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峰
廣州一種子公司湯先生問,公司種子經(jīng)營有商標專用權,由于十幾年來誠實守信,種子質量好,價格公道,售后服務工作認真扎實,加之年年有新品種推出,因而深受市場歡迎。但是近年來有不法種子經(jīng)銷商假冒公司商標銷售種子,給公司商譽和農(nóng)戶造成損失,請問公司如何起訴,官司怎樣打?
以案說法,先向您介紹涉及到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同時與您探討這類官司怎樣處理。本文分上、下2篇,此為上篇。
根據(jù)《商標法》第三條規(guī)定,經(jīng)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人們在從事經(jīng)濟活動時,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采用商標,以表示某一項產(chǎn)品或者服務是來自于自己的。對于在實際中已使用的或者準備使用的商標,我國的商標制度采取自愿注冊原則,即使用者可以自愿選擇將其注冊,也可以選擇不將其注冊。在我國,商標既有注冊商標,也有未注冊商標。
注冊商標的含義、種類及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包括3個方面。
第一,注冊商標的含義。所謂注冊商標,是指經(jīng)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全國的商標注冊工作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局主管。決定將已經(jīng)使用或者準備使用的商標予以注冊的人,應當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向商標局提出商標注冊的申請。只有經(jīng)商標局依法審查和核準注冊的商標,才是注冊商標。
第二,注冊商標的種類。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4種。
所謂商品商標,是指商品的生產(chǎn)者或經(jīng)營者為了將自己生產(chǎn)或經(jīng)營的商品與他人生產(chǎn)或經(jīng)營的商品區(qū)別開來,而使用的文字、圖形、字母、數(shù)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組合的標志。種子公司的商標即屬于此類。
所謂服務商標,是指提供服務的經(jīng)營者為了將自己提供的服務與他人提供的服務區(qū)別開來,而使用的文字、圖形、字母、數(shù)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組合的標志。
所謂集體商標,是指以團體、協(xié)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注冊,供該組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志。集體商標具有以下特征:首先,集體商標是以各成員組成的集體名義注冊的,集體商標不屬于某個特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屬于由多個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組成的社團組織,具有 “共有”和“共用”的特點。集體商標表明商品或服務來源自某一集體組織,這一集體可以是某一特定的行會、商會等團體、協(xié)會或者其他集體組織,而商品或者服務的具體提供者則以集體成員的身份隱退在集體的背后。其次,集體商標供該組織成員使用,集體組織通常不使用,不是該組織的成員則不能使用。也就是說,集體商標的使用是以成員身份為基礎的。因此,當某一成員退出該集體時,他就不能再使用該集體商標,當某一新成員加入時,他就可以因獲得成員的身份而使用該集體商標。再次,集體的成員應限于在商事活動中使用集體商標,而不應在商事活動以外的其他活動中使用。最后,集體商標的作用是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即表明使用該商標的商品或者服務來源于某一個集體,以便于與不是這個集體的成員的商品或者服務相區(qū)別。集體商標由于其使用人較多,覆蓋面較寬,其使用本身具有廣告效益,所以集體商標的使用,有利于取得規(guī)模經(jīng)濟效益,有利于形成市場優(yōu)勢,有利于擴大國內(nèi)市場及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同時,集體成員使用集體商標,并不排除其使用自身所擁有的商標。
所謂證明商標,又稱保證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jiān)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務,用以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chǎn)地、原料、制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的標志。證明商標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證明商標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jiān)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因此,證明商標的注冊人必須對商品或者服務具有檢測和監(jiān)督能力,并且要對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進行管理,對使用人使用證明商標進行監(jiān)督。其次,證明商標由證明商標注冊人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務,而證明商標注冊人本身不能使用。再次,證明商標的作用是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chǎn)地、原料、制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而不是表示商品或服務來源于某個經(jīng)營者。因為證明商標由對某種商品或者服務具有監(jiān)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使用該商標的商品或者服務的特定品質能夠得到保證,所以證明商標的使用,有利于企業(yè)向市場推銷商品和服務,也有利于消費者選擇商品和服務。
第三,商標注冊人的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商標一經(jīng)商標局核準注冊,即為注冊商標。自此以后,商標注冊人就依法享有商標專用權,并受到法律保護。任何人具有侵犯商標注冊人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的,都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注冊商標的專用權,是指商標注冊人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享有專有使用核準注冊的商標的權利,包括2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只能在特定的范圍有效,這個范圍就是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二是在特定的范圍內(nèi),商標注冊人享有對其注冊商標的專屬使用權,即排除他人使用的權利。
“核準注冊的商標”,也稱注冊商標,是指經(jīng)審查準予注冊的商標?!昂硕ㄊ褂玫纳唐贰?,是指商標注冊時核準使用的指定商品類別中的具體商品。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是確定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范圍的兩個具體標準。這2個標準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保護范圍。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又稱商標侵權行為,是指一切損害他人注冊商標權益的行為。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需要4個要件:一是客觀性,即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注冊商標權益的事實;二是違法性,即行為人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合法行為不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三是過錯性,即行為人在實施違法行為時,主觀上具有故意或者過失的過錯;四是關聯(lián)性,即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損害事實是由違法行為造成的。1個行為同時具備以上4個要件,即構成侵權行為。
下列7類行為,都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第一,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行為。這種行為是比較典型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假冒”行為。其后果是混淆商品出處,誤導消費者,損害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和消費者的利益。
第二,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行為。這種行為也是比較常見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其后果是混淆商品出處,誤導消費者,損害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和消費者的利益。
第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發(fā)生在流通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商標侵權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有的是生產(chǎn)者自行銷售,有的要通過他人進行銷售。其后果也是混淆商品出處、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損害消費者利益。
第四,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所謂“偽造”,是指沒有經(jīng)過他人同意或者許可,模仿他人注冊商標的圖樣或者實物,制作出與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相同的商標標識。所謂“擅自制造”,是指沒有經(jīng)過他人同意或者許可,制作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擅自制造,通常發(fā)生在加工承攬活動中,即承攬人在承攬制作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時,未經(jīng)他人同意,在商標印制合同約定的印數(shù)之外,又私自加印商標標識。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是指采用零售、批發(fā)、內(nèi)部銷售等方式,出售偽造或者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冊商標標識。這類行為直接侵犯了商標注冊人的商標專用權。
第五,未經(jīng)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這類行為,在國外被稱為“反向假冒”,即在商品銷售活動中,消除商品上的他人商標,然后換上自己的商標,冒充自己的商品進行銷售。這種行為既侵犯了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導致消費者對商品的來源產(chǎn)生誤認。
第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主要是指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提供諸如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方面的條件,從而幫助他人完成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第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這是一項兜底性規(guī)定,是指上述六類行為以外的其他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按照2002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guī)定,下列行為屬于“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一是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yè)的字號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chǎn)生誤認的;二是復制、摹仿、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三是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并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chǎn)生誤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