展。
(三)在讀寫訓練、鞏固提高階段,把握重點訓練項目,突出整體訓練,提高綜合能力。在探索、反饋、深化的練習過程中,力求做到教學相宜,學與練交融,以練促能,發(fā)展素質,形成能力,提高智力。
四、培養(yǎng)自學能力,優(yōu)化學法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因此,要把指導學生學習
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tǒng)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于教法之中,久面久之,學生就能領會到各種學習方法,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作“示范”、作“提示”,使學生由不會學到會學?!笆痉丁本褪墙處熃幽骋粚W習方法的要求,選好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提示″是教師有明確的指導某一學習方法的目標,學生按教師提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如解得“周密”可提示學生用拆字解詞法,“他和我仿佛年紀”中的“仿佛”要在句子中解詞。最后,在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進行回顧并進一步強化。
總之,類似這種做法,使小學生學得實,少走彎路,見效大,要樹立“主體”和“訓練”意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