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2型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與血糖控制不佳的關系。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實驗組,再選取30名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所有參加實驗的患者進行超聲胃液體排空功能檢查,同時對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進行檢測。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胃排空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的延長,而且其60 min胃排空率明顯的比對照組低,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都顯著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會存在胃腸功能紊亂的現(xiàn)象,而且還會延長患者的胃排空時間,使其胃排空率降低,對于部分存在沒有辦法解釋的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綜合考慮到是由于胃腸功能紊亂而導致的,這種現(xiàn)象應該盡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
[關鍵詞] 2型糖尿??;胃腸功能紊亂;血糖控制不佳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023-02
2型糖尿病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而且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在不斷的呈上升趨勢,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是屬于糖尿病中的一種慢性并發(fā)癥,在臨床上存在這種癥狀的患者高達75%[1],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早飽、上腹飽脹、噯氣等一些類似于消化不良的癥狀,使其患者的血糖出現(xiàn)了不可預測的波動,加速了病情的惡化,這種現(xiàn)象對控制糖尿病極為不利。延長的胃部排出會造成小腸的營養(yǎng)吸收速度比較慢,使得進食時間和降糖治療時藥物的起效時間匹配度極差,就會造成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不規(guī)律[2]。該次研究選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該院收治的30例患者進行研究,與健康人進行對比分析,主要針對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后血糖的變化情況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實驗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1.3±6.9)歲,病程4~20年,所有診斷都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1997年的標準。再選取30名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2名,女18名,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2.4±7.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所有接受試驗的成員都統(tǒng)一使用試驗餐,其中包括面包100 g、雞蛋50 g、豬肉50 g、水200 mL,然后進行超聲胃液體排空功能檢查時由同一操作者進行,對其分別檢測60、90、120 min各個時間段的胃排空率。而且同時還應該對患者在餐前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胃排空時間、胃排空率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測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實施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胃排空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的延長,而且其60 min胃排空率明顯的比對照組低,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都顯著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發(fā)生糖尿病的病因比較復雜,其中包括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年齡因素、種族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等都會導致發(fā)生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表明[3],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以及增齡都是引發(fā)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huán)境因素,而且高血壓、血壓異常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的風險。在我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升高,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的上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部分病情嚴重的還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這種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僅要采取藥物治療,還應該注重飲食、運動、健康教育等綜合管理措施,治療糖尿病的關鍵在于如何更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只有有效的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般情況下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存在有胃腸功能紊亂的癥狀,其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嘔吐等癥狀,還有部分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不明顯,但是這些癥狀都會對血糖的控制情況產生影響。該次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的胃半排空時間和胃排空率和對照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腸功能紊亂情況下的胃排空異?,F(xiàn)象會對藥物、食物在消化道內的轉運、消化和吸收直接的產生影響,這種情況對血糖的控制效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是對患者近1~2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的反應。臨床上一般情況下認為,糖化血紅蛋白如果<7%,就屬于血糖控制比較良好或者是滿意的狀態(tài)。該次研究實驗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顯著的比對照組高,表明血糖的控制情況不理想,患者伴有胃排空延緩的現(xiàn)象。使得胃部的運動障礙、胃排空延遲影響了食物的排空,而且對降糖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產生了影響,導致了食物的吸收和胰島素、特別是自體的胰島素分泌和生理不能夠同步進行,最終使得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導致患者的血糖升高。相關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證明[5],糖化血紅蛋白降低1%就會使微血管并發(fā)癥減少37%、任何糖尿病終點時間減少21%、糖尿病相關死亡時間減少21%。目前,大約有2/3的糖尿病患者仍然不會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這種現(xiàn)象不是由于抗糖尿病的藥物太少,而大部分的因素都是由于治療的策略不全面導致的[6]。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沒有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癥狀之前就已經存在有胃排空以及食管壓力的異?,F(xiàn)象,然后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使得血管內皮損害也不斷的加重,逐漸的減少了胃黏膜的微血管,使得毛細血管擴張,管腔狹窄,管壁和管腔的比例明顯的增大,加重了胃動力的延緩,所以才會引起不可預測的低血糖反應[7-8]。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會對糖尿病的治療產生極大的困難,臨床上應該加強重視。糖尿病的胃腸運動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可以采用B型超聲對胃排空以及食管運動功能進行測定,有效的減少了致命性低血糖的發(fā)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9]。
綜上所述,臨床上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會存在胃腸功能紊亂的現(xiàn)象,而且還會延長患者的胃排空時間,使其胃排空率降低,對于部分存在沒有辦法解釋的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應該綜合考慮到是由于胃腸功能紊亂而導致的,這種現(xiàn)象應該盡早的進行診斷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付海,應海英,李巧麗. 心理干預聯(lián)合格列齊特和西格列汀對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J].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8):154-155.
[2] 房國偉,崔云竹. 程益春治療2型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的經驗[J]. 江蘇中醫(yī)藥,2017,49(4):18-20.
[3] 李菲,胡波,劉靜芳,等.維生素D補充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及胰島β細胞功能的Meta分析[J]. 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6,16(9):1080-1089.
[4] 劉斌,魯蓓,石玉寶,等.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腹腔鏡聯(lián)合膽道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臨床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21):2505-2508.
[5] 肖志芳,肖自幼,李國娟,等.枸櫞酸莫沙必利膠囊聯(lián)合針灸治療2型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療效觀察[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4):3354-3355.
[6] 申桂蓮. 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性腹瀉患者運用自擬升陽止瀉湯聯(lián)合中藥熱奄包的臨床療效觀察[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8):913-915.
[7] 尉曉明,周文超. 利拉魯肽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療效觀察[J]. 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6,26(6):8-10.
[8] 陳光明,胡艷飛,王姍姍,等.艾塞那肽注射液對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24):2239-2242.
[9] 王曉青,胡敏敏,王偉,等.糖尿病性胃腸功能紊亂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6,24(17):2682-2687. (收稿日期:2017-07-21)