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驚人的天賦與對科學的專注,一個人是不可能取得一番成就的。張首晟就是這樣的人,他幾乎囊括了全球物理界的所有重要獎項。所以包括他的老師楊振寧在內,都認為張首晟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那里只有天使,沒有魔鬼?!?/p>
2017年,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物理天才張首晟發(fā)現(xiàn)“手性Majorana費米子”時曾這樣感嘆。沒想到一年后,年僅55歲的張首晟去了另一個“完美的世界”。12月6日,其家人對外發(fā)布聲明,確認張首晟于12月1日因抑郁癥意外去世。翻閱他的一生,你會發(fā)現(xiàn)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技。
張首晟(如圖)的博士生導師史蒂文·克維爾森在一封郵件中對他的離世感到非常悲痛,他表示:“張首晟的離世是一個毀滅性損失。長期以來,首晟一直是理論物理領域的一位才華橫溢的領導者,因其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廣受尊敬。”
張首晟,1963年出生于上海。他的天分,從家里的閣樓開始顯現(xiàn)。
年幼的張首晟是一個內向的小孩,白天在教室里學習,回到家里,則一頭扎在閣樓上閱讀“捕獲”的各類“怪書”。閣樓里藏著的《紅樓夢》《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成為了張首晟的啟蒙書籍?!皩ξ叶裕嬲膯⒚山逃皇强茖W,而是藝術和哲學?!睆埵钻稍f。
1976年,張首晟13歲時,父親給他買了一套自學叢書,其中包括數(shù)學、物理等科目,為即將到來的變化未雨綢繆。第二年,高考正式恢復。等不到夏天,這次高考即在北風呼嘯中匆匆舉行。但對當時初三在讀的張首晟而言,似乎還為之尚早。但那是個萬象更新的年代,1978年夏天,張首晟與高考不期而遇。
那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yè)生直接參加高考,每個區(qū)僅限10個名額,閣樓上的少年有些蠢蠢欲動了?!半m然我是初中生,但當時的環(huán)境下,高中生也不比我擁有更多的知識,所以還是有些信心的?!睆埵钻烧f??墒?,一旦落榜,非但不能實現(xiàn)大學夢,連高中的大門都無緣了?!斑@是我人生中面臨的一次最嚴峻的選擇?!睆埵钻珊髞硖寡浴?/p>
最終,張首晟如愿以償,拿到了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1978年9月,復旦大學物理系迎來了一個沒有高中文憑的少年大學生?!俺踔袝r,在很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為中華民族爭了一口氣。大學時選擇理論物理專業(yè),就是沖著他們的榜樣力量?!睆埵钻扇缡钦f。
兩年后,國家開始公派留學生出國,張首晟被選中前往德國柏林大學。對張首晟來說,這個消息可謂天降喜訊。“學了物理以后,發(fā)現(xiàn)教科書上重要的物理公式很多都是德國物理學家的貢獻,去德國留學對我來說像做夢一樣。”張首晟說。1980年,沒有來得及拿到復旦文憑的張首晟,正式踏上了赴德之旅。
柏林大學的學制為五年,不少人甚至花了七年才能畢業(yè),但憑借著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勤奮,年輕的張首晟花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yè)。
在德國攻讀學位期間,張首晟開始思索自己的學術方向。當時,在他看來,物理學的最高目標是將愛因斯坦揭示的宇宙四大力統(tǒng)一起來,楊振寧在這方面頗有建樹,而他又是自己兒時的偶像,前往美國追隨楊振寧從事統(tǒng)一場研究便成為他念茲在茲的目標。
從柏林自由大學畢業(yè)后,張首晟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錄取,如愿以償成為了楊振寧的弟子,也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1993年,張首晟進入斯坦福大學任教,不久后便頭角崢嶸,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2006年,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這項最重要的研究交叉了兩個領域,拓撲絕緣體研究是其中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曾在公開場所介紹,拓撲絕緣體之前也有一些物理學家在做,但真正的理論引導實驗,是張首晟團隊最先開始做的。有業(yè)內人士稱,拓撲絕緣體有可能將信息社會帶到更高層次,甚至會帶來一場產(chǎn)業(yè)革命。他的另一項成就是量子自旋霍爾效,這是足以讓他獲諾獎的重大發(fā)現(xiàn)。
天才少年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充滿誘惑,年輕時,在國外讀書的張首晟曾一度消沉,對未來感到迷惘。
在一次旅行中,張首晟來到哥廷根,這個長眠了“數(shù)學王子”高斯、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等科學家的德國小鎮(zhèn)。在墓園里,張首晟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的墓碑十分簡單,除了名字、日期,“就只有一個涵蓋了他們一生研究的簡單公式”。
這些公式讓張首晟找到了答案——對真理的追求,簡潔而有力,才是有價值的人生。之后,張首晟再也不去考慮“掙多少錢”的問題了。
今年3月25日,張首晟曾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說,“科技發(fā)展驅動力是什么?是一種好奇心的驅動”。他還曾這樣告訴自己的學生:“對一個人來說,最可貴的是要有好奇心伴隨一生”。
2010年,張首晟憑借“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理論預言和在實驗觀測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榮獲歐洲物理獎,這是該獎項首次花落華裔科學家;2011年,因在物理學領域作出的卓越成就,榮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12年他先后獲得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OliverBuckle獎和國際理論物理學領域最高獎“狄拉克獎”……他幾乎囊括了全球物理界的所有重要獎項。
其中,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基礎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獎項的得主,通常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候選人。而張首晟被稱作華人科學家里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人選之一。包括楊振寧在內,認為張首晟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沒有驚人的天賦與對科學的專注,一個人是不可能取得一番成就的。張首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被叫作天才的人很多,為什么張首晟爬得最高?2014年他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或許說明了問題。在這次演講中,張首晟沒怎么說“天使粒子”,而是大量引用了若干歷史故事。荊珂刺秦王、亞歷山大大帝與老師亞里士多德決裂、布魯圖刺愷撒、滑鐵盧戰(zhàn)役、耶穌與十二門徒、文藝復興等,張首晟都能娓娓道來。
扎實的人文素養(yǎng)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成了張首晟的思維高度,思維高度決定了他的科研高度。
除了學術上的成功,張首晟還有幸福的家庭。對于周圍的人而言,他一直是那個力量和愛的給予者,人們更是難以想象到底是什么擊敗了這樣一個命運的寵兒。
眾所周知的是,張首晟與他親梅竹馬的妻子感情深厚。在他去世后,妻子曬出了張首晟在2017年情人節(jié)寫給她的賀卡,字里行間彌漫著深厚的感情。
他的一雙兒女同樣優(yōu)秀,女兒畢業(yè)于斯坦福,兒子與兒媳畢業(yè)于哈佛,張首晟曾在朋友圈稱贊女兒是他身后的靈感女神。
然而,閣樓里的孩童、少年大學生、楊振寧的得意門生、最年輕的斯坦福終身教授,所有的標簽都在12月1日這一天走向終點。家人在那封給外界郵件中的措詞是“意外地去世”。家人說張首晟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是給其家人的:“我愛你們?!?/p>
沒有人察覺到這樣一個愛和力量的給予者是一個抑郁癥患者。張首晟家庭發(fā)言人表示,“張首晟教授的家人不曾知道張教授被診斷為抑郁癥”。
近日,中科院官方微博公布了張首晟的訃告。訃告以詩結尾——一首張首晟最愛的《天真的預言》。家人稱,這首詩“詮釋出他一生探索和發(fā)現(xiàn)美的使命”——“從一粒沙看世界,從一朵花看天堂,把永恒納進一個時辰,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p>
多年后,弦歌遠去,斯人已逝,閣樓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