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株 ,徐碧珍 ,陳敏忠 ,李育軍 ,沈文杰 ,植石燦 ,2,吳彩玉 ,2,秦樹香 ,2
(1.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廣東省農(nóng)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廣州,510640;2.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3.廣州本草四季農(nóng)產(chǎn)品有限公司;4.湛江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黃秋葵(Okra),廣泛生長于熱帶國家,在我國栽培歷史超過60 a,我國主要從印度、日本、美洲、東南亞及臺灣地區(qū)引進品種并改良,現(xiàn)在黃秋葵種植遍布我國北方、南方、華中、華東和西南等地區(qū)。近10 a,在華南地區(qū)的廣東、廣西、海南、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均有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進行黃秋葵產(chǎn)業(yè)化規(guī)模栽培,也有庭院種植和少量小農(nóng)經(jīng)濟種植。
黃秋葵根據(jù)植株高矮,可分為3類:高株型,株高2 m左右,側枝較少,品種有帕金斯大型長角等;中株型,株高1.5 m左右,品種有綠絨、綠寶石等;矮株型,株高1 m左右,側枝較多,主、側枝均可開花,品種有綠星、長綠、清福、五福等。按果實橫斷面形狀也可分為3類:五角型,葉5深裂,果實濃綠色,5棱,橫斷面呈五角形,品種有琦玉五角、東京五角、新東京5號、南洋等;八角型,果實8棱,橫斷面八角形,果綠色,品種有美洲1號、大筱等;圓果型,果實無棱,長短不等,橫斷面呈圓形,品種有圣母指、金套子等;按果實顏色,分綠果種和紅果種:綠果種有黃秋葵、綠秋葵;紅果種有紅秋葵。
清福。雜交一代品種,株高約1.5 m,生長勢強,莖稈粗壯。嫩果5棱,果端正,長約7 cm,果色濃綠。早熟,定植后 36 d 可采收,結果力強,產(chǎn)量高[1,2]。
五福。雜交一代品種,生長勢強,株型中等,株高1.2~1.5 m。早熟,主枝常自第5節(jié)起開始結果,主、側枝均能結果。葉片較細裂,有利于通風透光和采收。果實五角,偶六角或多角,果色翠綠,果長約9 cm。早熟,定植后40 d左右開始采收,食味品質好[1]。
南洋。雜交一代品種,高稈型,生長勢強,株高1.5 m以上。嫩果細長,5棱,色淡綠。結果力、分枝性強,一般有3~4個分枝,早熟,定植后約35 d可采收[1]。
新東京5號。日本推廣品種。直立,高約1.5 m,莖基部木質化;葉互生,掌狀3~5裂。主枝長到第4~5節(jié)時開始開花,完全花,直徑約10 cm,花瓣5片,黃色,基部暗紅色。果實長約20 cm,5心室,種子數(shù)量不多,果色深綠、有光澤,纖維較少,質地較嫩,富有清香味,比同類品種口感好,產(chǎn)量 30~45 t/hm2[1,2]。
五龍1號。日本品種,同新東京5號相似,植株較矮,約1 m,果色深綠,呈五角形,種子較少,品質優(yōu)良。全生育期 150~170 d,采果期約 100 d,產(chǎn)量 22~30 t/hm2。
翠嬌。生長強健,早熟,葉型較小,缺刻深。果稍粗壯,豐滿,五角果,果色濃綠,莢果老化晚,形、色優(yōu)美,品質優(yōu)良[1,2]。
綠空。是國外引進的雜交一代品種,經(jīng)試種示范,具有早熟、色澤碧綠、口感嫩滑鮮美、高產(chǎn)等優(yōu)點,667 m2產(chǎn)量750~1 000 kg,收入1萬元左右,適合平湖市及相同生態(tài)區(qū)露地或設施栽培[3]。植物長勢旺盛,株高可達1.5~1.8 m,坐果節(jié)位低、可連續(xù)坐果,成品率高。采收期長,高產(chǎn),果實濃綠色,棱角清晰,果形整齊,風味好,深受歡迎。嫩莢長7~10 cm為采收適期。
五星。株高可達1.5 m,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直立,木質化程度較高;葉柄長,葉大;花直徑4~8 cm;果5棱,嫩果翠綠色,長15~20 cm。
碧劍。品質優(yōu),豐產(chǎn)性好,適口性好,667 m2產(chǎn)量可達1 500~2 000 kg。植株直立,株高180 cm左右;對土壤適應性強,黏土或砂壤土上均能生長;莖稈木質化程度較高,抗倒伏能力強;第6~7節(jié)開始著花,花徑5~8 cm;莢果綠色,長 15~20 cm,有 5~8 條棱[4]。
粵海。半矮稈型,株高73.9 cm,早熟,始花節(jié)位6.2節(jié),嫩果5棱,果面柔滑無剛毛,果色翠綠,果長約11 cm,單果質量約11 g;廣州地區(qū)適播期為3~9月,最適播期為3月和7月,每667 m2種植1 800株左右,產(chǎn)量1 318 kg,比五福黃秋葵增產(chǎn)13.6%[5]。
纖指。是浙江省農(nóng)科院蔬菜所利用日本引入的黃秋葵品種的自留種變異株,經(jīng)多代單株選擇提純而成的良種。適應性強、抗倒伏能力較強、耐病蟲、品質優(yōu)、豐產(chǎn)性好。株高260 cm,莖粗4 cm,分枝少;葉為掌狀5深裂;蒴果為無棱果,果長為20 cm,果徑2 cm[6]。露地播種為主,4月初播種至鮮果采收約70 d,采收期130 d左右。
美洲1號。由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李育軍引自多米尼克并經(jīng)提純選擇。其熟期晚、果大、抗性強、產(chǎn)量高、適應性。株高 100~250 cm,莖粗 25~55 cm,基部節(jié)間較短,有側枝;下部葉片闊大,缺刻淺,上部葉片狹小、深裂,葉柄較短;果8棱,果長10~25 cm,直徑1.9~3.6 cm。在汕尾市、河源市、廣州地區(qū)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婦人指。原產(chǎn)美國,無限生長類型,株高1 m左右,生長繁茂,分枝多,主、側莖都能結果,中熟;第6~8葉始花,果細長似手指,5~6 室,品質好[1,2]。
長果綠。原產(chǎn)美國,有限生長類型。株高70 cm左右,長勢中等,分枝較多;早熟,主莖第5~7葉始花,以后陸續(xù)開花結果,主莖和側枝均結果;采收期較短,果細長,品質較好。
北京黃秋葵。喜溫耐熱,株高1.5~2.0 m,生長勢、抗病蟲能力較強,嫩果莢長10~12 cm,頂端較尖,橫切面呈五角形,質地柔軟,品質好;667 m2產(chǎn)量1 500~2 000 kg。
北京紅秋葵。耐熱不耐寒,植株高大,生長旺盛,莖稈、葉片和果實均為深紅色,嫩莢長10 cm左右,前端較尖,橫斷面為五角形,質地柔軟,品質好。667 m2產(chǎn)量1 500 kg左右。
新星五角黃秋葵。雜交一代品種。果色特濃綠,蒴果五角,彎曲果少,小疙瘩、色素很少,高等級果比率高。側枝2~3條,適宜密植栽培。結果節(jié)位低,初期產(chǎn)量高。
綠星。原產(chǎn)日本,無限生長型。株高1.4 m,莖粗葉大,葉缺刻較淺,以主莖結果為主,第6~8葉始花,果實6~9室,外觀 6~9棱,較五角稍粗,采收期長,產(chǎn)量高,品質好。
秋葵1號。遼寧鐵嶺市農(nóng)科院從美國引進,株高2 m。5~6片葉始花,花黃色,瓣基紫紅色,色艷麗,具觀賞價值。主莖結果為主,平均單株結果36個,蒴果,先端細尖,略彎曲,形似羊角,嫩果黃綠色,商品果果長19.3 cm,單果質量 26.7 g,667 m2產(chǎn)量約 2 100 kg。
五角錦葵。日本品種。株高0.8~1.2 m,蒴果,先端細頭,略有彎曲,呈五角棱形,成熟果長20 cm左右,食用嫩莢長12 cm左右。
派麗。浙江慈溪市從比利時引進。生長勢強,耐貧瘠、耐鹽堿能力良好,平均株高105 cm,全株布滿刺毛,單葉互生,葉掌狀深裂,4~5裂;始花節(jié)位第3~5節(jié),果實5棱羊角狀,商品果單果質量約7.5 g,平均長 5 cm,采收期 65 d,667 m2產(chǎn)量 400 kg[2]。
日本黃秋葵。從日本引進的多用途保健蔬菜,營養(yǎng)價值極高。株高1~2 m,莖圓柱形;葉片綠色,長20~30 cm;第 5~7 片葉腋始花,花黃色;花后 6~9 d,當果實長10~12 cm時可采收上市;以主莖結果為主;果實綠色,有短細茸毛,老熟果褐色。南北可種,適應性強。
甬葵1號黃秋葵。系寧波市農(nóng)科院蔬菜研究所引進選育的黃秋葵良種。平均株高135 cm,開展度90 cm;葉綠色,呈五裂掌狀深裂;花大而黃,柱頭頂部紫紅色,始花節(jié)位第3~5節(jié);商品果平均長10 cm,寬1.6 cm,單果質量15 g,先端尖,橫斷面五角形,皮色綠,品質好;豐產(chǎn)性好,一般667 m2產(chǎn)量約3 000 kg[7]。適應性強,耐旱、耐熱、耐濕,不耐澇,喜溫暖,不耐低溫、霜凍,要求光照充足,抗倒伏能力強,耐病蟲。適宜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華東地區(qū)栽培。
臺灣485號。是福建東山縣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于1997年從臺灣引進。株高1.4~1.6 m,莖稈粗壯,植株長到7片真葉時開花,除底部2片真葉外,每個葉腋都有花芽;果5棱;播種至采收55 d左右,全生育期195~220 d,采收期 138~148 d,每株可采收 80~100 個嫩莢,667 m2產(chǎn)量 2 580~3 000 kg[8]。 喜溫、耐旱、耐熱,但不耐寒,對土地適應性強,抗逆性較好,病蟲害較少。
紅嬌1號。株高138.8 cm,葉掌狀淺裂五角形,花紅色,果色鮮紅,7~9棱,果形長,開花較五福早4 d;生育期 (播種至始收)51 d,較五福早6 d;產(chǎn)量較五福低,但抗性較強[9]。
黃秋葵品種較多,一般大葉且株高的品種晚熟,營養(yǎng)生長旺,節(jié)間長,產(chǎn)量較低,且莢果易老化,較少推廣。因此,生產(chǎn)上一般選用較矮或掌狀裂葉、較高株形的品種,如五福、新東京5號、清福、永福、翠嬌等[10]。角數(shù)越多,子室數(shù)與種子數(shù)相應也多,或會因口感問題影響消費者接受度,另外生產(chǎn)上也常采用五角種,多選用臺灣地區(qū)及日本的五角種,如臺灣的南洋、五福、永福、翠嬌、清福;日本黃秋葵[11]。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qū),宜選用臺灣五福、東京五角、美麗五角等品種[12];桂南地區(qū)宜選擇高株、莢果棱角形的品種(如新東京5號)[13]。矮株品種也可種植,其具有宜密植、抗倒伏和管理方便等優(yōu)點,但其品質和產(chǎn)量比高株品種略差。近幾年,生產(chǎn)中,美洲1號等8棱(角)品種受到消費者青睞,其特點是鮮果粗短,8棱,色青黃,黏汁多,產(chǎn)量高,采收期長,對土地類型適應性廣,抗性強。同時,新品種選育取得進展,如石秋葵1號,選自纖指的變異單株[14];川秋葵1號,選自非洲黃秋葵品種[15];贛葵1號、贛葵2號,選自本地農(nóng)家種變異株[16,17];福農(nóng)1號選自非洲馬里光鈍感品種Foukoubamn的變異單株[18];中葵2號通過秋葵1號優(yōu)異種質Q015與萍鄉(xiāng)2號雜交選育而來[19];閩秋葵2號以洛江1號自交系與莆田1號自交系雜交選育而成[20];紅豐2號選自上海TP006的變異株[21]等。這些新品種都可經(jīng)試種、示范后,選擇符合當?shù)匦枨蠡蚰繕耸袌鲂枨蟮钠贩N進行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