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戊戌變法(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九月二十一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發(fā)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喊偃站S新』失敗了,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清廷下達殺害六君子之上諭:『康廣仁、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處斬,派剛毅監(jiān)視,步軍統(tǒng)領(lǐng)衙門派兵彈壓?!粴v史銘記他們的業(yè)績,以下的每一副自勉對聯(lián)都是戊戌六君子的真實寫照。
譚嗣同(一八六五——一八九八)字復(fù)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所著《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wù)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他的自勉對聯(lián)為:
視爾夢夢天胡此醉;
于此處處人亦有言。
面對中國的孱弱與沉淪,譚嗣同決心驚醒同胞振奮起來。他的絕命詩云:『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蛔T嗣同的夫人李閏決心繼承遺志,完成丈夫的大業(yè),于是慷慨寫下一副自挽對聯(lián):
今世已如斯,受人間百倍牢騷,一死怎能拋恨去;
他生須記著,任地下許多磨折,萬難切莫帶愁來。
劉光弟(一八五九——一八九八)字裴邨,福建武平人。于光緒九年(一八八三)中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授刑部候補主事,清末維新派的著名愛國詩人。面對如此腐敗的朝政與民族危亡的現(xiàn)實,劉光弟曾以:
為肖子不為孝子;
做良臣不做忠臣。
的對聯(lián)表明背叛舊傳統(tǒng)的心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促使他走上變法維新的道路。他的代表作是《夢中》詩:『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zhàn)廣州。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何心泣國仇。自笑書生最迂闊,壯心飛到海南陬?!?/p>
楊銳(一八五七——一八九八)字叔嶠四川綿竹人。(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授內(nèi)閣中書,后晉為侍讀,曾入張之洞幕府。一八九五年參與發(fā)起強學會,以詩明志:『朝漢臺高戰(zhàn)血殷,誰從橙客問流寰?人間志士虬髯去,海外孤臣馬角還。職貢百年通上國,衣冠三代失中山。秦庭柱下包胥淚,閶闔云深隔九關(guān)?!挥捎趷蹏曛静荒茉诟瘮〉那逋⒄业綀髧T,從而使楊銳逐步背離了傳統(tǒng)士大夫的道路,轉(zhuǎn)而走上尋求政治改良的近代先進知識分子的必由之路。楊銳的自勉對聯(lián)是: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肩擔盡古今愁。
正是他極力稱贊康有為的變法主張將主要內(nèi)容予以條陳,上疏向光緒皇帝推薦;后來又將光緒皇帝寫的第一份密詔的抄寫本交給康有為,并讓他想出妥善的方法。
楊深秀(一八四九——一八九八)本名毓秀,字儀村,山西聞喜人。光緒進士,精通中西數(shù)學,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后授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他與宋伯魯?shù)仍诒本┏闪㈥P(guān)學會,又列名保國會。
孤臣傾作湟中鹿;
酷吏終羞垓下鷹。
這是楊深秀的自勉對聯(lián),他曾上新政條陳五篇:請明定國是,宣布變法;請厘正科舉文體,廢棄八股,改試策論;請議游學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游歷;請籌款譯書。最后,他與譚嗣同一樣,留下了絕命詩:『久拼生死一毛輕,臣罪偏由積毀成。自曉龍逢非俊物,何嘗虎會敢徒行。圣人豈有胸中氣,下士空思身后名??w紲到頭真不怨,未知誰復(fù)請長纓。』
林旭(一八七五——一八九八)字暾谷,福建福州人。他成立閩學會,與粵、蜀、浙、陜等學會互通聲息,傳播西學。不久,康有為在京組織保國會,他為該會『始倡董事,提倡最力』。他的自勉對聯(lián):
世界愁風復(fù)愁雨;
肝脾為苦亦為酸。
他還應(yīng)和譚嗣同,寫下《獄中示復(fù)生》:『青蒲飲泣知何補,慷慨難酬國士思。欲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林旭死后,夫人沈鵲應(yīng)曾寫過一副挽聯(lián),表達心志:
伊何人,我何人,全憑六禮結(jié)成,惹得今朝煩惱;
生不見,死不見,但愿三生有幸,再結(jié)來世姻緣。
康廣仁(一八六七——一八九八),本名有溥,字廣仁,號幼博,廣東南海人,康有為之弟。他在澳門創(chuàng)辦《知新報》,任總理旨在『發(fā)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設(shè)女學堂,并與梁啟超等設(shè)立戒纏足會。他以:
開張?zhí)彀恶R;
奇逸人中龍。
為自勉對聯(lián),意思是:偉俊哉,馳騁天下之良駒!奇逸哉,龍行江湖之英豪!此本為陳摶所言,他是五代宋初道士,字圖南自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著有《無極圖》和《先天圖》。宋代石延年詩道:『希夷先生人中龍,天岸夢逐東王公,酣睡忽醒骨靈通,腕指忽忽來天風。鸞舞廣漠鳳翔空,俯視羲獻皆庸工,投筆再拜稱伎窮,太華少華白云封?!凰M约阂材艹蔀椤禾彀恶R』與『人中龍』,完成歷史所賦予的變法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